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莴笋高产养分临界值施肥模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莴笋科学施肥量,在嵩明、祥云、通海布置田间试验,研究耕层土壤养分、当季施肥量与莴笋产量、净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试验点N2P2K2处理产量、净产值最高;各试验点缺氮、缺磷、缺钾处理莴笋产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量与速效养分间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91、0.98、0.99.土壤校正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的供肥能力,本研究中莴笋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N=0.123-0.01441nxN,yP=0.2446-0.04741nxp,yK=0.806-0.1181nxK.根据推荐施肥量和土壤中养分供给量,确定莴笋高产养分临界值,云南莴笋高产养分临界值范围 N(286.8±45.6)kg/hm2、P2O5(135.7±4.9)kg/hm2、K2O(346.3±126.1)kg/hm2.在莴笋种植前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估算土壤供肥能力,用高产养分临界值减去土壤供应量计算莴笋当季施肥量.
关键词: 莴笋 产量 氮磷钾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高产养分临界值


深耕配合培肥对植烟根际土壤性质及烟叶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烟土壤耕层结构不合理、养分流失、微生物结构失衡是制约烟叶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条件,探讨不同耕作和施肥模式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烤烟产量的影响,为优化保山地区烟叶生产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传统旋耕、深耕分别配施化肥和生物有机肥,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烤烟根际微生物的响应特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烤烟产量分析.[结果]与传统旋耕相比,深耕土壤有机质下降17.00%~25.10%,蔗糖酶活性降低22.45%~23.47%,脲酶活性降低2.20%~7.49%,微生物量碳降低11.38%~65.73%,微生物量氮提升10.56%~222.86%.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没有明显改变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改变了土壤细菌门、真菌门的群落组成,并富集了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等优势细菌门,降低被孢霉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烤烟产量,增产率达56.66%.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门、粘菌门与pH显著相关,担子菌门与碱解氮显著相关.[结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有助于改善烟田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深耕、生物有机肥在改良植烟土壤环境和烟叶增产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降解地膜在春植甘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春植甘蔗使用的降解地膜,以4种降解地膜为研究材料,研究地膜的降解特性,降解地膜处理对成熟期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目、锤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2号、3号持续有效覆盖时间为80 d,田间覆盖时间满足春植甘蔗萌芽对水分和温度要求;降解2号处理下地温、土壤湿度有利于甘蔗萌发;甘蔗成熟期,降解1号处理的甘蔗株高最低,聚乙烯膜处理的甘蔗茎径值最小,降解2号处理的甘蔗有效茎(77748株/hm2)值最大,降解3号处理的蔗茎锤度最高,降解2号、3号、4号处理的甘蔗产量均高于聚乙烯膜处理,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降解膜2号有效覆盖时间满足甘蔗出苗要求,且成熟期的产量和糖分(锤度)相对较高,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不同颜色地膜对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7种不同颜色地膜(红、绿、黑、白黑、银、银黑、透明膜)栽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6611-7396、6611-5155和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菌株JNLM6-2、JNLM7-29,观察菌丝长势和子囊果发育情况,测定地膜内外光照强度和气温、土壤温度和羊肚菌产量,研究不同颜色地膜对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膜透光率最高,黑膜、银黑膜透光率较低。七种地膜内湿度均大于地膜外湿度。绿膜处理的地膜内积温最高,为(99 735.1±4.0)℃;银黑膜处理的较低,为(87 632.0±3.3)℃。绿膜处理土壤积温较高,为(101 215.3±1.6)℃;黑膜土壤积温较低,为(95 675.2±1.6)℃。黑膜、白黑膜、银黑膜、银膜膜内温度相对较低,既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又有利于羊肚菌丝生长。透明膜、绿膜和红膜透光率高,有利于羊肚菌子囊、子囊孢子和侧丝正常发育,子囊果形态较好,出菇整齐,生长周期属于中周期,产量较高。红膜、绿膜透明膜较适合用于梯棱羊肚菌栽培,其处理的梯棱羊肚菌菌株6611-515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472.6±353.3)、(591.0±168.6)、(528.9±320.3) g·m-2。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羊肚菌地膜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膜颜色 羊肚菌 透射光谱 热辐射 子囊果成熟度 产量


含硅复合肥不同用量对甘蔗产量及糖分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23
摘要:以新台糖25号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镇康县和景谷县蔗区设置施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m(N):m(P2O5):m(K2O):m(Si)=25:15:10:3,总养分≥50%,含3%全量硅]975 kg·hm-2为处理T1,1125 kg·hm-2为处理T2,施用"44%复合肥[m(N):m(P2O5):m(K2O)=26:12:6,总养分≥44%]"1200 kg·hm-2为甘蔗宿根常规施肥对照组CK1,"28%复合肥[m(N):m(P2O5):m(K2O)=10:12:6,总养分≥28%]"1800 kg·hm-2为甘蔗新植常规施肥对照组(CK2),调查不同含硅复合肥施用处理对新台糖25号不同植期的农艺性状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肥施用量在不同试验点对甘蔗株高、茎径的影响趋势不一致;施用硅肥对甘蔗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增加作用显著;施用硅肥能显著提高甘蔗蔗糖分和理论产糖量,与CK处理比较,蔗糖分增加范围在5.29%~17.59%,且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理论含糖量随之增加;施用硅肥处理的各组试验中,种植成本均高于对照组,但施用硅肥种植的甘蔗经济效益高于对照6323.96~13807.64元·hm-2.


云南旱直播稻田土壤封闭除草剂的筛选
《中国植保导刊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宜冬马铃薯—水稻轮作模式下旱直播水稻田使用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在云南省双江县主要杂草为稗草、莎草、牛筋草和莲子草的稻田开展了施药除草试验,比较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相应处理区的水稻产量及综合效益.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19%氟酮磺草胺悬浮剂、35%丁草胺·扑草净乳油和35%丙炔噁草酮·丁草胺水乳剂对总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分别为99.3%、91.5%和90.5%;不同施药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不除草处理;使用丙炔噁草酮·丁草胺或氟酮磺草胺除草的总收益较高.


红心火龙果品质产量对有机肥复配生物炭的响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红心火龙果品质和产量对有机肥料复配生物炭的响应,以5年生"台农二号"红心火龙果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稻壳有机肥施肥量和3个生物炭复配比例2个因素,调查了不同处理对火龙果全年6批次果实中4批次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含量及可食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显著影响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生物炭显著影响第一批火龙果果肉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第二批的还原糖和Vc含量(P<0.05);有机肥和生物炭交互作用仅显著影响最后一批火龙果果肉的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花青素及Vc含量(P<0.05).在相同的施肥量下,施用生物炭的火龙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可食率较未施生物炭的显著减少,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还原糖含量在低施肥量(22500 kg/hm2)下显著降低,而中施肥量(45000 kg/hm2)下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的施生物炭比例下,增加施肥量显著减少火龙果果肉花青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食率(P<0.05).火龙果年产量虽然未受试验处理显著影响,但是在中和高施肥量(90000 kg/hm2)下复配3%生物炭的产量增加,且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年产量最高为34.18 t/hm2.基于产量及品质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在4批火龙果果实中,低、中施肥量下不复配生物炭和高施肥量下复配3%生物炭处理的果实综合评价较优.在火龙果生产中,推荐施用不复配生物炭的低和中施肥量及复配3%生物炭的高施肥量.


粪肥替代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猪粪、牛粪、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对稻田土壤氮素、有机质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等氮全量替代原则,在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进行水稻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1:不施肥处理,CK2:单施化肥处理,T1:猪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2:牛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T3:鸡粪全量替代化肥处理.[结果]与CK2相比,T1和T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89%和3.83%;粪肥全量替代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降低19.36%~29.18%,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相反结果,且T3>T2>T1>CK2,表明鸡粪全量替代处理增加土壤氮素淋失风险.3个粪肥全量替代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随粪肥的碳氮比增大而增大,提高37.52%~85.98%.水稻产量排序为T3(10 399.92 kg/hm2)>CK2(9690.85 kg/hm2)>T1(9512.39 kg/hm2)>T2(8241.55 kg/hm2)>CK1(7985.96 kg/hm2),T2 处理水稻产量较 CK2 处理显著降低14.96%,T1和T3处理较CK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粪肥全量替代处理水稻产量构成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T1和T3处理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率较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肥料投入成本,猪粪全量替代处理在稳产的前提下提高土壤全氮(TN)、有机质(SOM)含量,既稳产又能改善土壤供肥能力.相较鸡粪全量替代处理,降低氮素的淋溶流失风险,是较优的可全量替代化肥的备选粪肥种类.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设施栽培番茄的田间应用效果
《云南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615对设施番茄的田间应用效果,试验以1750番茄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主要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番茄果实横纵径比不施肥处理的均增加,单果重增加1.31倍,且成熟果肉颜色加深;平均产量增加26.59%,综合发病率减少20.30个百分点;施用菌剂处理使番茄糖酸比升高,为不施肥的1.15倍;对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在数量级上有一定影响,真菌数量是不施肥的3.5倍。综上所述,在设施栽培的番茄上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明显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的感官品质和风味品质,减少病害的发生,并能促进根际土壤中真菌的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