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适宜旱地蔗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种——云引42号试验初报
《甘蔗糖业 》 2008
摘要:对甘蔗新品种云引42号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并作了人工水分胁迫下的抗旱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云引42号是云南及气候类型相似旱地蔗区品种更替的理想新品种。


云瑞04系列甘蔗新品系模糊综合评价
《甘蔗糖业 》 2008
摘要:云瑞04系列甘蔗新品系是我站利用云南野生甘蔗资源创新种质。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离差平方和层次聚类分析法,对21份云瑞04系列创新材料的品种特性和生产潜力进行分析评价,选优去劣。结果表明:有9个云瑞系列材料综合表现较好,包括对照品种由优到劣依次为云瑞04-103、云瑞04-52、云瑞04-153、云瑞04-146、桂糖11、云瑞04-145、云瑞04-113、云瑞04-53、云瑞04-111、云瑞04-162、ROC10。其余材料表现一般或较差,应考虑淘汰。2种分析评价方法结果相似,且都较可靠。


云南高原内陆低海拔地区甘蔗难开花亲本人工诱导开花初报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08
摘要:2007年通过光周期人工诱导,第1次在云南高原内陆低海拔地区瑞丽成功诱导甘蔗品种Badila等难开花亲本开花。结果表明,株龄、固定光周期诱导时间和处理天数与诱导开花效果密切相关。经过12 h 20 min和12 h 15 min 2种固定光周期诱导,株龄较长的Badila经过120 d诱导,孕穗率和抽穗率较高,12 h 15 min光周期处理150 d有一定效果,12 h 20 min处理无效;株龄较短的Badila经过150 d诱导,孕穗率和抽穗率低,经120 d诱导无效。


原位杂交在甘蔗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摘要:介绍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方法及其应用条件,分析原位杂交技术在甘蔗染色体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及该技术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甘蔗与斑茅杂交组合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1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组合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各杂交组合及后代选择潜力。结果表明,云蔗2000-514×云南82-28、云蔗2000-514×海南92-19、96NG16×云南83-183、Co419×云南83-58、Co285×云南83-198、96NG16×云南82-28六个组合为强优组合,Keongjeav×海南92-97、斐济×云南82-133表现较差,予以淘汰。


甘蔗(Saccharum)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远缘杂交利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报道了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利用研究结果。本研究利用斑茅及其F1、BC1与甘蔗热带种、栽培种杂交和回交获得了一些斑茅的F1、BC1、BC2真实杂交种。结果表明:斑茅的F1、BC1的结实率低,育性低甚至不育,但通过回交可以提高斑茅杂种的结实率,且回交得到的BC1、BC2表现出了生势强,产量高、锤度高的优势,为选育具有斑茅血缘的高产高糖种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南甘蔗科技与新时期发展方向
《云南科技管理 》 2007
摘要:文章阐述了云南甘蔗“十五”期间的科技进步,分析了云南甘蔗的科研与开发,针对全省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云南甘蔗科技发展的努力方向。


甘蔗体内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蔗糖积累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测定不同甘蔗品种Co331、桂糖11、粤糖93/159成熟进程中体内激素和糖分含量动态变化的结果表明,在成熟早期的0~40 d,3个品种的IAA、ABA和ZT含量下降,GA3逐步上升并相继达到峰值,同期内的蔗糖含量逐步上升,成熟中后期的40~80 d内蔗糖含量继续提高而IAA、ABA和ZT含量平缓上升,GA3含量则迅速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