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488条记录
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干热河谷地区杧果树体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为探明干热河谷地区杧果园不同地表覆盖模式对树体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为杧果高效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澳杧为研究对象,设置CK(清耕)、T1(自然生草)和T2(秸秆覆盖)3个处理,2020—2022年连续3 a测定干茎、株高、冠幅、顶梢数、花梢数、花序长、挂果数量和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株高、干茎、冠幅、顶梢数和花梢数指标均逐年增长。2022年,T1处理的株高、干茎和冠幅均小于其他处理,顶梢数、花梢数和花梢比率呈现出T1>CK>T2的特点。连续3 a各处理产量指标均表现为T2>CK>T1产量、株高和干茎的净增长量指标表现为T2>CK>T1,T2单位面积产量净增长量较CK和T1分别提高15.29%和27.36%。各处理顶梢数和花梢数净增长量差异不显著,顶梢数净增长量T2>T1>CK,花梢数净增长量T1>T2>CK。综上,干热河谷地区杧果园地表自然生草覆盖虽有利于花梢数的增加,但不利于产量提高;秸秆覆盖有利于杧果树的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促进树体养分累积和产量提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杧果园地表管理措施。

关键词: 杧果 地表覆盖 树体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澳洲坚果产销概况与展望

中国南方果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截至2023年,全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已达到58.11万hm2,我国以35.94万hm2的种植面积成为全球第一大种植产区,占全球种植面积的61.85%。本文比较了近10年全球及我国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产量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等情况,分析我国发展澳洲坚果的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我国澳洲坚果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面积 产量 进出口 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溪镇草莓种植水平评价指标探析及生产建议

中国果菜 2025

摘要:为提高草莓生产力,本文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种植规模、种植年限、栽培方式、带动示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茎叶长势、挂果情况8个指标,建立九溪镇草莓种植水平评价体系,对江川区九溪镇草莓种植情况及莓农种植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总分值与相关指标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九溪镇草莓主栽品种为‘妙香7号’,以简易棚覆盖+平墒栽培模式为主,大部分莓农种植年限在4~6年,种植面积大于0.28 hm2,种植户能较好地掌握植株茎叶、开花、结果期的技术管理及开展病虫害防治,但以施用化学农药防治为主,而且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从评价总分值与相关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评价总分值以病虫害防控、茎叶长势、种植规模、挂果情况分值达强关联程度,提高其分值权重能反映草莓种植户的种植水平,表明本次草莓种植水平评价指标的设立相对合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九溪镇草莓生产应加大草莓主栽品种的管理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措施落实率,开展优良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示范,推动草莓绿色高质量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草莓 种植水平 评价指标 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缅甸茶叶生产与贸易现状分析

茶叶通讯 2024

摘要:为全方位了解缅甸茶叶生产和贸易现状,采用《缅甸统计年鉴》《世界毒品报告》的茶叶种植规模数据和东盟数据库的贸易数据,基于生产集中度、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缅甸茶叶生产、贸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茶叶生产集中在北部,掸邦占比超 80%;缅甸北部地区的茶叶替代种植效果显著,增幅为 45.22%;缅甸茶叶单产较低,平均为 373.68 kg/hm2,各地区单产由低到高依次为克耶邦、内比都、钦邦、曼德勒省、克伦邦、孟邦、掸邦、克钦邦和实皆省.缅甸各地区均不具备茶叶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SEij指数均<0),掸邦、克钦邦具有茶叶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EAIij指数>1).缅甸茶以出口贸易为主,主要为绿茶.缅甸绿茶对全球和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均呈由弱到强的趋势;缅甸红茶对全球不具备竞争优势,但对中国的竞争优势指数为极强竞争优势.

关键词: 茶叶 生产 贸易 缅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粮食产量潜力和种植结构分析与探究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摘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2010-2020年期间,云南省粮食产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基本上实现了粮食供需的均衡,但粮食生产却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常态,且存在粮食品种种植结构不合理、粮食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产量增产幅度小等问题.本文作者对云南省粮食生产区位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产能提升和区域种植结构等方面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产量 种植结构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花生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气象因子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栽培生境与花生产量形成的关系,旨在为花生生产布局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9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云南7个不同生态区连续种植2年,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宏、大理、东川、临沧和盐津的温度和积温较高,花生结果数多,出仁率和产量较高,是种植花生的适宜区域。方差分析发现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较高的气温和积温有利于缩短花生结荚期进而缩短全生育期天数。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百果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气象因素中以积温的影响最大。温度越高地上部越高大,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越多,百果重和百仁重也就越高,从而增加花生产量。光照时间过长和昼夜温差过大不利于地上部生长和分枝结实。

关键词: 花生 生态区 气象因子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元江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恢复性发展对策

广西糖业 2024

摘要:蔗糖产业是云南省元江县的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变化及制糖企业经营不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元江县甘蔗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严重制约当地蔗糖产业的发展。文章从元江县甘蔗种植区域、生产现状和科技应用水平等方面,分析其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元江蔗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户种植规模小、品种单一老化、现代甘蔗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及蔗糖生产原料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要充分利用当前糖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和形势,加强甘蔗种植区域优势布局和良种结构优化,积极推动甘蔗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转变;通过科技引领,加速甘蔗新品种、绿色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等现代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助力蔗糖产业提质、降本和增效;推动蔗叶(梢)、蔗渣及糖蜜等蔗糖生产产品利用向饲料化、肥料化和燃料化资源综合利用转变;力争蔗糖产品由传统原糖或砂糖生产向以原糖或砂糖为原料的高值化和精炼加工制糖转变,促进云南省元江县蔗糖产业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蔗糖产业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经营模式转变 云南省元江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24

摘要: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1:15万株/hm~2;D2:28.5万株/hm~2;D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1:0 kg/hm~2;N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1N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1N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摘要:为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探明N肥、P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会玉336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处理:常规施肥(T1);N减10%+P减10%(T2);N减20%+P减20%(T3);N减10%+P减10%+有机肥(T4);N减10%+P减20%+有机肥(T5);N减20%+P减10%+有机肥(T6);N减20%+P减20%+有机肥(T7),探讨不同处理对玉米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施氮磷肥增施有机肥能提高玉米的单穗重、单穗粒重、穗长,缩短秃尖。与T1相比,T5、T6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T6亩产量最高,为1 096.7 kg/亩,每亩比T1增产71.1 kg(增幅6.93%);T4经济效益最好,亩节本增效73.69元。综合考虑产量和经济效益,T4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益的最佳肥料配比模式。

关键词: 氮磷减量 有机肥 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套种对干热区火龙果土壤微生物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施用有机肥和套种对红心火龙果(Hylocereus costaricensis)种植的优势机理,以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园为研究对象,探索有机肥施用量(F0:0 t·hm-2和F20:20 t·hm-2)和套种方式(MP:单种火龙果,IP:火龙果套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和IS:火龙果套种大豆(Glycine max))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以及红心火龙果产量、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F0处理相比,F20处理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红心火龙果产量和品质.在F0和F20条件下,相比于MP处理,IP和IS处理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而IP和IS处理仅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套种能显著提高红心火龙果的产量,在F0条件下IP和IS处理分别比MP处理增加产量48.48%和42.20%,在F20条件下分别增加25.37%和29.82%.IP和IS处理在F0条件下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F20条件下显著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蛋白质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除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外,产量、品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有机肥和套种花生或大豆可增强干热区红心火龙果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而提高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 套种 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