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滇龙胆主产区种子进行分级,分别测定了各等级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大小及发芽率等指标,并据此初步制定了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小桐子居群种子表型变异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小桐子8个居群种子表型进行研究,测量种子长度、宽度、重量等11项形态学指标。种子表型性状,居群间的变异系数c.v.%=10.64~19.33,表型频率分化系数平均Pst=10.02%,表型方差分化系数平均Vst=14.27%,表明小桐子种子表型居群内变异是其变异的主要来源。居群间欧氏距离Q-聚类分析表明,种子表型分化基本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远近相关联。11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长度、宽、厚、周长和种子百粒重为小桐子易测定和重要的表型性状。


不同处理方式对东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常规条件下东方百合种子难以萌发,对育种和相关研究带来不利影响。通过研究培养温度、光照条件、低温贮藏时间、硝酸钾溶液和温水处理对东方百合品种"佳娜Jann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20℃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24 h光照对萌发有促进作用;低温贮藏90 d的种子的发芽率最大(81%),但低温贮藏10~90 d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明显;质量分数为1.0%硝酸钾溶液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50℃温水处理1 h可以明显提高发芽势、改善发芽整齐度,但对提高发芽率作用不大。由此认为,用适当方法处理东方百合种子可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


珠芽魔芋种子5苗接力生长当年形成商品芋技术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10
摘要:首次提出珠芽魔芋种子具有5苗接力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种子能在一个不间断的生长周期中积累最大生物产量,避免魔芋需反复"换头"种植3—4年才能收获商品芋的低产生长模式,使魔芋的膨大系数由块茎的低于10倍提高到种子最高约7000倍,所获地下球茎重量平均达1560g。采用种子种植当年即可获用于加工的商品芋,消除了魔芋种植过程中固有的风险,使魔芋由低产作物变成高产作物,魔芋多糖总量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赤霉素、储藏时间和储藏方式对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花报春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在28℃时仍保持62.67%的发芽率。种子经过赤霉素处理后,萌发持续时间缩短,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下降,为保证钟花报春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生产上建议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不同温度处理对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种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黄芪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常温处理)相比较,50、60、65℃温水处理对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其中65℃水温处理是黄芪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处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种子产业化发展探微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 2009
摘要:发展种子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主要桥梁。本文阐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走种子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实现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