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烟后移栽油菜苗床根肿病调查及防控建议
《作物研究 》 2016
摘要:对2015年云南临沧、腾冲烟油模式下油菜苗床根肿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病苗床比例达50.79%,发病苗床平均病株率20.59%,平均病情指数7.29,已对油菜生产造成明显影响。针对产区油菜生产特点,从品种选用、苗床地选择、壮苗培育、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油菜苗床根肿病防控建议。


甜椒中噻苯隆的测定及其残留动态
《江苏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噻苯隆在甜椒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测定。噻苯隆在0.1~10.0μ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0.20μg/kg,在3个添加水平下,噻苯隆的平均回收率为90.5%~94.1%,相对标准偏差为6.2%~7.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苯隆在甜椒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7 d,属于易降解性农药。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噻苯隆在采收期的甜椒中未检测出。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适于甜椒中噻苯隆的快速测定,噻苯隆在甜椒上的使用较为安全。


银叶蓝钟花雌性花和两性花的开花动态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野外定位观测了云南特有植物银叶蓝钟花(Cyananthus argenteus)的开花进程、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和开花动态。结果表明,银叶蓝钟花种群内既具有雌株,又具有两性株。银叶蓝钟花雌性花单朵花期19~20 d,开花过程可分为柱头球状期、柱头平展可授期、柱头反卷期、花瓣枯萎期、柱头凋谢期5个阶段;两性花单朵花期21~22 d,开花过程经历了散粉期、柱头伸长期、柱头开裂期、柱头可授期、花瓣枯萎期、柱头凋谢期6个阶段;2种花的柱头可授期互不重叠。由此可知,银叶蓝钟花的繁育系统主要为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银叶蓝钟花两性花中的雌、雄器官既在空间上分离,又在时间上分离,只能进行同株异花间或异株、异花间传粉才能受精结实。


六西格玛质量流程管理技术在云南红梨商品化生产上的应用
《云南农业 》 2016
摘要:云南红梨果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生产无序,导致果品质量和商品果差异较大,已严重制约了云南红色砂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六西格玛在红色砂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分析红色砂梨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以期规范红色砂梨生产,控制果品质量差异,为关键控制点技术的研发与组装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多效唑在茄子中的消解动态与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茄子中多效唑残留的分析方法,开展了规范残留试验并监测了多效唑对茄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同时对茄子中多效唑残留带来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酸-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2~5.0 mg/L范围内多效唑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05 mg/kg,在茄子中的定量限(LOQ)为0.02 mg/kg。在0.02、0.10和0.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多效唑在茄子中的回收率为88%~92%,相对标准偏差为5.1%~6.9%。其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45 d,正常收获期茄子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02 mg/kg。多效唑可矮化茄子植株,增加产量,提高Vc、可溶性糖和黄酮含量,推荐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g/hm2,喷施2次。茄子中多效唑残留对中国各类人群的膳食摄入暴露量为0.70~1.9μg/(kg bw·d),仅占ARf D的0.70%~1.9%,在可接受范围内,说明茄子中多效唑残留带来的膳食摄入风险极低。


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西瓜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京欣2号"大棚西瓜为试材,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大棚西瓜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幼苗期到膨瓜期,生物有机肥(BOF)和对照(CK)处理下西瓜株高、茎粗、主根长随生长期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叶面积指数在膨瓜期有所降低,不同时期BOF西瓜株高、茎粗、主根长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对照;BOF和CK处理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随生长期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时期BOF处理下西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生物有机肥增加了大棚西瓜根区土壤养分,BOF处理下西瓜根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其中,以有机碳的增加幅度最大(73.67%),对全磷的影响不显著(P>0.05);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大棚西瓜的单瓜质量和产量(P<0.05),并且增加了西瓜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酸度、总黄酮、中心糖、边糖含量和含水量,以可溶性糖的增加幅度最大。综合比较来看,生物有机肥可有效促进西瓜营养代谢协调均衡,还可以提高糖分含量,改善西瓜品质,确保西瓜的高产优质。


4种方法评价甘蔗杂交组合优劣的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云瑞系列创新亲本及组合的育种潜力,文章以云瑞甘蔗创新亲本选配的32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分别应用R软件分析、灰色接近度评估、同异分析、模糊综合评判4种方法对参试组合有性世代主要工、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比较4种方法对杂交组合优劣评价的准确度、区分度、以及评价等级与杂种圃材料入选率高低的吻合程度,4种方法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除6号组合外的1~9号组合均为优级、较优级,29~32号组合为较差级、差级;除少数组合外,评价等级的优劣与其杂种圃入选率的高低基本吻合;灰色接近度评估对组合的区分度好,但准确度较差;同异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对组合的区分度、准确度均为最优或优,可作为甘蔗杂交组合评价优先使用的方法,与常用的R软件分析共同构成甘蔗杂交组合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
关键词: 杂交组合 育种值 灰色接近度 综合同一度 综合优级


桑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其种群消长的影响
《蚕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朱砂叶螨与桑蓟马是云南省蚕区桑树的主要害虫。连续6年调查了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种群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消长,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各调查年份桑园中2种害虫的种群在桑树上的空间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朱砂叶螨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于枝条顶端往下的5~10位叶之间;而桑蓟马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集聚于枝条顶端嫩叶部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叶位的虫量与总虫量之间的关系:朱砂叶螨主要集中在第2、4、6和9叶位;而桑蓟马主要集中于第1、3、5和7叶位。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在空间与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1和0.494,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521和0.509;二维(时空)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2和0.247,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SPSS软件拟合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量(y)与温湿度系数(RH/t)的数学模型方程分别为y=55 558.650e~(-3.491(RH/t))(F=49.470,R=0.643,P<0.001)和y=0.007e~(-2.412(RH/t))(F=49.081,R=0.642,P<0.001),有利于桑蓟马、朱砂叶螨种群增长的温湿度系数分别为3.5和2.5左右,而低温高湿或高温低湿环境均不利于2种害虫的种群增长。
关键词: 桑树害虫 朱砂叶螨 桑蓟马 生态位 种群 温度 湿度


中海拔地区红牙大戟引种栽培初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2016
摘要:目的红牙大戟原产于低海拔热带、亚热带地区,为扩大红牙大戟的栽培区域,将红牙大戟从低海拔地区引种到1 840 m的中海拔地区试种,初步开展了红牙大戟根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到中海拔地区栽培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方法采用红牙大戟不带根茎的根作为繁殖材料进行栽培,观察根上不定芽发生特性;分别于冬季11月和次年夏季7月引种红牙大戟,统计不同引种时期红牙大戟的保苗率;将红牙大戟栽培于粘土、红壤、50%红壤+50%粗砂,30%红壤+70%粗砂的基质中,统计不同栽培基质中红牙大戟的成活率;采用无覆盖、覆盖厚5~8 cm松毛、覆盖厚5~8 cm松毛+盖地膜三种不同覆盖措施保护红牙大戟越冬,统计不同保护措施下红牙大戟的保苗率;将引种栽培一年后的红牙大戟地下部分挖起,观察不定根发生特点并统计不定根膨大数量。结果红牙大戟不带根茎的根不能作为繁殖材料,生长季节引种红牙大戟有利于提高保苗率,偏砂性红壤最适宜红牙大戟生长,只要冬季土表层土温不低于2℃红牙大戟可以生存,红牙大戟膨大的侧根是增加产量的基础。结论中海拔地区在冬季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引种栽培红牙大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