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韩国蓝莓发展及生产栽培概况
《中国南方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实地考察走访的基础上,根据韩国蓝莓科研工作者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从韩国蓝莓概况、栽培管理、采收和市场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韩国蓝莓生产栽培情况,旨在为我国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6个蓝莓品种受低温冻害影响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对昆明6个蓝莓品种进行了冻害情况调查,为该地区蓝莓引种及防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调查研究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夏普蓝、密斯黛)和兔眼蓝莓品种(顶峰、灿烂、梯芙蓝)共6个蓝莓品种受低温冻害的情况。[结果]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冻害率均达到100%,3个兔眼蓝莓品种中,灿烂冻害率高达75.0%,梯芙蓝冻害率仅为16.7%,顶峰植株未遭冻害。奥尼尔和灿烂品种受冻害的器官主要为花和果,其余3个品种受低温冻害的器官不同。[结论]不同蓝莓品种具有不同的抗寒力,露天栽培中可优先考虑顶峰和梯芙蓝品种。


云南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2010年云南省昆明市周边及丽江市蓝莓商业化种植区发生了一种蓝莓新病害,典型症状为茎干和枝条枯萎死亡,发病早期部分枝条和叶片枯萎但不脱落,韧皮或木质部横切面呈轻棕黄色或灰黑色变色。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及分子鉴定等方法对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种植区采集病样15份,分离获得来自蓝莓病株茎干、枝等器官的15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致病性试验证实,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利用ITSI-5.8S-ITS4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序列分析结果与B.dothidea的同源性为99%~100%,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该病原菌在蓝莓果树上的危害在云南省内尚属首次报道。


‘灿烂’蓝莓组培与快繁技术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14
摘要:以蓝莓良种‘灿烂’半木质化茎段为材料,通过对增殖培养基以及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建立蓝莓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1/2MS+2.0 mg·L-1 ZT+0.01 mg·L-1 NAA+30 g·L-1白糖+6.5 g·L-1琼脂,芽诱导率为87%,增殖系数达3.6;ZT 1.0~2.0 mg·L-1对不定芽诱导效果明显,随着ZT浓度的提高,愈伤组织产生越明显,影响增殖苗的质量。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5 mg·L-1 IBA+0.01 mg·L-1 NAA+25 g·L-1白糖+7.0 g·L-1琼脂,pH值5.8,生根率70%,IBA浓度从0.5 mg·L-1提高到1.5 mg·L-1,生根越多,根系越壮,但也产生更多愈伤组织影响生根质量。炼苗10 d后移栽至草炭土,成活率78%。


滇西北不同生态条件下蓝莓品种的表现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为了滇西北地区蓝莓产业的发展,实现蓝莓品种的区域化,指导当地种植户在发展蓝莓产业中根据生产目的来选择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品种,笔者主要研究不同蓝莓品种群的物候期,通过对兔眼品种群的‘灿烂’、南高丛品种群的‘薄雾’和北高丛品种群的‘蓝丰’在滇西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物候期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下,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物候期都有明显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