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种农药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技术,筛选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理想杀虫剂,采用5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分析各种农药对甘蔗螟害株和螟害节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甘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与空白对照相比,各药剂处理对甘蔗螟虫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对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螟害株防治效果和螟害节防治效果分别为76.59%和87.83%,处理后甘蔗糖分和实测产量也均为最高,分别达15.72%和101382.15 kg/hm2,较对照增加0.64%和7832.40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次之,螟害株防治效果、螟害节防治效果、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为72.34%、84.26%、15.66%和100234.35 kg/hm2,甘蔗糖分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58%和6684.60 kg/hm2。因此,在甘蔗大培土期,使用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75 kg/hm2或3.6%杀虫双颗粒剂90 kg/hm2可有效防治甘蔗螟虫,增产增糖效果明显。


5种杀虫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5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茶假眼小绿叶蝉防治试验,比较各药剂处理防效,发现22%噻虫·高氯氟ZC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最好,药后3 d防效达100%,药后14 d防效仍在90%以上。其次是15%茚虫威EC和24%虫螨腈SC,药后1、3、7 d的防效均约90%,药后14 d防效仍在80%以上。而25%吡蚜酮WP和24%氰氟虫腙SC对茶假眼小绿叶蝉虽有一定控制作用,但总体防效较差。


不同杀虫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湖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对6种杀虫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噻虫·高氯氟ZC、15%茚虫威EC、24%虫螨腈SC、2.5%联苯菊酯EC均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优良药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25%吡蚜酮WP、24%氰氟虫腙SC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持效性差。


十种常用杀虫剂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
《北方蚕业 》 2013
摘要:采用毒叶饲喂法(浸渍法)在室内进行10种常用杀虫剂对2-5龄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4龄起蚕的敏感性比5龄强,2龄最敏感;喂食毒叶后12h的死亡率比24h的高;对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2-5龄起蚕的急性中毒症状比较相似。


3种杀虫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初报
《中国糖料 》 2013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根施30%度锐SC、70%锐胜WG和40%福戈WG三种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蓟马、绵蚜虫都有良好防治效果。施药后60d,螟害枯心防效达70%以上;10株蓟马虫量防治效果在65%以上,有虫株防效下降,但明显优于对照;除40%福戈WG 450g/hm2有绵蚜虫危害外,其它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均达100%,明显优于对照。生产上应用以30%度锐SC 600mL/hm2、70%锐胜WG 225g/hm2、40%福戈WG 600g/hm2为宜,结合甘蔗下种和施肥培土,与化肥混合均匀,施用后及时覆土。


5种杀虫剂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中国糖料 》 2013
摘要:为筛选防治甘蔗螟虫、白蚁的有效药剂,分别在不同蔗区,选择不同甘蔗品种及不同栽培制度进行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3月中旬结合甘蔗下种或施苗肥一起施用,5%异丙特丁硫磷GR 75 kg/hm2和3.6%杀虫双GR 90 kg/hm2对甘蔗螟虫、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二嗪磷GR 75 kg/hm2和8%毒.辛GR 75 kg/hm2对甘蔗白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7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在甘蔗螟虫、白蚁的防治中,可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施用,剂量以75~90 kg/hm2为宜。


几种化学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药效评价
《云南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选用10%醚菊酯SC 1 050 g/hm2、48%噻虫啉SC 210 g/hm2、25%吡虫·仲丁威EC 1 125 g/hm2、5%吡虫啉EC 450 ml/hm24种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醚菊酯和吡虫·仲威防效较为理想,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香料烟中2种菊酯农药的残留降解动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2a的消解动态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香料烟叶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其半衰期分别为5.28~5.73d和7.05~8.98d,施药后30d残留量分别在0.012 8mg/kg和0.358 2mg/kg以下,降解率达95%以上。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5%溴氰菊酯乳油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按其推荐剂量分别作2次和3次2种施药处理,采收间隔期15d后,香料烟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0.307 8 mg/kg和0.762 1 mg/kg,均低于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烟草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
关键词: 香料烟 溴氰菊酯 高效氯氟氰菊酯 农药 残留 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