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播期对甜荞品种(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吉林省西部种植的甜荞品种及其最佳播期,利用34份甜荞品种(系)在3个播期(5月22日、6月12日、7月3日)对14个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对甜荞品种(系)14个农艺性状影响明显。生育期平均值随着播期的延迟缩短;4个株型性状、6个粒形性状和3个产量性状随着播期的推迟分别表现为先增后减、先减后增、逐渐增高的趋势。从各性状的遗传率来看,籽粒面积、籽粒周长、长宽比、籽粒长、籽粒宽、籽粒圆度等粒形性状以及千粒重的遗传率在3个播期中为0.901~0.992,大于其他性状。在相关性分析中,籽粒面积与籽粒周长、长宽比与籽粒圆度、株粒数与株粒重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3个播期中均大于0.950。结果还表明,适合早播的甜荞品种为呵OK、呵T、喀1;适合中期播种的甜荞品种为呵T;适合晚播的甜荞品种为D2。综上所述,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选择适宜的播期结合种植适宜的品种可提高甜荞产量。


土壤相对含水量对蜜环菌生长特性及乌天麻种苗生产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麻种苗的存活率、产量、单重与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及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密不可分,研究土壤RWC对蜜环菌菌株生长特性及乌天麻种苗的影响,可为乌天麻良种繁育及乌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提供指导。该研究根据30株蜜环菌菌株在活化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将其分为4类,再从每类蜜环菌菌株中筛选2株生长特性指标优的菌株与乌天麻米麻及阔叶树修剪枝进行箱式控水熟料栽培试验。结果发现具有根状菌索单轴分枝的蜜环菌菌株是与乌天麻共生的优良菌株,如第Ⅲ类、第Ⅳ类蜜环菌;土壤RWC对不同类型蜜环菌的生长特性指标,乌天麻种苗的存活率、产量、单重有显著影响;土壤RWC为75%时,蜜环菌菌株生长速度、直径、分支数、生物量及乌天麻种苗存活率、产量、单重均最优,通过人为控制土壤的RWC,在大棚内将乌天麻米麻与优良蜜环菌菌株及阔叶树修剪枝伴栽可以获得优良的乌天麻种苗,为乌天麻的高效生产、米麻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相对含水量(RWC) 乌天麻种苗 蜜环菌菌株 生长特性指标 产量 单重 岭回归


水稻土烟区烤烟不同种植体系对根际土壤特性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云南省植烟水稻土耕层土壤质量提升及烟叶提质增效、烤烟与多元产业有效融合的最佳种植模式。【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号为材料,在水稻土上进行3年大田试验,设置5个处理:烤烟连作(T1,CK)、2年紫花苜蓿—1年烤烟轮作(T2)、1年紫花苜蓿—2年烤烟轮作(T3)、烤烟套作玉米(T4)、烤烟—羊肚菌轮作(T5),探讨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理化特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改良效应。【结果】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土壤容重降低2.47%~21.77%,土壤孔隙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水溶性氯无明显变化;提高土壤中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与T1(CK)相比,烤烟轮作、套作后根际土壤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1.82%~176.4%、13.0%~49.73%、25.38%~130.05%,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分别提高13.81%~60.38%、9.96%~52.40%、3.51%~5.48%。烤烟轮作、套作后烟叶的叶面积、上等烟比例、产量和产值显著增加,其中处理T2、T5产值最高,分别较T1(CK)显著提高43.28%、50.22%。与T1(CK)相比,T2、T3、T4、T5烟叶总糖、还原糖、氧化钾含量显著升高,增幅为13.96%~56.51%、7.46%~27.91%、40.76%~52.72%;烟叶总氮、烟碱含量显著降低4.13%~11.00%、3.39%~16.41%。【结论】采用“烤烟—紫花苜蓿”“烤烟—羊肚菌”轮作体系,可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通透性、团聚体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对提高烟叶产量、产值,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作用效果明显。


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通过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改性磷尾矿粉对红壤生境玉米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磷尾矿的合理利用以及酸性红壤农田防治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供试玉米试验地位于曲靖市马龙县旧县镇,设置如下处理:(1)当地习惯施肥(CK);(2)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3000 kg/hm2(T1);(3)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6000 kg/hm2(T2);(4)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9000 kg/hm2(T3);(5)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2000 kg/hm2(T4);(6)当地习惯施肥+改性磷尾矿粉15000 kg/hm2(T5),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玉米产量和pH、有机质、交换性钙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最高提高了23.20%,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Al3+含量和有效锰含量,最高分别降低了79%、70%和29.18%;施用改性磷尾矿粉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钙,较CK,最高显著提升了38.19%;施用改性磷尾矿粉的百粒重最高较CK处理提高了4.03%,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改性磷尾矿粉可通过降低土壤交换性酸,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钙来消减土壤酸化,不同施用量的改性磷尾矿粉对土壤和玉米的影响有所差异,其中施用6000 kg/hm2的改性磷尾矿粉(T3处理)是最优的施肥方案,它可以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高产弱筋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85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摘要:为了解高产弱筋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 85 的产量特性,利用 2019-2021 年 2 个年度的云南省地麦区域试验和 2021-2022 年度云南省地麦生产试验数据,分析云麦 85 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云麦 85 2 个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 4 804.5 kg/hm2、5 488.5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 5 488.5 kg/hm2,均高于对照品种云麦 56 且排名靠前,表明其丰产性优;云麦 85 2 个年度的产量变异系数(Shukla)分别为 13.9%、9.4%,均低于对照云麦 56,高稳系数(HSC)分别为59.7%、62.0%,2 年HSC平均值高于云麦 56,表明其稳产性优;云麦 85 的产量构成三要素中,穗粒数变异系数(CV)较大,说明云麦 85 的穗粒数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影响;相关性分析中,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0.76**),其余相关性皆不显著;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中,云麦 85 的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82),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为Y=-5 718.809+8.08X1+162.601X2+9.712X3(Y代表产量,X1、X2、X3 分别代表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说明在保证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情况下,增加穗粒数是云麦 85 增产的有效途径.


等氮量有机替代对油菜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减少高原湖泊流域农田化肥施用量并为化肥减施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洱海流域油菜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施化肥(CK)、有机替代25%(T1)、有机替代50%(T2)、有机替代75%(T3)、有机替代100%(T4) 5个等氮量有机替代处理;待油菜成熟后进行采样,测定油菜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油菜的根系总长度、根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根分化程度总体随着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替代量的增加会抑制油菜根系面积的扩增。与CK相比,T1(197.40 cm)、T2(269.04 cm)、T3(366.99 cm)、T4(386.46 cm)处理的油菜根系总长度均大于CK处理(189.98 cm);油菜根尖数量和根系交叉数从高到低分别依次为T4(11 315个)、T2(9 719个)、T3(9 229个)、T1(6 567个)和T4(2 301.88个)、T2(2 190.40个)、T3(2 126.50个)、T1(1 526.88个);CK处理下的油菜根系总表面积(100.61 cm2)和总投影面积(32.02 cm2)均大于其他处理。有机替代量的增加还有利于促进油菜秸秆及籽粒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增加,T4处理油菜平均株高(143.9 cm)显著性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55倍、1.85倍、1.42倍、1.32倍;T4处理的平均角果长度(6.1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T1、T2、T3处理的1.05倍、1.17倍、1.15倍、1.10倍;T3处理油菜产量最高(2 068.73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产量提高29.23%,比纯施有机肥处理提高14.19%;T2处理油菜产量为2 051.79 kg/hm2,比纯施化肥处理(CK)提高28.17%,比纯施有机肥(T4)提高13.25%。综合考虑下有机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益最高,是洱海流域最适宜的有机替代量。


冷冻储存对黑木耳菌包特性和子实体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用菌 》 2024
摘要:为了探究冷冻储存对黑木耳菌包特性和子实体品质的影响,为黑木耳菌包冬季储存条件提供技术参考,以完成后熟的黑木耳菌包为试验材料,在-20℃条件下分别冷冻储存15 d和30 d,以20℃储存30 d为对照,观察测定黑木耳菌包特征、单袋产量、子实体形态特征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冷冻储存可抑制黑木耳菌包菌丝体生长,显著降低耳片硬度、弹性和咀嚼度,增加第1潮耳片产量。冷冻储存对耳片泡发率、黏聚性和回复性影响不显著。冷冻储存时间越长,第2潮耳片产量和单袋产量越低,耳片越薄,耳片弹性越低。
关键词: 黑木耳 冷冻储存 菌包特征 产量 子实体品质 质构分析


基于氮素供应评估有机茶园氮肥施用的技术符合性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在有机生产管理和认证过程中,产品检测无法识别有机氮素和化学合成氮素,因此判断是否施用化学氮肥成为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和评估有机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风险,本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的5个有机茶园(分别命名为ZX、HLS、LS、YS和YCT)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原理,并结合绿肥、秸秆还田和土壤等非肥料氮供应情况和产量与氮素需求,估算相应茶叶产量条件下的氮肥施用量,进一步核算氮素满足率,评估2022年有机茶叶种植中化学氮肥施用的风险.结果表明:ZX、LS和YCT茶园的茶叶年产量较低,所需氮量分别为53.6、43.1 kg·hm-2和27.4 kg·hm-2,其非肥料氮供应量均在93.8~128.2 kg·hm-2之间,能够满足茶叶生产.HLS和YS两个茶园产量较高,非肥料氮供应无法满足茶叶生产,而YS茶园额外投入符合有机标准的有机氮肥63.0 kg·hm-2(以N计),超过理论所需肥料氮投入量的50%.HLS茶园肥料氮施用不规范,存在施用化学氮肥的风险.研究表明,5个茶园的实际肥料措施与评估结果一致性较高,本研究提出的氮素满足率指标基于氮素平衡原理,能较好评估化肥氮施用技术符合性.有机茶园生产中,通过持续实施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是确保茶园生产可持续性和有机认证符合性的重要保障,应在有机农业中进一步验证和推广应用.


苦荞杂交后代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苦荞杂交后代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矮秆苦荞新品种培育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株高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杂交F2和F3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对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F2和F3群体中均出现超亲分离;主茎节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小于20.00%,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50.00%,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00%~40.00%.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加性方差小于显性方差,平均显性度均大于1.00;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茎粗和千粒重的显性方差小于加性方差,平均显性度小于1.00.千粒重的狭义遗传率、广义遗传率和固定遗传率均大于其他性状.F3代群体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和单株粒重均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和茎粗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P<0.001).筛选出13个株高比母本矮、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比母本多的优良单株,其中有3个单株的株高比母本矮50 cm及以上.13个优良单株的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主茎节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粒重与茎粗、单株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株高和单株粒重均与其他性状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苦荞矮秆高产育种过程中,由于千粒重与其他性状相关系数较小,且具有较高遗传率,可在杂交初期世代进行单株选择;株高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则需要综合考虑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单株选择,才能达到选育高产矮秆苦荞品种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