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肥施用量与磷肥运筹对云光109叶长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光109为材料,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不同氮肥水平(B0、B1、B2、B3、B4、B5)与磷肥运筹(A1、A2)相结合,研究云光109叶长、剑叶SPAD值变化,并分析对其产量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光109在磷肥运筹A2时叶长顺序为倒2>倒3>倒4>倒1>倒5,在磷肥运筹A2各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叶长、抽穗灌浆期剑叶的SPAD值大于磷肥运筹A1。通过不同氮肥水平与磷肥运筹措施,明确了云光109在生育后期施磷可以使其在抽穗期增加叶长,提高剑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氮肥施用量为B3与磷肥运筹A2组合产量最高,达11.88 t/hm2。


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滇东红壤地区玉米"3414"田间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玉米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建立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段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玉米相对产量﹤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划分土壤养分的等级。滇东红壤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的碱解氮含量等级可划分为高、中和低等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级划分为极高、高和中等。不同海拔高度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值不同,特别是中海拔段有效磷的各个等级数值与高、低海拔段有显著差异。


土壤、灌水和施氮对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不同粒位籽粒功能成分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寻求功能大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以3个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下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粒位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氮运筹显著影响大麦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功能成分含量,且施氮效应大于灌水效应,在高氮水平下,水、氮互作效应较大。(2)在一定灌水阀值范围下,随施氮量增加,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粒位籽粒千粒重与功能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穗中部籽粒高于穗上、下部籽粒,穗上、下部籽粒的差异相对较小。(3)通过优化,云啤2号以在淹育型水稻土上灌水0.9kg·kg-1土、施氮0.362g·kg-1土的处理为宜;S500和V43以在红壤性水稻土上分别灌水0.9kg·kg-1土和0.3kg·kg-1土、分别施氮0.246和0.362g·kg-1土处理为宜。
关键词: 大麦 土壤类型 水氮运筹 产量 粒位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抗性淀粉


3种不同嫁接处理柠檬生长结果习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3种不同嫁接处理尤力克/印度莱檬/香橼、印度莱檬/香橼、尤力克/香橼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结果表明,3种不同嫁接处理嫁接部位基本正常,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pH值、糖度、酸度的差异不大,在叶果比、皮厚、可食率、出汁率、丰产性、抗性方面存在差异。尤力克/印度莱檬/香橼在高接换种第4年,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但早衰现象严重,树体枯枝率高达13.3%,裂皮病达到98.2%,生产上不宜将印度莱檬/香橼高接换种为尤力克柠檬。


缓释肥料对云南丘北小椒产量、养分利用率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摘要:[目的]研究施用缓释肥料对作物产量、养分利用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方法]以丘北小椒(Capsicum frutescens L.)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缓释肥料在丘北小椒上的施用效果与环保效应。[结果]施用缓释肥料可改善丘北小椒主要的农艺性状;与Conv-F相比,缓释肥增加辣椒产量达20.90%,经济效益增加13234.35元/hm2,产投比提高达47.93%;在施肥量(氮磷钾养分和比例)相同的条件下,缓释肥增加辣椒产量达5.26%,经济效益增加5554.80元/hm2,产投比提高达9.91%;在降低缓释肥用量20%的条件下,辣椒产量比Conv-F提高达12.38%,经济效益增加9595.20元/hm2,产投比提高达65.95%;N、P和K的当季利用率比Conv-F处理分别提高了12.42~17.53,3.35~5.24和5.37~14.02个百分点。[结论]缓释肥不但显著减少肥料资源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减少了肥料养分流失造成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