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nitrogen fertilizer(模糊匹配)
64条记录
短日照与氮素营养对十倍体草莓‘桃熏’植株形态与开花结果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短日照结合氮素营养处理优化十倍体草莓‘桃熏’的植株形态,促进花芽分化,使开花结果期提前,增加前期产量。【方法】草莓‘桃熏’穴盘苗于2018年6月1日扦插,穴盘苗成活后对其进行短日照处理和氮素营养处理,并于2018年8月27日、9月3日和9月10日把穴盘苗定植于塑料温室大棚高架基质栽培槽内,期间植株通过滴灌获得全营养肥。对植株匍匐茎数、侧芽数、开花结果期(现蕾时间、开花时间、果成熟时间)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6~7周的短日照结合氮素营养处理能够显著减少草莓‘桃熏’植株的匍匐茎数、增加侧芽数,使开花结果期提前2个月,实现11-12月单株产量达200 g/株。【结论】在滇中地区,自然温度条件下6~7周短日照处理是显著提早十倍体白果草莓‘桃熏’开花挂果,减少植株匍匐茎,增加植株侧芽简便、有效、经济的方法。

关键词: 短日照草莓 氮素营养 短日照 植株形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高海拔机插粳稻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高海拔机插粳稻适宜施氮量,在海拔为1 673 m的保山地区,以常规粳稻隆科16为试验材料,设施氮量为0、150、195、240、285和330 kg/hm~26个处理,采用均衡施氮技术施用(基肥∶分蘖∶促花∶保花为0.25∶0.25∶0.25∶0.25),系统研究了机插粳稻产量和产量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等指标。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范围内,机插粳稻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此施氮量产量和有效穗呈现出下降趋势;不施氮处理水稻的粒叶比和分蘖至抽穗阶段的净同化率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分蘖至抽穗阶段水稻净同化率呈现下降趋势,粒叶比无显著差异,成穗率呈抛物线趋势;施氮量为240 kg/hm~2处理,机插水稻在分蘖期以后的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干物质的积累量等指标表现最高,茎鞘的表观输出率最小。在保山地区机插粳稻的适宜施肥量为240 kg/hm~2。

关键词: 氮肥 机插水稻 高海拔 产量 群体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洱海流域乡镇尺度上人类活动对净输入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素过量输入已经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及其他生态危害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人类活动对流域氮素的影响,本文基于洱海流域16个乡镇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考虑流动人口的影响,利用NANI模型估算洱海流域乡镇尺度的人类活动净输入量(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s,NANI).结果表明,2014年洱海流域NANI总量为29.81×10~3t,单位面积输入强度(以计)为10 986 kg·(km~2·a)-1,显著高于我国平均水平.当地旅游人口带入的食品输入为0.26×10~3t,占到了流域居民食品输入的8%.从氮素的输入量的构成来看,肥料输入是最大的贡献源,占到了流域净输入的47%,其次为食品饲料的净输入.在空间分布上,乡镇单元的NANI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化特征,从流域整体上看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耕地或人口集中的乡镇NANI强度偏高,洱海流域具有较大的氮素污染风险.

关键词: 洱海流域 乡镇尺度 氮素 净氮输入量(NANI) 人类活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P·K水平对富源花魔芋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探讨富源花魔芋的最佳N、P、K施用量。[方法]采用大棚盆栽和"3414"试验方案共设计14个N、P、K施用量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富源花魔芋产量的影响。[结果]基础肥力处理(1)的产量(收获时单株大芋重量)为184.53 g,是处理(6)的37.99%;处理(13)的产量最高为696.20 g,生长系数为6.94,比处理(1)增产277.28%;处理(4)的产量最低为295.00 g,生长系数为2.90,比处理(1)增产59.87%。N、P、K肥料对魔芋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K、N,缺P对产量影响最大。NP联合、NK联合施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增加富源花魔芋的产量。[结论]单株富源花魔芋的N、P、K适宜施用量分别为3、1、3 g。在大田生产中,可根据土壤实际状况和花魔芋N、P、K需要量及时补充养分,保证花魔芋良好生长。

关键词: 富源花魔芋 N、P、K “3414”方案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干热籼稻区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中国稻米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鉴定杂交籼稻组合在云南干热籼稻区种植的产量潜力,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选用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并根据当地水稻生产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显示,广优1186、德优4727、两优2186、宜优673、两优2161、宜香3003产量分别为15.65、15.29、15.19、15.18、14.89和13.95 t/hm~2。为更好的分析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将6个品种产量划分为高产(13.0~14.0 t/hm~2)、更高产(14.0~15.0 t/hm~2)、超高产(15.0~16.0 t/hm~2)3个不同产量水平。超高产水稻较更高产水稻有效穗数提高10.25%,较高产水稻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分别提高32.13%、35.69%、12.50%;超高产水稻高峰苗数较更高产、高产水稻分别低10.32%和30.02%;成穗率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总LAI为7左右,高效叶面积率70%左右。颖花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实粒/叶、粒重/叶较高产水稻分别增加20.00%和25.54%。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成熟期、齐穗至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水稻分别提高11.70%、11.96%和12.35%。

关键词: 干热籼稻区 水稻 产量 群体质量 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新品种徐薯22肥料需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高淀粉品种徐薯22在西南地区的种植,研究徐薯22在西南地区的肥料需求。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不同、钾用量试验,比较徐薯22生长发育特点、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地上部分茎叶鲜重随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而块根产量并没有随之增加但也没有降低,转化率也没有显著变化,显示徐薯22耐肥性较强;随着钾施用量的增加,块根产量随之增加,显示出钾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的增产作用;缓释没有出现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可以减少施肥次数;氯化钾与硫酸钾对茎叶鲜重、块根产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试验显示,徐薯22的耐肥性较强,应注意加大施肥量,以施纯90~135 kg/hm2,氧化钾150 kg/hm2,五氧化二75 kg/hm2较为妥当;为获得较高产量,要注意后期施肥,用缓释可以减少施肥次数代替夹边;在甘薯生产中可以使用氯化钾作为钾使用。

关键词: 云南 甘薯 徐薯22 氮肥 钾肥 试验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少耕覆盖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马铃薯产量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少耕覆盖马铃薯的产量、经济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比较相同养分管理下传统耕作和少耕覆盖的马铃薯产量、效益和养分利用。结果表明,相同养分用量的少耕覆盖比传统栽培提高马铃薯产量65.33%,净收益高125.63%;在少耕覆盖的模式下,N0P0K0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N2P3K2、N3P2K2和N2P2K3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高;少耕覆盖马铃薯的NPK肥料农学效率和NPK肥偏生产力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该试验中,N2P2K2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高和产量效益好,是较佳处理。

关键词: 氮磷钾 马铃薯 少耕覆盖 产量 经济效益 养分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环境因子对大麻不同发育期四大麻酚积累的影响

西部林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麻植株中致幻成瘾物质—四大麻酚(THC)含量的影响对于大麻安全推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陕西栽培大麻为研究对象,设置遮阴、氮肥及干旱等单因子盆栽梯度试验,研究山地种植过程中主要环境因子对大麻不同发育时期THC积累的影响,探讨THC积累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3个环境因子均显著降低植株盛花期和始果期THC含量(P<0.05),其中三层遮阴(S3)、过量氮肥(N3)及重度干旱(D2)处理始果期THC含量分别较CK降低68.6%、51.6%和51.3%。3个环境因子均增加植株全N、叶绿素(遮阴除外)、脱落酸(ABA)、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的含量,降低C/N比值,对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大。THC含量同全N呈现负相关关系,盛花期和始果期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65和-0.90(P<0.01),THC含量同C/N比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盛花期和始果期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76(P<0.05)和0.94(P<0.01),符合碳素/营养平衡假说;THC含量同ABA、JA及SA呈现较低负相关关系。遮阴、氮肥及干旱均减少植株中THC含量,且通过植株碳氮代谢变化来影响大麻THC积累,推测THC并不在大麻适应非生物环境胁迫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大麻 四氢大麻酚(THC) 遮阴 氮肥 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稻油轮作农田流失风险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典型稻油轮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生物炭(玉米秸秆制备)、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对我国稻油轮作模式农田流失风险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包括常规施用化肥(NPK)、生物炭与化肥配施(NPK+C)、生物炭与化肥减半配施(1/2NPK+C)、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NPK+S)四个处理,通过比较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效含量、作物产量、吸量和水稻生长期间土壤有效、田面水总、可溶性总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施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直接施用玉米秸秆对土壤、作物和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增施生物炭和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水稻和油菜产量,但对水稻季田面水浓度无显著影响;施用生物炭条件下减施化肥,短期内未造成水稻和油菜减产,却降低了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田面水总(TP)和可溶性总(TDP)浓度;各处理水稻季田面水TP和TDP浓度在栽秧后第1 d内达到峰值,4~5 d内浓度迅速降低,7 d之后浓度趋于稳定。在此过程中,田面水TP下降64.2%~79.1%,TDP下降63.1%~82.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为降低稻油轮作农田流失风险,可以考虑在水稻季施用生物炭的条件下减施化肥,并且在水稻栽秧后7 d内控制田面水外流。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秸秆 稻油轮作 田面水

不同生态稻作区氮肥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4个典型生态粳稻区,以广适性的5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对不同稻区产量影响,并分析氮肥利用率及其不同稻区施氮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不同稻区产量,施氮增产率及其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寒冷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产量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而其它3个稻区产量的提高主要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加所致。生产等量的稻谷氮肥需要量的大小顺序为寒冷粳稻区>冷凉粳稻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不同稻区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小顺序为温暖粳稻区>籼粳交错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氮肥吸收利用率大小顺序为籼粳交错区>温暖粳稻区>冷凉粳稻区>寒冷粳稻区,4个稻作区的土壤氮素贡献率在61.10%~66.09%之间,说明各稻作区吸收的氮肥主要来自土壤,通过培肥地力,维持较高的地力水平对稻谷的超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同生态粳稻区 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