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甘蔗(模糊匹配)
509条记录
国家甘蔗品种第七轮区试开远点表现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2009—2010年通过对11个甘蔗品种2年新植1年宿根试验,参试品种在开远区试点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综合农艺性状、工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03-332、闽糖96-1027、云蔗03-194、福农04-3504;另外,Cl-2003可作为早熟、高产高糖亲本加以杂交利用。

关键词: 甘蔗 区域试验 蔗糖分 蔗茎产量 含糖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成熟期叶鞘纤维素酶活性对自然脱落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脱叶性不同的4个甘蔗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成熟期叶鞘纤维素酶活性对蔗叶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甘蔗叶片脱落,在收获期叶鞘纤维素酶活性与植株脱落率均达到最高。不同叶位中,+10叶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甘蔗品种的+10叶位叶鞘纤维素酶活性与脱落率呈正相关。

关键词: 甘蔗 叶鞘 纤维素酶 脱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水平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对不同的施氮水平对甘蔗的影响进行研究,揭示不同生长时期与氮素的关系,建立不同生长时期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在苗期,甘蔗需氮迫切,但需氮量少,在施氮253.0kg/hm2时,苗量达到最高水平;在甘蔗伸长期,施氮水平在424.6kg/hm2以内,甘蔗株高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高;在施氮457.4kg/hm2内,产量随施氮增加而增加;甘蔗糖锤度与施氮水平呈负相关,施氮量增加,糖锤度降低。

关键词: 甘蔗 氮素 关系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不同部位宿根矮化病分子检测研究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运用PCR检测技术对粤糖93-159和ROC25的不同部位进行了RSD检测,结果表明,在同一个样品的5次重复检测中,两个品种叶片的平均检出率为20%,叶鞘的平均检出率为90%,茎尖的平均检出率为40%,茎部组织和蔗汁的平均检出率均为100%。本研究表明今后可以使用甘蔗茎部组织或叶鞘代替蔗汁进行RSD的检测。

关键词: 甘蔗 宿根矮化病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布氏白僵菌防治蔗田蛴螬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甘蔗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为指标,从蛴螬和甘蔗两个角度评价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Sacc.)Petch]对甘蔗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月底6月初结合甘蔗大培土,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及其与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蔗田蛴螬虫量和蔗根受害率。布氏白僵菌粉剂单一施用时,以30.00kg/hm2制剂用量的防效为最高,蔗田蛴螬残留虫口数和蔗根受害率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7.27%和74.56%。两剂混合施用相对防效分别为74.55%~85.45%和78.18%~85.94%,其中以剂量为(22.50+45.00)kg/hm2的布氏白僵菌粉剂+3.6%杀虫双颗粒剂混合施用较为理想。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甘蔗 蛴螬 杀虫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份甘蔗栽培原种的宿根萌发率、分蘖率、株高、茎径、锤度、蔗糖分及自然条件下感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50份材料宿根萌发率为7%~184%,分蘖率为0~360%,宿根蔗中有效茎数、株高、茎径、锤度和蔗糖分值最高的材料分别是光泽竹蔗、四川芦蔗、拔地拉、德阳大叶子和28NG251。以各性状的前10份优异材料进行评价,筛选出21份含有2个以上优良性状的材料,含3个优良性状的有11份材料,含4个优良性状的有1份材料,其中以热带种14NG124的综合性状最佳。从感病率来看,中国种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的比率高于热带种和印度种,其中德阳大叶子、广西竹蔗和文山蔗同时感染花叶病和黑穗病。

关键词: 甘蔗 栽培原种 宿根蔗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播种密度对甘蔗产量及土地复合产值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适宜甘蔗套种的马铃薯最佳播种密度和栽培模式,为甘蔗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解决蔗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粮蔗争地的矛盾。采用甘蔗套种马铃薯等行距栽培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行距为1.1 m,马铃薯株距分别为0.20 m、0.25 m、0.30 m和0.35 m,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经济产量及复合产值。结果表明,在该套种模式下马铃薯的小区产量随播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最低产量为20100 kg/hm2,最高产量为27670 kg/hm2;甘蔗产量随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加大而降低,最低产量为147510 kg/hm2,最高产量为176220 kg/hm2;套种后单位面积土地复合产值比净种条件下增加34.48%~42.24%,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甘蔗套种马铃薯等行距栽培中当马铃薯株距为0.25~0.30 m时,2种作物的产量及土地复合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理想。

关键词: 甘蔗 马铃薯 等行距栽培 密度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生产区域分布及发展策略

甘蔗糖业 2013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电话访谈法、半结构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2007~2012年6年间云南省蔗区甘蔗面积、产量、良种覆盖面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情况进行调查,得出近年来甘蔗种植和技术应用现状及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云南各蔗区甘蔗种植条件与甘蔗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并阐述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差异及变化的根源。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甘蔗发展计划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甘蔗 生产现状 发展策略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属热带种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_1代GISH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滇蔗茅是甘蔗野生近缘属植物资源,通过光周期诱导甘蔗属热带种与野生滇蔗茅花期相遇进行远缘杂交利用,获得了远缘杂交F1代创新种质材料。本研究首先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远缘杂交F1代材料云南03-316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 2n=54条;进一步的双色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细胞中含有15条来自父本云南95-20的染色体及39条来自母本越南牛蔗的染色体,远缘杂交过程双亲本染色体以n+n的遗传配对方式进行传递。从F1代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可以看出,来自双亲本的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研究结果可为F1代创新材料的后续利用提供细胞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 F1代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杀虫剂对甘蔗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糖料 2013

摘要:选择8种杀虫剂对蔗螟和蔗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90kg/hm2和40﹪福戈水分散粒剂0.6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60%以上;15﹪乐斯本颗粒剂22.5kg/hm2和8﹪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75kg/hm2对蔗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这些药剂可作为蔗螟和蔗龟防治中的轮换用药,结合3月底4月初蔗苗松蔸除草和5月底6月初甘蔗大培土施用。

关键词: 甘蔗 杀虫剂 蔗螟 蔗龟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