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ITS序列分析豹子花属与5种百合的亲缘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滇蜀豹子花和多斑豹子花为材料,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其ITS序列,结合GenBank中其它3种豹子花和5种百合的ITS序列,构建了这10种植物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10种植物的ITS序列长度在625bp~627bp之间,总G+C含量在60.38%~61.12%之间,5.8S的G+C含量除大理百合为45.4%外,其余9种植物为55.01%或54.60%,说明ITS序列在进化上保守性较强,同属不同种甚至不同属间的长度差异不明显;(2)NJ、MP、ME聚类树的分支趋势一致,都是豹子花属植物先聚在一起再和5种百合相聚,滇西豹子花和豹子花在3种聚类树中都以99%以上的支持率聚成一支,说明这2个种的亲缘关系最近;(3)在10种植物中,形态相似且分布海拔和区域重叠的种类先相聚,说明这些物种的亲缘关系密切。


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强侵蚀区土壤裂隙形成与侵蚀机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地区红土层非常发育的裂隙现象,对该地区典型区土壤裂隙形成的环境和土壤剖面进行了调查,并采样进行相关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土壤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旱季丰富的土壤裂隙形成与该区主要分布的第四系古红土层(QS)和第四系元谋组的黄棕色土层(QY)等红土母质特性有密切关系;(2)由于土壤裂隙非常发育,成为了边坡崩塌和直接产生重力侵蚀的成因,加剧了土壤侵蚀过程,导致了土柱和土林等强侵蚀景观形成。研究表明,土壤裂隙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地区强烈侵蚀和水土流失所特有的成因。
关键词: 土壤裂隙 侵蚀作用 土壤特性 土壤微形态 元谋强侵蚀区


整齐度新算法在果实耐贮性试验中的应用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通过构建线性模型"整齐度=a-bs"以寻找计算果实变质级数整齐度的新方法。该算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用于标准差s=0的情形,且与标准差的关系直观,分析的量程统一,方差分析结果同于以标准差为指标值的分析。


菠萝蜜优良单株云热-206的选育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菠萝蜜优良单株云热-206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该单株的产量、品质均优于其他单株及当地种植群体,果实椭圆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 233.0 g,果皮青绿色;种子长2.957 cm、宽2.052 cm,每公斤果实的种子数较少(40.9粒);成熟时果苞金黄色,果苞长3.951 cm、宽3.256 cm,果苞重比率为72.40%,果苞清香味浓,综合性状优良。


胡黄连不同海拔定位栽培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野生胡黄连引种驯化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胡黄连在2800~3200 m范围内可正常生长,但生长最适海拔范围为2800~3000 m,在此范围内,人工驯化后胡黄连药用部位根茎产量比野生胡黄连提高8倍。


水、旱栽培条件下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与10个水稻恢复系配出的10个杂交组合,设水、旱2种处理种植,研究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对水栽条件而言,在旱栽条件下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降低,有效穗减少,根长和根粗增加,根数减少;粒长、粒宽、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垩白率明显增加,说明杂交稻在旱栽条件下品质相对变差。水栽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升高,但变化幅度小,说明在水分胁迫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因此,研究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传统的水栽和旱栽2种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将对抗旱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金沙江流域麻疯树种子的经济性状和生境土壤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于金沙江流域12个县的麻疯树种子的重要经济性状千粒重、粗脂肪含量、生境土壤进行了分析,所有样品的千粒重范围为375.0~625.0 g,粗脂肪含量50.03%~66.38%,麻疯树种子经济性状和土壤速效分因分布差异较大。大姚县、宁蒗县、鲁甸县、武定县、东川区产的麻疯树种子质量较好,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的中间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