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我国近几年平均每年种植玉米 2 45 0万公顷 ,平均产量为每公顷 4 96吨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 7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增产率呈下降趋势 ,玉米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种质资源匮乏 ,缺乏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分析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后 ,指出利用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 ,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 ;提出了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云南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对云南油菜品种资源 371份的含油量、7种脂肪酸的组成成份和硫甙含量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为 :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中具有含油量较高的优异种质资源 ,含油量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云南省地方品种中缺乏低芥酸 (<1% )和低硫代葡萄糖甙 (<30 μmol/g)的种质资源 ,优质油菜育种所需的低芥及低硫源资源只能从外引入利用
马铃薯RAPD分析方法优化初探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以云南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为材料 ,使用进口PCR仪 ,对马铃薯RAPD分析中的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以及PCR扩增反应循环次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用于马铃薯RAPD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模板DNA1 5~ 5 0ng ,1 0 mer随机引物 2 5~ 5 0ng ,dNTP2 0 0 μM ,扩增反应周期 40~ 45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 94℃变性 1min ,37℃退火 1min ,72℃延伸 2min。使用这一RAPD程序对云南的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品种鉴别 ,能有效区分出所有参试品种 ,检测出品种CFK6 9 1遗传背景特殊 ,较之于普通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本实验建立了适宜马铃薯RAPD分析的PCR程序及条件 ,为RAPD应用于马铃薯的遗传研究打下了基础。
潜蝇姬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研究
《昆虫天敌 》 2000 CSCD
摘要:本文应用Iwao和Taylor’s回归模型以及6个聚集度指标(C、CA、M*、M*/m、I、K),对蚕豆田潜蝇姬小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属聚集分布,为田间调查及保护天敌提供了依据。
云南水稻栽培专家系统研究与开发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云南水稻栽培的特点,对“系统”的功能提出要求。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水稻栽培专家 的经验及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获取水稻高产的“专家思路模型”,筛选出海拔高度、稻田土壤 肥力、品种特征特性等7个与水稻栽培措施有关的主导因子,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 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收集必要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以Windows95为平台,VB5.0为编程语 言进行“系统”开发。经试用效果明显,用户接受,专家满意。图6,参7。
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按 1 / 2 p(p- 1 )配制 1 5个组合及其亲本在籼稻区 (F1 )、籼粳交错区 (F2 )和温凉粳稻区(F1 、F2 、F3 )进行云南稻种颖壳、花药大小和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研究 ,结果表明 :(1 )耐冷稻种在冷害条件下颖壳变窄、花药大小相对稳定、结实率较高 ,花药长缩短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 ;极弱耐冷品种十和田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0 .92 4**)。(2 )极强耐冷的昆明小白谷、丽粳 2号耐冷性状的 GCA较高 ,用它们作耐冷基因供体、十和田作轮回亲本已获得一批耐冷性近等基因系。 (3)不同世代同一稻区和同世代不同稻区的耐冷性状及 SCA在不同稻区存在明显差异。 (4)籼粳杂种后代在温凉粳稻区粳型性状变异同时伴随着耐冷基因的累积 ;而在籼粳交错区和籼稻区则有利于籼型性状的遗传进化
关键词: 颖壳 花药 结实率 遗传变异 稻作区 云南稻种 耐冷性
滇西旱地春植甘蔗丰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系统工程原理,在综合应用适宜云南蔗区的深沟板土、闭垄镇压、提早植期、化学除草、 快锄低砍等规范配套技术下,对甘蔗下种量、行距、氮、磷、钾施用量5个重要因素采用二次通用旋 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建立旱地甘蔗丰产综合栽培产量函数模型,筛选适宜模式。试验表明:5个因 素对产量指标的作用顺序是氮>下种量>磷>钾>行距,下种量和种植行距,氮和钾交工作用达 到了极显著水平。运用试验产量回归数学模型,结合滇西蔗区自然耕作条件,社会经济状况,模拟 运算,形成了丰产优化综合技术方案。图3,表4,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