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ugarcane(模糊匹配)
541条记录
澳大利亚甘蔗家系选择技术简介

甘蔗糖业 2007

摘要:本文对澳大利亚BSES甘蔗家系选择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报道,简略地介绍了亲本来源、组合选配、实生苗的培育和各级试验选种方法与国内的差异,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甘蔗 家系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云蔗99-155的选育

甘蔗糖业 2007

摘要:云蔗99-155是我站在甘蔗传统优良种质(POJ3016、F134、F172、ROC10)基础上,通过导入云南割手密血缘,选育出的第1个含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血缘的甘蔗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中糖,具有丰产、稳产、广适及宿根性好、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在品比试验和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蔗量123.92t/hm2,分别较对照种ROC10(93.22t/hm2)、桂糖11(102.56t/hm2)增产32.93%和20.83%;11~3月份平均蔗糖分14.13%,比2对照种(14.69%,14.62%)略低,含糖量17.52t/hm2,分别较2对照种(13.65t/hm2,14.94t/hm2)增糖28.4%和17.31%。3月峰值蔗糖分16.18%。

关键词: 甘蔗 野生种质 品种 云蔗99-1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潞江坝甘蔗新品种田间试验小结

热带农业科技 2007

摘要:在云南保山潞江坝对新引进的三个甘蔗品种云瑞99/601、云瑞99/131、云瑞99/113与4个对照品种新台糖10号、新台糖22号、粤糖79/177、粤糖93/159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经过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田间试验表明,云瑞99/601和云瑞99/131在蔗茎产量和蔗糖分方面优势明显,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潞江坝蔗区推广种植。云瑞99/113在蔗茎产量和蔗糖分方面优势不明显,综合表现一般,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甘蔗 品种比较 保山潞江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糖料高效管理系统功能与构架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CSCD

摘要:甘蔗糖料产业化工程的角度,从蔗农档案信息管理、基地种植规划、早中晚熟品种布局、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以及甘蔗原料高效收购管理等方面,研究分析了甘蔗糖料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结构。图3,参2。

关键词: 甘蔗 管理系统 信息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宏州甘蔗高产潜力分析

甘蔗糖业 2007

摘要:本文应用Lieth法估算德宏州的甘蔗气候生产力,并结合实际甘蔗生产力水平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州的甘蔗气候生产力呈东南高、西北低趋势,全州平均实际甘蔗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比为1.50,吨糖田的实际甘蔗生产力与气候生产力的比为2.66,说明德宏州甘蔗实际生产力水平较低,甘蔗高产栽培潜力大。

关键词: 植物气候生产力 甘蔗 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个果蔗品种DTOPSIS法综合评价

甘蔗糖业 2007

摘要:本文采用DTOPSIS法对引进的7个果蔗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北鳝蔗和同安果蔗综合性状最优,温岭果蔗最差。

关键词: 果蔗 DTOPSIS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细茎野生种(S.spontaneum)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

中国糖料 2006

摘要:甘蔗栽培种与细茎野生种及其F1、BC1杂交获得的细茎野生种的F1、BC1、BC2杂交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与细茎野生种及其F1、BC1之间的杂交容易成功,其亲和力强、结实率与杂交真实率都比较高,容易获得它们的真实杂交种,并通过抗性、糖分、产量鉴定,获得一些抗旱、抗寒、抗黑穗病、高产、高糖的优良创新种质,为选育抗逆性、抗病性强、高产、高糖的优良亲本和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蔗 细茎野生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开发,为蔗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云南农业科技 2006

摘要:总结了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十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加强并依靠自主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开发,促进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甘蔗 科技创新 科技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害虫优势天敌及其保护利用

昆虫天敌 2006 CSCD

摘要:本文对7种甘蔗害虫优势天敌的寄生捕食特点及其保护利用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云南蔗区甘蔗害虫种类多,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全省甘蔗害虫天敌达283种之多,其中,具有保护利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优势种主要有:寄生甘蔗螟虫Sesamia inferens Walker的赤眼蜂Thichogramma、螟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flavipes(Cameron)和大螟拟丛毛寄蝇Sturmiopsis in- ferens Townsend;捕食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的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双带盘瓢虫Lemnia biplagiata(Swartz)、六斑月瓢虫Chilomenes sexmaculata(Fabri- cius)和绿线食蚜螟Thiallela sp.;捕食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Cocherell)、Dysmicoc- cus boninsis Kuwana和蔗头象虫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 Diocalandra sp.的黄足肥螋Eu- borellia pallipes Shiraki等。还有一种寄生菌-白僵菌Beauvria sp.,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可寄生蔗螟、蔗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蔗头象虫、蛀茎象虫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等多种甘蔗害虫,其自然寄生率一般在10%左右,对甘蔗害虫具有一定的自然抑制作用。合理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自然调控作用,这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蔗田生态平衡,提高害虫综合治理水平,促进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蔗 害虫 优势天敌 保护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Sp71-6180的引种试验初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Sp71-6180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1995年从墨西哥引进,经过引种疫情检测、繁殖观察、试验筛选和全省甘蔗品种区试及生产示范选择而成的优良甘蔗新品种。Sp71-6180出苗整齐,生势强,脱叶性好,成茎率高,宿根性强,为中小茎种,早熟高糖高产种。该品种通过各试验阶段表明:平均产蔗100.95t/hm2,比对照ROC10增产24.1%,比桂糖11号增产16.6%;甘蔗平均含糖分14.89%,比对照ROC10高0.58%,比桂糖11号高0.59%,其中,11月份甘蔗含糖分13.27%,较二对照高1.36%~1.63%;平均含糖15.6t/hm2,比对照ROC10增产30.1%,比桂糖11号增产25.4%。该品种适宜于旱地栽种,适应性广,经过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为1级高抗。该品种表现优良,达到国家甘蔗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Sp71-6180 引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