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适应性(模糊匹配)
56条记录
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适应性和繁殖能力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CSCD

摘要:【目的】饲养观察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在云南的适应性和蜂群繁殖能力,为成功培育抗螨性能和生产性能双优的蜜蜂品种寻找突破点,为抗螨蜂种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8月上旬~2011年6月上旬,对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蜂群饲养适应性进行观察,秋季和春季蜂群繁殖时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群的群势增殖能力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适应性强,采集积极性高,蜂群最大群势可维持16.4脾(成蜂、幼虫、蛹的总和)。两个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后总数(成蜂、卵、幼虫、蛹)的增长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前后总数净增长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但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成蜂量的净增长差异显著(P<0.05);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期间平均增长率整体上高于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P>0.05)。【结论】抗螨蜂种第一代蜂王的适应性强,秋繁和春繁繁殖能力强,比浙大蜜浆高产蜂种第一代蜂王繁殖稍好,可为全国进行抗螨蜂种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抗螨蜂种 第一代蜂王 适应性 繁殖能力 蜂脾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阳市切花月季新品种引种栽培适应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引进的12个切花月季新品种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玫瑰基地进行栽培试验研究,经生长状况、花期、切花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综合性状试验对比,筛选出5种适应贵阳市生长栽培的品种。结果表明:中国红、王威、安琪拉、蜜糖、粉佳人在贵阳市栽培表现良好,具有花色纯正、色彩艳丽、花枝较长、花型优美、抗病性强等优点,其中以中国红表现最佳;云熙、绿云、绿色浪漫、冷美人、美琪、往日情怀等品种的各项考察指标为中等,可作为次要栽培品种引种;黄金时代长势较差,枝条纤细,节间短,不适宜在贵阳市作为切花栽培品种。

关键词: 月季 引种 栽培 适应性 贵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麻品种(系)在西双版纳州种植的适应性观察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种植的大麻品种(系),为西双版纳州云麻产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以云麻5号、云晚6号、云晚9号、云晚10号、皖大麻1号、汾阳1号、PB-1、PB-2、PB-3、PB-4、PB-5、云麻1号(CK)12个品种为试材,观测各品种(系)的物候期,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系)的经济性状、纤维产量、纤维的化学成分等项目。【结果】工艺成熟期最晚的品种为PB-3,最早的品种为汾阳1号,两者相差70d;PB-3的纤维产量最高,为2694.0kg/ha,但纤维品质稍差;云晚6号和云麻5号的综合性状较好;云麻1号(CK)、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4纤维产量稍低,分别为2221.5、2110.5、1944.0和1914.0kg/ha;其他品种(系)的产量均较低。【结论】云晚6号、云麻5号和PB-3适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而云麻1号、云晚10号、云晚9号和PB-4的纤维产量较高,为次适宜推广种植品种,其他品种(系)纤维产量较低,不宜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 大麻品种(系) 适应性 纤维化学成分 农艺性状 纤维产量 西双版纳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工业大麻品种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2,3,4号)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工业大麻系列品种的种子均不能成熟;纤维除云麻1号外,其他3个品种均能成熟。云麻1号的干茎秆产量最高,为12 673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但纤维不能成熟,不适宜该地区种植。云麻3号的纤维产量最高,为1715.5 kg/hm2,显著高于云麻1号和对照品种,最适宜该地区作纤维型大麻种植;而云麻2号、云麻4号次适宜该地区作纤维型大麻种植。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适应性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新品种(系)在云南的适应性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CSCD

摘要:以华南205(SC205)为对照品种,研究比较F44、F50、G56等22个木薯品种(系)在云南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单株茎叶鲜重为1.8~11.4 kg,最重的是F81,与F50、哥伦比亚18R、F114等品种系差异极显著;最轻的是GR3,与F44、SC5、新选048等品种(系)差异极显著,与SC205、F50、F114、哥伦比亚18R差异显著;每株鲜薯条数为7.6~17.5条,最多是SC8,比SC205(对照)增加53.5%,而最少的是F108;小区鲜薯重为40.0~100.3 kg,最重为新选048,比SC205(对照)增加70.1%,比鲜薯重最轻的SC5显著高产,与其它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且SC5小区鲜薯重比SC205(对照)减产36.2%。综上所述,综合性状相对适合在云南种植的为SC8、GR3、GR4、新选048、GR024-1、GR024-2、F106、哥伦比亚18R、F114、G37、F44、G30、F100、F539共14个品种(系)。

关键词: 木薯 新品种系 适应性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在云南种植适应性分析

云南农业科技 2012

摘要:黔油30号是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选育审定的双低中早熟油菜新品种。在云南不同生态区域的3个试点试种,表现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构成较合理,单产为3 270.0~3 604.5 kg/hm2。在2个点比对照增产10%以上。另外1个点生育期比对照提早7 d,含油量高于对照且品质优于对照。黔油30号可在云南替代对照品种示范推广。

关键词: 黔油30号 云南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蒜在元谋干热区引种试验初报

云南农业科技 2011

摘要:在云南省元谋地区进行野蒜的引种栽培试验,观察其适应性和植物学特征,对鳞茎的繁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蒜在元谋地区能正常进行营养生长,完成鳞茎无性繁殖,鳞茎繁殖系数较高达到1∶69,是野生繁殖系数的3倍左右;繁殖共获得新鳞茎2 088枚,增加了2 058枚,约是种球的69倍;鳞茎产量总重为631.11 g,较种球增加了617.48 g,是种球的46倍多;栽培试验不能完成有性生育过程,不能开花结籽,可利用鳞茎生产采收地上鲜叶作为蔬菜食用,也可直接繁殖采收鳞茎利用。

关键词: 野蒜 引种试验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蜜蜂品种在罗平县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试验

蜜蜂杂志 2011

摘要:为了弄清不同蜜蜂品种在罗平县西方蜜蜂蜂场饲养后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于2009年6月和2010年6月两次引进浙大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种及2010年8月引进吉林省蜜蜂育种场蜜胶高产蜂种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浙大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种繁殖力强,子圈面积大,幼虫孵化好,组织强群速度快,容易维持强群,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无病),产浆量高,但采集力不是那么强。蜜胶高产蜂种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无病),繁殖力不满意,采集力一般。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选育出适合该地饲养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罗平县 适应性 生产性能 蜂蜜蜂王浆双高产蜂种 蜜胶高产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木薯引种适应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11

摘要:对20个木薯品种在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试种区5~10月期间全部品种的生长变化规律相似,即各品种在5~7月生长缓慢,7~9月生长迅速,9月之后生长变缓,进入10月后茎叶脱落,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不同品种长势不一,南植188、KU50(Ⅱ)、滇南红、OMR36-40-9、薯王983、华南8号生长旺盛;新选048、ZM8641、华南7号、华南124、GR911、ZM8803、华南5号、南植199、新选056长势量居中;华南9号、华南6号、ZM8316、华南205、BRA900生长量偏小。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初步得出华南205号、华南124、华南8号、华南9号较为适合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长。

关键词: 木薯 干热河谷 引种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蜂和意蜂不同箱体饲养适应效果的对比试验

中国蜂业 2011

摘要:为了弄清中蜂和意蜂使用3种不同箱体饲养的适应性和生产效能。采取中蜂标准箱饲养意蜂5群和意蜂标准箱饲养意蜂5群对比、中蜂多层箱体饲养意蜂5群和中蜂多层箱体饲养中蜂5群对比、意蜂标准箱饲养中蜂5群和用中蜂标准箱饲养中蜂5群对比,通过10年饲养,结果表明:中蜂对中蜂标准箱、意蜂标准箱、中蜂多层箱体等箱体都适应生存。意蜂对意蜂标准箱和中蜂标准箱都能适应生存,而对人为操作不方便的蜂箱体,由于饲养时间长螨害等虫害的寄生不好防治而会失败。

关键词: 中蜂 意蜂 不同箱体 适应性 生产效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