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金纳米便携功能水凝胶的酪胺可视化监测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实时监测的比色传感方法,以功能性水凝胶为基底,将β-D-半乳糖五乙酸酯(β-D-galactose pentaacetate,β-D-GP)作为还原剂前体和氯金酸一起负载于功能性水凝胶上,BAs能将β-D-GP水解为还原性β-D-半乳糖,β-D-半乳糖进一步将氯金酸中的金离子(Au3+)还原为金纳米粒子(Au nanoparticles,AuNPs),导致颜色从无色变为紫红色,使用智能手机的图像处理软件获得试验体系红/绿/蓝(red/green/blue,RGB)数据,水凝胶的G值用于量化BAs的测定。进一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建立可视化探针。该文以酪胺(tyramine,Tyr)为模型,RGB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酪胺浓度为2~200μg/mL和0.25~16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80,且显色体系稳定,应用于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其加标回收率在96.0%~124.0%。
关键词: 酪胺 发酵食品 可视化检测 功能性水凝胶 比色传感
发酵桑叶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桑树是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其叶子为药食同源食品,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经发酵后的桑叶纤维素、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等含量丰富,且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改善畜产品品质等功效。文章主要介绍了桑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含量,发酵常用的菌种以及发酵后桑叶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以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综述了发酵桑叶对猪、反刍动物、家禽、鱼类的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展望了桑树用于饲料工业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桑树在动物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家蚕素斑品种菁松的茶斑限性定向转育
《浙江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家蚕现行素斑品种菁松的幼虫发育早期进行雌雄性别鉴别,实现雌雄分养分缫差异化利用目的,用普斑限性品系云蚕7A的雌与茶斑品系Cb的雄杂交后,再分别与现行素斑品系菁松A、菁松B杂交,其后代连续数次回交素斑亲本后自交,结合分类选择进行个体和蛾区选择淘汰,将云蚕7A的普斑限性基因和Cb的茶斑基因转入现行素斑品种菁松中,定向转育得到菁A茶限和菁B茶限。结果表明:转育过程中,幼虫斑纹分化成颜色与形状易于分辨的茶斑与非茶斑2种类型,转育得到的菁A茶限和菁B茶限幼虫在3龄初期就会呈现茶斑颜色深浅明显不同的分化,能准确分辨雌雄,其虫蛹率分别为96.91%和96.40%,全茧量分别为1.62 g和1.56 g,茧层率分别为23.78%和23.26%,经济性状与其轮回亲本的差异较小,表现出健康好养、茧质优良等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创建特殊性状的育种材料、差异化利用雌雄蚕,以及降低雄蚕种繁育成本奠定基础。
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对咖啡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咖啡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以脱脂生咖啡粉为原料,探究不同超声波功率(0、200、400、600、800 W)与低共熔溶剂法、碱法协同作用对咖啡蛋白组成成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构特性(粒径分布、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和扫描电镜)和功能特性(溶解度、吸水性、吸油性和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低共熔溶剂提取的咖啡蛋白(DES)平均粒径(12.30μm)显著小于由碱法提取的咖啡蛋白(AEP)平均粒径(113.67μm);DES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更高,AEP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更高;DES比AEP有更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经超声预处理后,咖啡蛋白电泳图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分析表明,不同超声波功率预处理未引起蛋白质分子量分布的重大变化,但是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产生影响。表面微观结构表明,DES表面结构较疏松多孔,AEP表面紧密平坦,超声预处理后AEP微观结构变得疏松多孔,纹理变得分散,并呈现出更多的不规则碎片;DES表面发生略微变化,在400 W和600 W处理15 min时表现出更多小颗粒多孔无序结构,微观结构变化可影响蛋白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及其功能特性。在超声功率为400 W时,DES粒径显著减小,粒径参数D[3,2]和D[4,3]分别从10.50、30.43μm减小到7.89、11.27μm;溶解度显著提高,在酸性、碱性条件下溶解度分别由47%、71%上升到75%、81%。此外,超声预处理可提高咖啡蛋白的吸水性和乳化活性,这些均为蛋白质在食品应用中的重要功能特性。研究表明采用超声波技术对咖啡蛋白进行改性有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咖啡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咖啡蛋白 超声波功率 低共熔溶剂 结构特征 功能特性
不同铵硝比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侧枝生长的影响,以3年生盆栽高山杜鹃粉精灵为试验材料,单一氮源处理为对照,采用盆栽方式,研究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供应(铵硝比例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对其营养生长期侧枝生长、光合特性、代谢酶活性及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下粉精灵不同生长期侧枝干物质积累量、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有所差异,以侧芽萌发期T3处理侧枝干物质积累量最高,T2处理在嫩侧枝期、侧枝半木质化期的苗高增量和侧枝长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侧枝半木质化期,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及磷含量,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片Fe元素吸收量以T1处理最高,Mg元素吸收量以T5处理最高。此外,在不同生长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嫩侧枝期酶活性最高。综上,不同氮素形态对高山杜鹃粉精灵侧枝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有所差异,且混合氮源处理较单一氮源处理更有利于促进侧枝生长,以铵硝比例75∶25促进侧枝生长及提高养分积累和光合效能效果最好。本研究为筛选适合高山杜鹃生长发育的氮素施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侵染云南早春西瓜的西瓜银色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分离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春西瓜是云南热区的特色水果,近年来病毒病发生危害日益严重。为明确侵染早春西瓜的主要病毒,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早春西瓜植株与果实病毒病样品,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制样观察、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ID-ELISA)和RT-PCR扩增克隆与测序分析进行检测鉴定。结果表明:侵染早春西瓜的病毒为西瓜银色斑驳病毒(WSMo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ID-ELISA对叶部样品WSMoV和CMV的检出率分别为70%和20%,复合侵染率为15%,RT-PCR对这两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65%,复合侵染率为65%;并且,实验对发病果实种子进行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发现上述2种病毒复合侵染率达10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西瓜WSMoV分离株21YV-40(GenBank登录号:OP617563)、21YV-43(GenBank登录号:OP867047)与云南分离株Banna-2011(GenBank登录号:KM242056)相似性最高,达到99.00%,云南西瓜CMV分离株CMVYN40(GenBank登录号:OP617565)、CMVYN46(GenBank登录号:OP617566)与泰国分离株A27(GenBank登录号:FN552545)相似性最高,达到98.00%。本研究明确了勐海县早春西瓜主要受到WSMoV和CMV的侵染且存在复合侵染,首次发现WSMoV和CMV复合侵染西瓜发病果实种子,为早春西瓜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早春西瓜 西瓜银色斑驳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复合侵染 种子
青蒿中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相关序列分析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是2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病毒,对多种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造成严重影响。2021年-2022年,在云南省丽江市烟草种植区不同烟区采集叶片黄化、皱缩以及无症状的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样品共计14份,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和RT-PCR对其病原病毒进行检测。利用免疫金标速测卡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检样品中有9份样品检测出TSWV,检出率为64.28%,有3份样品检测出TMV,检出率为21.43%,2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同样为21.43%;利用RT-PCR对复合侵染的3份样品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在3份复合侵染青蒿样品中获得3条TSWV N基因序列、3条TMV cp基因序列和2条TMV RdRp部分序列。TSW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云南的TSWV-2分离物相似性最高,为99.6%;TMV青蒿分离物与分离自辽宁的TMV-Shenyang分离物和分离自云南的TMV-Yongren-1相似性最高,均大于99.4%。这是首次发现TSWV和TMV 2种不同属病毒复合侵染青蒿。
经典名方中重楼的本草考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重楼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含重楼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重楼最早以“蚤休”为正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沿用此名。“重楼”之名首见于唐代《新修本草》,近代以来逐步成为正名,现代各级标准法定名称均以重楼为正名。古代所用重楼的主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的干燥根茎,但因重楼属植物形态相似,多有混淆,同属根茎粗壮的多叶重楼P. polyphylla、狭叶重楼P. polyphylla var. stenophylla也作为重楼中药材使用;近现代以来,滇重楼P.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也被纳入重楼的主流来源之一。古代本草记载的产地主要为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区,野生采集入药。现代多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栽培;古代多为阴历四、五月采根,现代则多于全年采收或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挖为佳,产地除去须根、洗净后晒干;重楼古代炮制有酒摩、醋摩、水磨、研、焙等多种炮制方法,现代则以生品切片直接入药为主;重楼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症,古今记载性味功效基本一致。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重楼的经典名方时,选用历代主流来源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var.chinensis或滇重楼P.polyphyllavar.yunnanensis的干燥根茎,原方中注明炮制要求者皆按要求炮制,未注明炮制要求建议生品入药。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重楼 基原 本草考证 学名 产地 炮制 性味功效
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花生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气象因子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栽培生境与花生产量形成的关系,旨在为花生生产布局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9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云南7个不同生态区连续种植2年,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德宏、大理、东川、临沧和盐津的温度和积温较高,花生结果数多,出仁率和产量较高,是种植花生的适宜区域。方差分析发现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较高的气温和积温有利于缩短花生结荚期进而缩短全生育期天数。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百果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气象因素中以积温的影响最大。温度越高地上部越高大,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越多,百果重和百仁重也就越高,从而增加花生产量。光照时间过长和昼夜温差过大不利于地上部生长和分枝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