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现行品种(模糊匹配)
192条记录
甘蔗品种桂糖42号、桂糖44号的种性分析及其栽培效应

广西糖业 2022

摘要:文章分析了广西新一代主栽甘蔗品种桂糖42号和中国第一个耐机收、早熟、高糖、强宿根性的甘蔗品种桂糖44号的遗传背景、亲本选配、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和选择效果及种性特点,总结了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及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情况.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桂糖42号 桂糖44号 种性 栽培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冬作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初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1

摘要:在马铃薯生产中,产量和食味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5个黄肉品种云薯902、云薯306、S13-592、S10-642、云薯304和种植面积较大的白肉品种丽薯6(对照)进行不同的品种对比种植试验,对各品种植株性状、生物学特性、丰产性等20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S10-642、云薯902、云薯304的薯块产量分别为3411.2 kg/666.7m2、3335.0 kg/666.7m2、3068.2 kg/666.7m2,它们与丽薯6号3430.3 kg/666.7m2的薯块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且薯肉为黄色,深受市场欢迎。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S10-642、云薯304、云薯902马铃薯新品种(系)在云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筛选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主栽品种对甘蔗梢腐病的自然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抗梢腐病的甘蔗品种,于2016—2019年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方法对我国近年选育的60个新品种及云南省临沧市、普洱市、玉溪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区甘蔗梢腐病高发蔗区的31个主栽品种进行自然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60个甘蔗新品种中,35个表现为高抗、抗病和中抗,所占比例为58.3%,其中高抗品种5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15个,所占比例分别为8.3%、25.0%、25.0%;在31个甘蔗主栽品种中,15个表现为高抗、抗病、中抗,所占比例为48.4%。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新台糖25号、粤糖93-159、盈育91-59、柳城03-1137、云蔗03-258、川糖79-15、新台糖1号、桂糖11号、桂糖42号9个主栽品种对甘蔗梢腐病高度感病,而近年选育的粤甘49号、福农11-2907、闽糖11-610、闽糖12-1404、桂糖11-1076五个新品种对甘蔗梢腐病高抗,粤甘46号、粤甘47号、福农09-2201、福农09-6201、福农09-7111、福农10-14405、闽糖06-1405、桂糖40号、桂糖44号、桂糖06-1492、桂糖06-2081、桂糖08-1180、桂糖08-1589、云蔗11-1074和德蔗07-36共15个新品种对甘蔗梢腐病表现抗病。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主栽品种 梢腐病 自然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结线虫为害与香蕉枯萎病发生相关性的初探

中国南方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根结线虫与香蕉枯萎病发生的相关性,在云南香蕉生产区调查了20个香蕉园的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枯萎病发病率,并在1个香蕉园,分别对5个香蕉品种及香蕉不同生育期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枯萎病发病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香蕉园中枯萎病发病率最高为35.8%,最低为2.5%,根结线虫病情指数最高为45.7,最低为7.1,两者的相关性方程为y=1.128 9x+4.937 9,相关系数R2=0.806 5。不同品种中感病品种"巴西蕉"的枯萎病发病率最高,为61.8%;其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也最高,为30.0;抗病野生种"Pahang"未发生枯萎病,其根结线虫病情指数也最低,为2.4,两者的相关性方程为y=0.029 8x+0.456 6,相关系数R2=0.852 4。香蕉不同生育期,从苗期到套袋期,枯萎病发病率和根结线虫病情指数的趋势一致,逐渐升高,套袋期达最高。说明枯萎病发病率与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呈正相关。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根结线虫 相关性 品种 生育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主栽品种对褐锈病抗性与Bru1基因分子检测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我国各甘蔗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种及各蔗区主栽品种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筛选抗褐锈病优良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应用,本研究结合全国甘蔗新品种联合区域试验,选择甘蔗褐锈病高发的云南临沧、云南普洱、云南玉溪和广西宜州蔗区,在田间自然发病下,对我国近年来选育的60个新品种和34个主栽品种进行抗性评价,并对抗褐锈病基因Bru1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94个新品种主栽品种中,66个表现高抗到中抗,占70.21%;28个表现为感病到高感,占29.79%.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54个抗病新品种主栽品种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频率为57.45%.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桂糖29号、桂糖44号、德蔗03-83、柳城03-1137、粤糖60号、桂糖46号等主栽品种高度感病,而粤甘48号、福农09-2201、桂糖08-120、柳城09-15、中蔗1号、云蔗08-1609、云瑞10-187、中糖1201等31个新品种抗病性强.建议多雨湿润褐锈病高发蔗区,应加大淘汰感病主栽品种和推广应用抗病新品种力度,以期达到品种合理布局,从根本上控制褐锈病暴发流行,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 甘蔗 主栽品种 褐锈病 抗褐锈病基因Bru1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木耳'高原云耳2号'的选育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原云耳2号’由采自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的一株野生黑木耳多次分离和反复驯化,通过连续6年的系统选育、评价筛选而育成。该品种为中早熟、广温广适型新品种。子实体多单生,小口出耳单片率高,耳片厚、大小适中、边缘圆整、质地硬脆,背面青灰至灰黑色、腹面黑色、有光泽,耳脉少,平均产量55–65g/袋,商品性佳,抗性强。适于1 500–2 200m高海拔地区立体袋栽。

关键词: 黑木耳 品种 系统选育 高海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甘蔗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甘蔗的3个杂交品种(ROC22、Co281、KQ01-1390)和3个原种(28NG16、57NG155、96NG16)为供试材料,研究低温胁迫对成熟期蔗株的形态、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蔗茎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对6个品种甘蔗耐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3℃夜间低温处理3 d后,甘蔗植株均出现叶片干枯、卷曲,生长点损伤或坏死变黑,蔗茎侧芽发黑、变软等症状,纵剖蔗茎可明显看到茎内组织呈水煮状,蔗叶相对电导率上升,蔗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上升,蔗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个甘蔗品种耐寒能力依次为:KQ01-1390>Co281>ROC22>28NG16>57NG155>96NG16,可见供试材料中的甘蔗原种对低温胁迫反应敏感,耐寒性比杂交品种弱。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低温胁迫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氮增磷对不同品种烟苗生长发育及其素质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究烤烟膜下小苗壮苗培育新途径,本试验选择云南主栽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为试材以常规育苗肥(N:P_2O_5:K_2O=18:12:13)处理为对照,设置减氮处理(T1,N:P_2O_5:K_2O=12:12:13)、增磷处理(T_2,N:P_2O_5:K_2O=18:18:13)和减氮增磷处理(T3,N:P_2O_5:K_2O=12:18:13),研究其对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下不同品种出苗期(播种一出苗)天数为红花大金元> K326>云烟87,出苗率为云烟87>红花大金元> K326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红花大金元最高。同一品种而言,减少氮素比例(T1)烟苗的生长发育稍慢,生育进程延缓,壮苗率降低,农艺性状指标减小,烟苗质体色素含量、NR活性降低;增加磷素比例(T2)烟苗的生长发育较好,生育进程较快,壮苗率提高,茎围、主根长、地下鲜重与干重提高,质体色素、NR活性较高;控氮增磷(T3)对烟苗的生育进程影响较小,烟苗质体色素、NR活性接近常规水平,地上部分生长得到控制,根部发育较快,壮苗率提高。综上在烤烟育苗过程中控氮(减少1/3)、增磷(增加1/2)有利于烟苗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控氮 增磷 品种 烤烟育苗 烟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月季新品种‘金焰’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焰’是从现代切花月季品种‘金辉’栽培群体中选育出来的单头切花型新品种。阔瓣杯状大花型,重瓣橙粉色,花瓣数31~38枚;花径10~13 cm;切枝长度80~100 cm,粗细均匀;生长势较强,产量高,温室栽培年产切花12~15枝·株~(-1)。

关键词: 月季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分析

中国稻米 2020

摘要: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危害日益严重,为了探明该区域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对白叶枯病进行有效防控。利用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对采集自海拔1 800 m以上稻区11个水稻品种上的32份菌株进行致病力研究。结果发现,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楚雄州的CX28-3和CX30-1,致病率为73.33%;最弱的是大理州剑川县的JC12-2,致病率为0。在高海拔粳稻区,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采集地的海拔高度无关,却与地理距离、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有关;而菌株的致病型频率与其采集地的海拔、经纬度、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鉴别品种毫糯扬(含新基因)、IRBB14(Xa14)、IRBB4(Xa4)和Tetep(Xa2,Xa16)对所有参试菌株表现为高抗或抗。因此,这些品种内所含的抗性基因值得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和生产中应用,特别是云南地方稻种毫糯扬,更应加强其新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为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抗原。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高海拔粳稻 地理区域 品种 致病力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