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品种资源(模糊匹配)
186条记录
枸橼药用植物果实变异及地理分布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枸橼Citrus medica的成熟干燥果实既是中药材香橼的重要来源之一,又是食用和观赏种质资源,其植物类型多,遗传变异丰富。为调查枸橼种内果实变异和资源分布情况,该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研究了11种枸橼类型果实变异情况,基本涵盖我国主要枸橼类型,分别为小果香橼C.medica var.ethrog、枸橙(云南香橼)C.medica var.yunnanensis、木里香阳果C.medica var.muliensis、德宏元橼C.medica×Citrus spp.、福州枸橼C.medica×C.grandis?、麻屋C.medica×C.grandis?、苍源香橼(野香橼)、宾川香橼、甜香橼、大香橼、小香橼(酸香橼)。调研发现枸橼自然群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西部、西藏东南部,主产地有云南、四川、广西、重庆、湖北、浙江等地,枸橼在世界上也有广泛种植,包括印度、地中海地区和加勒比海岸国家。实地调查发现枸橼果实总体呈现种内变异大的特点,枸橼类的果实大多为类椭圆形或类球形,皮生绿熟黄,带油胞点,多有贯穿底部到顶部的棱起和乳突,通常越小的枸橼类型囊瓣和汁胞越发达,中心柱紧实,越大的枸橼类型囊瓣和中心柱越空虚,具有心皮群,而心皮群先端分离发育是产生变种的原因之一。在未来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这些变异,进一步研究不同枸橼种类品质差异及其机制,根据其药用或食用用途分别进行品种选育,分类管理,为药食同源药材有序、安全、有效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香橼 枸橼 基原 种质资源 种内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中国种业 2021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重要资源之一。云南省位于全球三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是享誉世界的天然农业基因宝藏,具有许多极其珍贵的生物特有属和种。对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成效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全省资源家底不清、资源保存与鉴定设施差、特有资源消失风险加剧、优异资源发掘利用滞后、资源引进输出情况不明、有效交流与共享不畅等问题,并重点围绕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开发创制、育种利用、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搜集保存 鉴定评价 育种利用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建立苹果属植物SSR-PCR反应优化体系,采用L16(45)正交实验和退火温度梯度实验,分析反应体系中使用的模板、引物、Mg2+、dNTPs以及Top Taq酶浓度对扩增产物的影响,并对这5个因素进行4个水平不同浓度梯度的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引物浓度对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最大,通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SSR-PCR的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30~60 ng DNA模板,1.2μL正反向引物(5μmol/L),0.5μL dNTPs(2.5 mmol/L),0.5μL Top Taq酶(2.5 U/μL)以及2.5μL 10*Top Taq buffer(含Mg2+).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蔷薇科苹果属的21种植物材料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均在100~200 bp左右,可扩增出2~3个有效等位基因.通过优化反应体系中的各影响因素,建立了最佳的SSR-PCR反应体系,可为苹果属植物不同种群的遗传变异研究及亲缘关系的分子鉴定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关键词: 苹果 SSR-PCR最佳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试验 种质资源 单因素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份魔芋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和ISSR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研究不同品种魔芋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对15份魔芋的形态、农艺性状和亲缘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5份魔芋中有6份具有花魔芋的形态特征,4份具有白魔芋的形态特征,2份具有滇魔芋的形态特征,1份为勐海魔芋,1份为珠芽魔芋,1份为甜魔芋。15份魔芋材料的株高、叶柄周长、开展度以及产量都存在差异。42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31条引物共扩增得到490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489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9.80%。15份魔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555 1~0.942 9。聚类分析显示花魔芋、白魔芋、勐海魔芋、珠芽魔芋、滇魔芋、甜魔芋各自聚为一类,远杂1号在遗传上更接近于白魔芋。这为今后开展魔芋种质资源的分析评价和魔芋品种选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魔芋 种质资源 生物学性状 ISSR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Bsr-d1的SNP区域在地方品种中的变异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地方水稻品种中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Bsr-d1序列变异类型,本研究以收集到的缅甸、老挝和越南共79份地方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计抗稻瘟病Bsr-d1基因特异引物对Bsr-d1基因启动子功能位点区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研究表明,79份地方水稻均持有抗稻瘟病Bsr-d1或bsr-d1等位基因,品种间存在18个变异位点和22个碱基的差异,根据差异所有品种可归为6种单倍型,其中H4和H6为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测试品种的20.25%、58.23%;6种单倍型中仅H3单倍型携带抗性位点,有8个材料归为此类型,占10.13%。缅甸地方品种拥有H120(15.79%)、H220(2.63%)、H320(13.16%)、H420(18.42%)、H620(50%)等5种单倍型,优势单倍型为H6;老挝地方品种有H120(2.56%)、H320(7.69%)、H420(23.08%)、H520(2.56%)、H620(64.10%)205种单倍型,H6为优势单倍型,表明缅甸、老挝间在单倍型种类和抗性品种比例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缅甸、老挝水稻资源携带持久抗性基因Bsr-d1的品种比例远高于中国品种,对中国选育稻瘟病持久抗性品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应加强对该地区种质的引进和分析评价。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热带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有效评价和利用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从400余份云南地方品种糯玉米材料中,筛选出来自云南16个地州市的共48份材料,对其3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数量和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大于10%的有散粉至吐丝(91.4%),抽雄至散粉(55.2%),秃尖长(47.1%),穗位高(26.6%),千粒重(16.7%),穗行数(13.9%),株高(12.6%),吐丝至成熟(11.7%),行粒数(11.7%),轴粗(11.3%),穗粗(10.8%),出苗至抽雄(10.7%),穗长(10.2%),蛋白含量(10.1%);12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花丝颜色(1.15)、粒色(1.02)、植株整齐度(0.82)、上位穗上叶叶色(0.72)、株型(0.69)、雄穗护颖颜色(0.67)、花药颜色(0.64)、幼苗强弱(0.5)、支持根发达程度(0.48)、轴色(0.38)、雌穗包被完整性(0.29)、子粒大小(0.2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株高、穗位高、子粒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含量(干基)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11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5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11.5时,将48份玉米种质划分为3类。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1份糯玉米资源,分别在熟期、株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产量相关指标中具有优异性。

关键词: 糯玉米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2份桑树种质资源果用性状调查与分析

蚕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调查不同桑树种质资源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地区的适应性,以30份引进种质资源及2份本地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果实农艺性状,包括结果枝条数、单芽坐果数、坐果率、单株产果量、单果质量、果长和果径,检测果实理化性状,包括总糖含量、pH、桑椹红色素含量和出汁率。结果表明,坐果率>95%的品种有21份,单果质量>4 g的种质资源有12份,果汁总糖质量分数>20%的种质资源有1份。经主成分分析发现,四季果桑、大兴4、72C002、大兴1号、嘉陵30号、云果桑1号、一串红、粤椹大10、46C019等品种生长良好,性状稳定,综合表现较好,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地区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桑树 种质资源 果用性状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丽江卫矛属植物资源种类与开发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通过对丽江卫矛属种质资源走访及实地调查,结合标本鉴定和文献资料考证,初步了解了丽江市卫矛属植物资源种类与地理分布,丽江现有卫矛属植物资源16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6种,并对丽江卫矛属植物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卫矛属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丽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Waxy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Waxy等位基因功能性遗传变异位点的检测,结合其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为优质软米水稻新品种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Waxy基因的4个功能性分子标记,针对75份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PCR检测与分析,并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器对其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了检测与综合分析。【结果】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Waxy基因功能标记In1位置处为GG基因型的有39份,其余的36份为TT基因型或GT基因型;在Waxy基因功能标记E2位置处存在缺少的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有63份;在功能标记E4mq位置处为A基因型、G基因型、C或T基因型的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分别有8、37和30份;在功能标记E4op/hp位置处为A基因型、G基因型、C或T基因型的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分别有18、15和42份;Waxy基因功能标记E2、E4mq和E4op/hp位置处,携带不同的基因型,其对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试验对云南软米水稻种质资源材料中Waxy等位基因功能标记的检测,结合其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检测的结果,发现携带不同Waxy等位基因型,其对应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不同,这为利用Waxy基因功能标记辅助选育优质软米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关键词: 软米 种质资源 Waxy基因 功能标记 直链淀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部分水稻品种Bsr-d1启动子稻瘟病持久抗性位点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稻瘟病种质资源持久抗性基因Bsr-d1,本研究对来源中国的210份稻种Bsr-d1基因启动子功能片段511个碱基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发现品种间存在18个变异位点28个碱基的差异,根据差异所有品种可归为7种单倍型,其中H4和H6为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测试品种70.48%和23.81%;云南地方品种拥有H1、H2、H3、H4、H5、H6等6种单倍型,优势单倍型为H4 (51.95%)、H6 (35.06%);选育品种有3种单倍型,分别为H4、H6、H7、H6为优势单倍型,地方品种单倍型较选育品种丰富。其他地区品种仅发现H4(1.52%)和H6 (98.48%) 2种单倍型,云南省单倍型更为多样丰富。7种单倍型中仅H1单倍型(占1.43%)携带抗性位点,仅3个云南地方品种出现该单倍型,说明中国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中均缺乏Bsr-d1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寻找和发掘持久抗稻瘟病基因Bsr-d1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种质资源 Bsr-d1 持久抗性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