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last(模糊匹配)
46条记录
百菌清含氟衍生物对稻瘟病病原的抑菌试验

云南化工 2001

摘要:对百菌清及其含氟衍生物对稻瘟病病原的抑菌作用进行了对比试验。

关键词: 2,4,5,6-四氯1,3-苯二腈 5-氯2,4,6-三氟1,3-苯二腈 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粳稻抗瘟性鉴定初报

杂交水稻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对云光 9号等 6个优质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和冬繁 1号等 14个优质粳稻恢复系进行抗病鉴定 ,筛选出高抗组合云光 9号、70优 9号、70优 0 4,中抗组合云光 8号可应用于生产 ;高抗恢复系冬繁 1号、冬繁 4号、冬繁 2 3、冬繁 85 ;中抗恢复系冬繁 2号、冬繁 3号、冬繁 5号、冬繁 47、冬繁 5 4、冬繁 86用于新组合测配选优 ,为两系杂交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批优良的后备亲本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稻瘟病 抗病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Tetep、B4o为抗、感对照品种,在湖南省烟溪病区病圃,采用自然诱发,鉴定云南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疣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以及小粒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药用野生稻发病最早,叶瘟病级严重度达到7级,病斑孢子层组达5级;云南普通野生稻中,景洪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7级,病斑孢子层级5级,元江普通野生稻病级严重度达8级,病斑孢子层级7级;疣粒野生猪发病最迟,病级发展缓慢,病级严重度为3级,病斑孢子层级1级。同田的小粒野生稻高抗稻瘟病。三种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为普通野生稻高感,药用野生稻感,而疣粒野生稻为中抗。

关键词: 野生稻 稻瘟病 抗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稻瘟病、小麦锈病预测专家系统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稻瘟病、小麦锈病预测领域专家知识,以及借助模式识别势函数法实现的自学习、自提取的知识,采用正向和反向精确推理控制策略,首次建立云南省水稻穗瘟病、小麦条锈病预测专家系统,1994~1995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系统创造性地采用全屏幕编辑树图的知识输入法和森林表示技术对知识库进行管理,便于知识库的扩充和维护。推理结果、推理路径及知识查询以彩色图形方式显示,对于学习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具有独特优点。

关键词: 稻瘟病 小麦锈病 预测专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五个杂交组合后代菌株的致病性分离

西南农业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报道了5个稻瘟病菌杂交组合的后代菌株在4个水稻品种和4个龙爪稷品种上的致病性分离结果。其中水稻菌3514-R-24对龙爪稷品种EC3的非致病性,龙爪稷菌株G10-1对水稻品种Keneana的非致病性及水稻菌3472-R-12对龙爪稷品种EC3、EC21的非致病性,可能是受一对基因控制的,因为它们与致病性菌株杂交后,致病性后代与非致病性后代的分离比为1∶1。3472-R-12对两个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基因可能就是相同的,因为对EC3致病的后代菌株,对EC21也都是致病的,反之亦然。其他组合中的龙爪稷菌对水稻的非致病性和水稻菌对龙爪稷品种的非致病性,则可能受一对以上的基因控制。

关键词: 稻瘟病 后代 非致病性/致病性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菌水平抗性稳定性的研究——品种与小种适合度的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1991 CSCD

摘要:在温室条件下,对9个无垂直抗性基因粳稻品种×8个日本标准稻瘟菌株组合测定了侵染几率(IP)、病斑型比例(PB)、病斑扩展速率(LR)和产孢能力(SPC)组分,并据此确定了品种与小种的适合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SPC的互作项外,其它组分及类型,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品种和小种主效应所占方差更大,从而证实了品种的抗性类型为水平抗性。某些品种在IP、PB及LR组分上反映了小种的专化作用,但因为不同品种在各组分上的抗性反应不同,因此,品种水平抗性的稳定性不能由组分的小种专化作用确定,而须由各组分组成的适合度的小种专化性确定。对品种X小种的适合度进行了互作的多重比较,未发现专化性互作,说明供试品种的水平抗性是稳定的。

关键词: 稻瘟病 品种与小种适合度 水平抗性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