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48条记录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taliensis)和厚轴茶(C.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gymnogyna)。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材料苗期抗旱相关基因的cDNA-AFLP差异显示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本地芥菜型油菜文山大脚黄(母本)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花油5号(父本)杂交F1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中分离出双主茎材料,其田间表现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七叶期甘蓝型油菜双主茎材料在干旱和对照条件下基因差异表达情况。共筛选了512对引物组合,获得56个干旱诱导上调表达的差异片段。对36个大于100 bp的片段克隆测序、同源比对、结果归并为30个非重复的TDFs,对已知功能的18个TDFs功能预测表明这些片段参与了细胞形态建成与降解、代谢、能量、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蛋白质结合、运输途径等相关过程。本试验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于了解油菜苗期抗旱性形成的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主茎 抗旱 差异表达 cDNA-AFL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和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茶树种质资源,筛选适于高效抗性育种的茶树亲本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低温处理试验等方法,对105份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寒性和抗虫性鉴定,筛选出11份抗性表现较好的资源,其中抗寒性较强的资源有‘86-8-1’、‘86-9-12’、‘86-12-7’、‘86-6-9’、‘河头白尖毛茶’和‘弄岛黑茶’等6份,抗假小绿叶蝉虫性较强的资源有‘马鞍山大叶茶’、‘昌选2’和‘中叶2号’3份,抗咖啡小爪螨虫性较强的资源有‘基诺大叶茶’和‘丫口小茶’2份,抗根结线虫性较强的资源有‘84-1-1’和‘曼喷龙大叶茶’2份。这些抗性资源既可直接用于推广生产外,还可作为进一步单株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或诱变育种的原始材料,为推动茶树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关键词: 云南 茶树种质 抗性 鉴定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甘蔗品种/材料重要病害的检疫及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检疫程序要求对从法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国外引进的77个甘蔗品种/材料在昆明专用甘蔗检疫温室,进行了2个生长周期的病虫疫情监测,未发现疫情;并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甘蔗斐济病、花叶病、白条病和宿根矮化病等4种重要检疫性病害检测,结果有7个甘蔗品种/材料宿根矮化病呈阳性,其余均呈阴性,同时对呈阳性的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了隔离处理,符合标准和要求,从而确保了国际合作甘蔗品种交换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国外甘蔗品种/材料 重要病害 检疫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8种农药残留

分析科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和水果中8种农药残留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乙腈提取,LC-NH2柱净化,C18柱分离,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nm。8种农药在0.2~1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在0.01~0.04mg/kg范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1%~103.7%范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7%~7.8%范围。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较好的特点,适合于日常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蔬菜 水果 多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AE-IC法测定大白口蘑中阴离子含量

菌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UAE)辅助提取-离子色谱(IC)法测定了大白口蘑中F-、Cl-、NO2-、NO3-、PO43-5种阴离子。选用NaOH溶液(3.0mmol/L)超声渗提30min后进样100μL,通过流速为1.2mL/min的淋洗液Na2CO3+NaHCO3(3.5mmol/L+1.0mmol/L)洗脱。F-、Cl-、NO2-、NO3-、PO43-5种离子线性范围分别为2-25mg/L、2-20mg/L、2-100mg/L、10-55mg/L、10-100mg/L,峰面积RSD分别为0.58%、1.27%、0.73%、0.92%、2.33%,检出限在0.0976-1.0984mg/L之间。大白口蘑样品中未检出NO2-,其余F-、Cl-、NO3-、PO43-4种离子加标回收率在95%-110%之间。

关键词: 大白口蘑 超声提取 离子色谱 阴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蔗糖浓度为10%~15%,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该培养条件下,花魔芋和白魔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达26.78%、22.35%和455.18、427.22μm。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浓度过高时起抑制作用;适宜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硼酸、硝酸钙浓度分别为150~200和200~300 mg/L。硝酸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花粉离体萌发 培养温度 蔗糖 硼酸 硝酸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疫病病原鉴定及其PCR检测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百合疫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疫霉属真菌,与GenBank中烟草疫霉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8%~99%。结合病原菌PCR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其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这是烟草疫霉菌侵染云南切花百合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百合 疫病 病原鉴定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津巴布韦的园艺产业及其发展前景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津巴布韦20年来的园艺产业统计数据以及实际调查,对津巴布韦园艺产业的优势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津园艺产业合作前景的建议。

关键词: 津巴布韦 园艺产业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地区和类型稻种功能性成分的初步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地区和类型水稻品种糙米中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等功能性成分,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了中国、日本、韩国、国际稻作所和云南品种及云南野生稻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籽粒中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是可靠的;②不同地区和类型水稻品种功能成分含量存在差异;③相关分析表明,氨基丁酸与总黄酮的相关系数较高(r=0.575**),在育种上可以实现多个相关性状间的遗传改良;④鉴定出墨江黄皮饵块谷、明恢86、墨江饵块谷、疣粒野生稻等18份高GA-BA和高总黄酮的水稻品种,可作为选育高黄酮和γ-氨基丁酸品种的亲本或直接作为功能稻开发利用.首次报道疣粒野生稻总黄酮质量分数达0.751%,在所有水稻品种中黄酮含量最高.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水稻 功能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