科研产出
中国小麦重要生产品种及国外材料在云南的抗白粉病表现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国小麦生产上主要抗白粉基因、重要生产品种及国外小麦材料对白粉病的田间抗性状况,采用自然鉴定法,在2012-2013年对Pm2、Pm4a、Pm4b、Pm2+6、Pm8及Pm21等6个抗白粉基因、46个中国小麦重要生产品种及66份国外小麦材料在云南临沧、德宏、大理、玉溪、昆明和昭通等6个代表性地点进行成株期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该6个抗白粉病基因抗性已逐渐丧失,压缩含Pm8及Pm21的小麦品种面积已迫在眉睫,Pm2、Pm4a、Pm4b和Pm2+6,也应合理利用。中国小麦生产品种整体抗白粉病水平低,46个品种中,没有1个在云南2年6点均表现抗性,6个品种仅在1个点表现感病,18个品种在2个点表现感病,22个品种在3个点以上表现感病。66个国外小麦材料中,只有Hybrid 46和Heines Kolben在云南2年6个点均表现抗病,是较稳定的抗白粉病材料。7个材料只在1个点表现感病,29个材料在2点表现感病,28个材料在3个点以上表现感病。说明当前中国白粉病抗源及抗病品种十分缺乏,寻找新的白粉病抗源及培育新的抗白粉病品种,十分紧迫,生产上当务之急是加强监测及应急防控,以确保小麦安全生产。
不同小麦品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质量分数、根系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阐明高海拔生态条件下小麦品种顶二叶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关系,为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3-2014年在云南丽江以云南省主栽的5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顶二叶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差异及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在开花期顶二叶叶面积、开花期和成熟期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根系性状(次生根根数、根长和根干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倒二叶和顶二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旗叶叶面积与籽粒产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成熟期旗叶、倒二叶和顶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成熟期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与叶面积的乘积和籽粒产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高海拔生态区次生根根系发达、生育后期顶二叶维持相对较大叶面积和较高叶绿素SPAD值的协调型小麦品种(如云麦53)具有较大增产潜力.
密度对西南冬麦区不同小麦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西南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选用西南冬麦区4个小麦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密度与品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极显著,对结实小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差异极显著,有效穗差异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品种和密度对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作用。西南冬麦区4个主栽品种中以川麦104和云麦53的综合表现较好,小麦品种创高产的适宜密度水平为基本苗240万苗/hm~2。
小麦穗发芽抗性鉴定及机制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整穗、颖壳+整粒、整粒和半粒发芽法鉴定了105个引自国内外普通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穗发芽差异性较大,穗发芽率为0.72%~100%,平均发芽率为78.09%。从中鉴定出极抗品种1份(ONSY85),高抗品种2份(扬麦16和扬麦11),抗性品种4份(凤麦36、绵阳45、凤麦32、扬麦158),以上品种均为红粒。临麦15、凤麦34、小偃93166、靖麦12、周麦17、云麦29、X9610穗发芽率大于98%,穗易发芽。用K-均值聚类法分为5类。半粒发芽率与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颖壳加整粒发芽率,整粒发芽率与整穗发芽率均差异显著且正相关,表明虽然种皮和颖壳水溶性物质对穗发芽有显著影响,但是籽粒的休眠性起主要作用。4种穗型的穗发芽率没有差异,表明穗型对穗发芽没有影响。
部分小麦抗条锈基因及生产品种在云南的抗性表现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部分小麦已知抗条锈基因及我国小麦当前主要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变异状况,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2012-2013年,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法,对21个抗条锈单基因系、15个聚合基因品系及67个小麦生产品种在云南6个地点进行抗性监测。结果表明:Yr27、Yr(7,22,23,Le1,Le2)和Yr(30,Sk,QYR3,QYR4,QYR5,QYR6,QYR7)在云南2年6点都表现稳定的抗性;Yr15、Yr25、YrSu92和Yr(27,Slk)在2年6点中,仅1个点感病且病情指数较低;Yr17、Yr18、Yr24、Yr26、Yr30、Yr32、YrA、YrSp、Yr(1,Ky1,Ky2)、Yr(3a,V23,+)、Yr(A,H)、Yr(Ab,Alb)、Yr(Gui1,Gui2,Gui3)、Yr(8,19,Com)或2年在相同或不同点表现感病,或1年在2点以上表现感病,表明这些基因抗性有丧失趋势;Yr1,Yr2,Yr5,Yr6,Yr7,Yr8,Yr9,Yr10,YrSu,Yr(3a,4a,16),Yr(3a,ND,+),Yr(10,Mor),Yr(17,29,P1,P2),Yr(Ju1,Ju2,Ju3,Ju4),在2年2点以上都表现感病,表明这些基因抗性可能已经丧失。当前在国内被认为有效的抗条锈基因Yr5,Yr10,Yr15和Yr26中,除Yr15抗性相对稳定外,其余3个田间抗性已逐渐丧失。67个国内生产品种或抗源,或多或少,或1年或2年都表现感病,条锈病抗性水平很低,寻找新的抗源并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已迫在眉睫。
小麦品种云麦52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检测(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6
摘要:云麦52系1992年用6AL/6VS易位系92R149作抗病亲本,2007年审定并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目前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为了解其抗病基因,以云麦52为父本与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不育系K78S杂交构建了F_2群体,对双亲、杂种F_1和F_2群体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_1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免疫,F_2群体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均符合3:1,表明云麦52携带1个条锈病显性抗性基因和1个白粉病显性抗性基因。进一步用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共分离标记SCAR_(1400)和与条锈病抗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标记XWe173和Xbarc181检测,亲本间和抗、感基因池间在相同位点上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用已知表型单株验证,表型与基因型极显著相关,SCAR_(1400)、XWe173和Xbarc181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91%和92.70%,因此,云麦52的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抗条锈病基因为Yr26,均来自于6AL/6VS易位系92R149。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证明Pm21和Yr26是具有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
云南省不同小麦资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性状差异及与抗旱指数、抗旱系数的相关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全生育期抗旱性不同的云南小麦资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性状的差异,寻找早期阶段对全生育期抗旱性强弱有指标作用的种子萌发期性状.【方法】采用PEG-6000高渗溶液渗透胁迫法,观察了2种5亚种70份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数、最大胚根长、胚芽鞘长和胚芽长等6个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相关性状,分析了观察平均值及相对值与抗旱指数、抗旱系数的相关性.【结果和结论】在5个亚种的全生育期抗旱性强-极强品种与极弱的对照品种云选11-12、与中等或弱-极弱的品种比较中,没有一个观察性状的平均值及其相对值有一致的显著差异,也没有一个观察性状的平均值及其相对值与所有5个亚种抗旱性强-极强品种的抗旱指数、抗旱系数有一致的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仅用同一个抗旱性相关性状将所有亚种抗旱性强-极强的品种都区分出来是不现实的,需要利用种子萌发期的一些相关性状(如相对胚根数、相对胚芽鞘长、相对胚芽长、相对最大胚根长和根芽长比等)并结合其与抗旱指数、抗旱系数的相关性,才能筛选出不同亚种的抗旱性强-极强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萌发期 抗旱性状 抗旱系数 抗旱指数 相关性
小麦抗条锈基因及我国主要生产品种在云南的田间抗性表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2015 CSCD
摘要:2012—2013年对21个抗条锈单基因、15个聚合基因及67个我国生产品种或抗原材料在云南6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田间抗条锈性自然监测。结果表明:只有Yr27、Yr(7,22,23,Le1,Le2)和Yr(30,Sk,QYR3,QYR4,QYR5,QYR6,QYR7)在云南2年6点都表现稳定的抗性;Yr15,Yr25,YrSu92和Yr(27,Slk),在2年6点中,仅1个点感病且表现慢锈。这些基因可在生产上重点利用。Yr17,Yr18,Yr24,Yr26,Yr30,Yr32,YrA,YrSp,Yr(1,Ky1,Ky2),Yr(3a,V23,+),Yr(A,H),Yr(Ab,Alb),Yr(Gui...
PEG处理下小麦种子萌发期的性状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级别划分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6.1%的PEG-6000高渗溶液为干旱胁迫剂,在人工摸拟土壤自然干旱环境下,研究了云南全生育期抗旱性不同的2种、5亚种70份小麦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初生根数目和长度、胚芽鞘和胚芽长度的变化,以及用这些形态性状鉴定云南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和划分品种抗旱性等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作对照的水培处理相比,在16.1%的PEG处理下,58.6%、17.1%、91.4%和41.4%的参试材料对应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数和胚芽鞘长度出现了上升,80%和100%的参试材料的最大胚根长度和胚芽长度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以发芽势、发芽率、胚根数、胚芽鞘长度的相对值和PEG处理下的根芽长度比为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时,92.9%、94.3%、65.7%、72.9%和94.3%的参试材料对应的抗旱性是强和极强的,其中,有69.2%、72.7%、73.9%、68.6%和66.7%的材料的全生育期抗旱性是强和极强的;说明以这5性状作为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是可行的,但是,相对胚根数可能不适合用于圆锥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鉴定,而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则是鉴定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最简便和有效的理想指标。
小麦新品种云麦69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5
摘要:云麦69是2014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自育材料云麦42作为母本,陕西小麦材料陕623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云麦69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1两年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地麦组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云南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