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干热河谷退化山地龙眼和柱花草间作效应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龙眼(Dimocarpus longgana Lour.)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观测了龙眼单作区与龙眼-柱花草间作区土壤营养成分、水分和地表温湿度、龙眼生长量和产量、柱花草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龙眼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间种区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微生物细菌数量高于龙眼单作区,土壤容重降低。翻压柱花草后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高于未翻压样地。龙眼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旱季0~20 cm土层土壤水分高于龙眼单作1.679%,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龙眼单作0.833%。在寒冷季节(1月),间种区地表温度在18∶00时高于龙眼单作0.400℃;在炎热季节,间作区地表温度在14∶00时低于龙眼单作0.664℃。间种区龙眼株高、冠幅和地径高于龙眼单作41.00 cm,0.231 m2,1.034 cm,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于龙眼单作4 830.0元/hm2。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龙眼和热研2号柱花草间作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的鉴定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抗病等位基因Pi-ta、Pi-b与pi-ta、pi-b感病等位基因在DNA序列上的差异,合成Pi-ta引物YL155/YL87和YL183/YL87,Pi-b基因引物Pi-bdomF/Pi-bdomR和Lys145F/Lys145R。利用这两套分子标记检测了176份云南地方稻种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分布。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72份含有Pi-ta基因,占40.9%,其中99份粳稻中有28份含有Pi-ta基因,占28.3%;77份籼稻中有44份含有该基因,占57.1%;抗性基因Pi-ta在粳稻和籼稻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籼稻高于粳稻;Pi-ta基因主要分布于玉溪、保山、临沧、思茅等地区。而176份供试材料中仅有33份含有Pi-b基因,占18.8%,其中99份粳稻中有18份含有该基因,占18.2%;77份籼稻中有15份含有该基因,占19.5%;Pi-b基因主要分布在滇西部的怒江、保山和昭通等地区。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8及17份材料在温室进行Pi-ta和Pi-b基因抗性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结果基本相符。

关键词: 地方稻种 稻瘟病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云黄连生物碱成分累积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产地云黄连不同部位中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3种生物碱积累量差异,旨在寻找云黄连优质产区及为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云黄连采收期,分别采集泸水、贡山、福贡、腾冲4县共10个地区的云黄连居群,测定云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片3个部位的生物量,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不同部位中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的含量.结果显示,云黄连不同部位3种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须根.云黄连根茎中3种生物碱在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其中贡山县后山、贡山县丙中洛神山、贡山县普拉底乡3个地区所产云黄连生物碱含量、生物量、生物积累量较高.其中贡山县普拉底乡积累量最高,其盐酸小檗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单株平均积累量分别为46.899,2.76,1.708 mg.结论:在云黄连种植生产过程中,在考察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还应考虑其生物量.综合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生物量、3种生物碱含量及其积累量等因素,确定贡山县后山、贡山县丙中洛神山、贡山县普拉底乡为云黄连优质产区.非药用部位中3种生物碱的积累量较大,应收集后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达到云黄连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 云黄连 生物碱 产地 部位 盐酸小檗碱 药根碱 巴马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组学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进的三氯乙酸/丙酮法,对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获得了高分辨率电泳图谱,较改进前三氯乙酸/丙酮法蛋白质点数量平均提高687个点。在等电点pI 3~10和4~7范围内,电泳图谱上可分别检测到(500±40)及(984±70)个蛋白点。利用该方法对氮胁迫条件下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在pI 4~7范围内电泳图谱上检测到(1 169±90)个蛋白点。通过加强对样品的清洗结合丙酮对蛋白质在水化液中的二次沉淀,能较好地除去样品中杂质而保证电泳质量。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稻瘟病菌菌丝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并获得了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菌丝体蛋白 双向电泳 氮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成因及防控途径分析

作物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云南三大麦区的调查,发现季节性干旱、倒春寒、烂场雨、干热风是云南小麦种植的主要隐性自然灾害。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结合云南小麦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云南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的措施。

关键词: 小麦 隐性自然灾害 季节性干旱 倒春寒 烂场雨 高温逼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AES测定云南16种野生菌中的11种金属元素

光谱实验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云南16种野生菌中11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在全部样品中,K含量在197.28—9877.04mg·kg~(-1),Na含量在77.81—1644.28 mg·kg~(-1),Ca含量在17.79—606.18mg·kg~(-1),Mg含量在67.09—909.26mg·kg~(-1),Cu含量在11.41~321.19mg·kg~(-1),Fe含量在5.63—1027.82mg·kg~(-1),Zn含量在10.21—229.87mg·kg~(-1).Mn含量在0.03—101.43mg·kg~(-1),Cr含量在0.16—11.77mg·kg~(-1),Co含量在0.17—2.11mg·kg~(-1),Pb含量均低于0.90mg·kg~(-1)。本研究为云南野生菌的开发利用与质量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野生菌 金属元素 云南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报春花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的方法对3种报春花属(Primula)植物的染色体数及核型进行分析。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及核型分别为: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2n=2x=2m+4sm+10st;核型类型为3A;滇北球花报春(Primula denticulata ssp.sinodenticulata),2n=2x=4m+16sm+2st,核型类型为3A;无粉头序报春(Primula capitata subsp.sphaerocephala),2n=2x=4m+10sm+4st,核型类型为3B。

关键词: 报春花属 染色体 核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云南省德宏州柠檬产区为害柠檬嫩梢、嫩叶的一种害虫,在该产区的柚喀木虱若虫体内检测到黄龙病亚洲种病原菌,对柚喀木虱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柚喀木虱主要发生在德宏州海拔1 000~1 500 m的柠檬产区,其寄主植物仅发现芸香科柑橘属Citrus和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海拔越高,发生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以若虫为害最为严重,受害叶片不能正常生长及展开,出现对折症状,严重时卷曲成菊花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及为害高峰期与柠檬抽发、海拔高度及气温密切相关.

关键词: 柚喀木虱 分布 形态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蔗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效益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分析了云南省蔗区37个甘蔗主产县(市)建设水利设施的种类、可行性和效益。结果表明,云南蔗区适宜发展沟渠、小水池、小水窖、灌溉站、塘坝等小型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改造后对云南甘蔗产量和种蔗综合效益都有大幅提高,预计水利设施建设后覆盖蔗区面积46.2%,云南蔗区每年甘蔗单产可提高7.548 t/hm2,甘蔗产量每年增加300万t以上,种植甘蔗每年新增产值10~16亿元。

关键词: 云南蔗区 水利设施 综合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自交不亲和系萝卜种子高产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萝卜(Raphanus sativus)属十字花科萝卜属1、2a生根菜,原产于地中海的西亚、东南欧诸国,古名菲,别名菜头、芦萉、莱菔、罗卜,也有人称其为"土人参"。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光热资源丰富,全年基本无霜,享有"天然温室"之称。冬季温暖、干燥,降雨稀少的气候条件,极适合于秋冬喜温蔬菜种子的生产。萝卜种子的生产在其它地方大多需要2a的时间,但是在这里仅需要在当年的9月播种,次年的1~3月即可采收,生产时间短,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