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尹艳琼(精确检索)
作者:谌爱东(精确检索)
作者:李向永(精确检索)
作者:赵雪晴(精确检索)
54条记录
云南高原地区马铃薯田有翅蚜种类及迁飞动态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0年,在云南省马铃薯种薯基地会泽县和香格里拉县采用黄皿诱集法开展马铃薯田蚜虫种类及其有翅蚜迁飞消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两地共采集到18种有翅蚜,分属于3科10属。其中,滇东北会泽县有3科10属18种,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有2科5属6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是两地的优势种,占总诱集量的60.9%-97.8%。(2)在会泽县,薯田优势种蚜虫迁飞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首个高峰期为5月上旬-6月中旬,诱集量1.6头/皿-4.7头/皿,第2次迁飞峰期为6月下旬-8月中旬,诱集量0.7头/皿-7.3头/皿,桃蚜的迁飞要稍早于甘蓝蚜和棉蚜。(3)在香格里拉县,薯田有翅蚜迁飞峰期晚于会泽县,3种蚜虫每年呈现2次迁飞峰期。首次迁飞峰期为6月底至8月初,诱集量0.2头/皿-6.0头/皿,第2次迁飞峰期为7月中至8月底,诱集量0.3头/皿-8.3头/皿,棉蚜迁飞早于桃蚜和甘蓝蚜。

关键词: 蚜虫 马铃薯 种类 迁飞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白背飞虱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在云南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为全省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10—2011年,我们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测报灯监测方法对云南主要稻区的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白背飞虱的发生和田间种群消长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云南稻区白背飞虱的总体越冬虫量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N23°55′164″以南,海拔高度为1 369 m以下有水源的稻桩、再生稻和落粒苗上,其中滇南和滇东南越冬虫量高于滇西和滇西南;灯下虫源始见期从3月初到5月下旬,滇西和滇西南最早在3月初,滇东北最晚在5月中下旬,全省有从滇西、滇西南向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逐渐延后的趋势;灯下诱集虫量表现为西南部低于东南部,全省迁入峰次数和灯下总虫量的高峰期集中在5月、6月和7月,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1次回迁高峰期;滇西南和滇南田间种群活动高峰在4月下旬至6月,滇东南和滇东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滇东北的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结论】云南省白背飞虱主害代在5月、6月和7月,重点发生在滇南、滇东南和滇西南稻区。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发生特点 种群消长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粉虱卵发育条件的正交优化筛选

南方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云南玉溪烟粉虱种群的卵发育适宜条件,为其室内大批量饲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温度、湿度、光周期及寄主植物等因素对云南玉溪烟粉虱种群的卵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寄主、温度、湿度等3个因素对烟粉虱的子代卵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影响作用顺序为寄主>温度>湿度,光周期对卵发育历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下同)。对各因素的配对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寄主上的烟粉虱卵发育历期与其他3种寄主间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而番茄、烟草、一品红各寄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3℃条件下的烟粉虱卵历期长于其他3个温度,其中23℃与25℃处理间差异显著,23℃与27、29℃处理间差异极显著,25℃与29℃处理间差异显著;50%相对湿度条件下的烟粉虱卵历期短于其他3个湿度处理,其中50%与60%、70%处理间差异显著,60%与80%处理间差异显著;4种光周期条件对烟粉虱卵的发育历期的影响在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烟粉虱卵期的饲养条件优化因素组合为:寄主为番茄、温度27℃、湿度50%、光周期14∶10。

关键词: 烟粉虱 卵发育条件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海小菜蛾田间种群发生及其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浸叶法研究了云南通海县菜区小菜蛾种群消长特点及其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通海小菜蛾田间种群全年发生,呈现3~4个峰期。2月份后种群数量逐渐增加,10月份后逐渐下降。高峰期成虫虫量单盆可达69.9头/d,幼虫1.72头/株。与敏感种群比较,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性指数分别为1.63和2.85,为低抗水平;对茚虫威的抗性指数为20.7,为中等水平抗性;对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和啶虫隆的抗性指数分别为42.18、43.04、43.9和55.17,为高水平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指数分别为345.35和837.9,为极高水平抗性。通海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杀虫剂的抗性指数大小顺序为: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啶虫隆>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溴虫腈>茚虫威>苏云金芽孢杆菌>丁醚脲。

关键词: 小菜蛾 发生 种群数量 消长动态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东南富宁稻纵卷叶螟的迁入过程与虫源地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纵卷叶螟是滇东南稻区常年为害较重的水稻迁飞性害虫之一。为了阐明影响稻纵卷叶螟在富宁大规模集中降落的关键天气学因子,通过HYSPLIT轨迹数值模拟平台、天气学背景分析软件GRADs,结合当地水稻生育期情况对富宁站2007年5月30日以及2009年5月21日出现的2次田间赶蛾高峰的迁入过程及虫源地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5月30日富宁田间出现的稻纵卷叶螟迁入种群直接来自越南红河三角洲,2009年5月21日富宁的迁入种群主要来自桂西南稻区;持续的偏南暖湿气流与降水是造成稻纵卷叶螟种群5月份在富宁大规模迁入和集中降落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虫源地 轨迹分析 降落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变化趋势

农药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云南省不同菜区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水平及年度变化规律,于2009—2013年间连续5年,采用浸叶法监测了滇中通海县、滇西弥渡县和滇西南临沧市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同时,对通海小菜蛾田间种群的F1代,测定了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增效剂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通海小菜蛾种群的抗药性水平持续上升,抗性倍数从2009年的2.30倍,逐渐发展到2012年的47.79倍和2013年的43.05倍,达到中等抗性水平;弥渡小菜蛾种群的抗药性水平除了2010年达12.35倍外,其余均处于低水平抗性;临沧市小菜蛾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在1.01~4.60倍之间,处于低水平抗性。3种增效剂均对氯虫苯甲酰胺无显著增效作用。

关键词: 小菜蛾 氯虫苯甲酰胺 抗药性 增效作用

烟粉虱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及寄主选择性

生物安全学报 2014

摘要:【背景】烟粉虱是云南省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方法】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研究了烟粉虱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特性和在8种寄主作物上的取食、产卵趋性。【结果】(1)烟粉虱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特征为上部>中部>下部,8月中旬为种群高峰期,上、中、下部叶片的成虫密度分别为15.1、10.9、6.7头·片-1;(2)烟粉虱成虫的取食趋性表现为大豆>南瓜>甘薯>番茄>一品红>茄子>甘蓝>烟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产卵趋性表现为一品红>大豆>南瓜>甘薯>番茄>茄子>甘蓝>烟草,一品红与南瓜、甘蓝、茄子、甘薯、番茄、烟草处理间,以及大豆与烟草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意义】在所测定的8种寄主植物中,烟粉虱成虫对烟草的选择性最差,烟区规划烟田种植范围时,应避免与大豆、南瓜、甘薯、番茄等作物间作或距离太近。

关键词: 烟粉虱 烟株 垂直分布 趋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小菜蛾对Bt的抗药性及盆栽药效评价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2年,采用浸叶法连续5年测定了云南省2个主要蔬菜种植区通海县和弥渡县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Bt制剂的抗药性,并进行了盆栽药效评价。结果表明,两地区小菜蛾对Bt制剂均表现为低抗或无抗性,抗药性无明显上升趋势。比较了在光照培养箱和自然条件下3种不同Bt制剂对通海和弥渡县小菜蛾盆栽药效,药后第5天通海和弥渡小菜蛾种群在恒温(25±1℃,RH65%~70%)和自然条件下(12~28℃,RH50%~75%)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3%~95.5%和80.2%~90.6%、78.8%~89.1%和73.4%~85.7%,两者差异不显著。云南小菜蛾种群对Bt制剂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在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有选择地使用。

关键词: Bt制剂 小菜蛾 抗药性 盆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种群消长特点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2年,对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东和滇东北6个稻区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种群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主要稻区均没有采集到稻纵卷叶螟的各越冬虫态,表明云南稻区的稻纵卷叶螟早期虫源主要来自境外;(2)灯下虫源始见期在4月中旬到7月中旬,不同稻区的虫源迁入期变化较大,相差近3个月。滇西沧源和滇东南富宁虫源始见期最早,在4月中旬—5月下旬,滇西南勐海灯下始见期最晚,为6月上旬—7月中旬;(3)滇西、滇西南、滇东北和滇南为稻纵卷叶螟轻发生区,主要在中晚稻上发生危害,田间卷叶率在30%以下,田间发生量少于300头/667m2。滇东和滇东南为中等和重发生区,田间卷叶率在30%以上,高的达80%以上,田间虫量最高可达7 000头/667m2;(4)云南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9月下旬。滇东南高峰期为6月下—7月中旬,正值水稻孕穗期到抽穗开花期,应做好田间监测与防治工作。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发生 种群消长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花蓟马在月季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种群发生特点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昆明花卉种植区主要害虫之一,本文对西花蓟马在不同月季品种和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种群发生特点进行了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在昆明全年发生,5—7月份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大棚栽培方式下,发生高峰期的虫量平均为8.7头/朵花;露地模式下西花蓟马的发生高峰期较大棚模式提前20~30 d,发生高峰期的虫口密度为9.0头/朵花。t-测验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模式间在0.05水平显著差异(P<0.05)。西花蓟马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艳粉上的峰值密度平均为6.1头/朵花,超级品种上为7.5头/朵花,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种群动态 种植模式 月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