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我国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耕作与栽培 》 2010
摘要:综述了我国茶区主要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具体分析了这些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表明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营造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增加收益等效果,并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云南省有机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初探
《中国植保导刊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有机茶园指符合有机农业要求,按有机方式种植,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强调应用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不使用化肥、化学合成农药、基因工程改良的品种,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颁证的茶园[1]。到2008年12月30日为
生物多样性防治茶树病虫害刍议
《福建茶叶 》 2009
摘要:农残是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2003年,欧盟又制定了新的茶叶农残标准:在EU2076/2002文件中颁布了第一批320种农药清单,规定这些农药在2003年7月25日前停止在欧洲市场上架销售,对这类农药的MRL残留标准将暂时实行以最小检出量(LOD)为标准。近几年来在全国茶区大力推广使用
大印防治假眼小绿叶蝉和茶黄蓟马的药效试验
《中国茶叶 》 2009
摘要: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抗药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芽叶汁液,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尖、叶缘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黄蓟马是茶树上的潜伏性害虫,在雨水少、湿度小的季节发生严重。为明确大印(有效成分为印楝素)对假眼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的防治效果及适宜使用浓度,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茶树品种对茶饼病的抗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选育和推广的4个茶树品种进行室内离体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品种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茶饼病,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云抗10号<佛香3号<佛香2号<佛香1号),但按照抗性分级标准分别属于高抗和中抗品种;室内离体接种不同浓度孢子发病情况试验表明:最适的接种孢子浓度为10×10下每视野50~60个孢子。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效果试验
《中国茶叶 》 2008
摘要:在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分析比较了2005年和2006年同期茶园害虫的虫口数。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主要诱杀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对各类害虫诱杀效果均较明显,虫口年减退率在22.9%~43.8%之间;在诱杀害虫的同时,也捕获一定数量的天敌,但益害虫比值很低,对天敌相对安全。
绿颖防治茶饼病试验初报
《福建茶叶 》 2007
摘要: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是一种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重要病害。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都曾因茶饼病的流行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我国贵州、四
绿颖防治咖啡小爪螨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茶叶 》 2006
摘要: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又名红蜘蛛,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螨之一。该螨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先局部变红后变暗红色,无光泽,叶面有白色尘状物及细微的蜘蛛丝,后期叶质变硬,干枯易脱落,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99%绿颖(SK喷淋油)是一种矿物源农药,为明确它对咖啡
武夷菌素在茶园中的施用试验初报
《中国茶叶 》 2005
摘要: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茶饮料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对饮茶安全越来越重视,无公害茶成了必然选择。武夷菌素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农用抗生素,其主要成分为具有胞苷骨架的核苷类抗生素。动物毒性试验表明,武夷菌素是对人畜安全的无公害生物农药。为明确其适宜的施用浓度、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对茶轮斑病、茶饼病和茶白星病的防治效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了田间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