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46,XY女性患者SRY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突变分析
《遗传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约15%的46,XY女性患者中发现SRY基因编码区突变,其他患者可能是SRY基因的调节区,包括启动子区域发生了突变,或者其他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本文采用限制性酶切、PCR-SSCP及银染检测技术,对7例患者SRY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进行了突变筛查,结果未发现异常,提示这些患者的病因与SRY基因启动子区域本身无关,结合对患者SRY基因HMG基序DNA的突变分析结果,表明除SRY某因异常外还存在其他导致46,XY女性性反转综合征的遗传机制。
关键词: 46 XY女性 SRY基因 性别决定 性反转综合征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Ⅰ.形态及酯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分析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 EST-X 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籼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籼,过氧化氢酶上则偏梗。两种同工酶上表现不一致似乎表明,元江普野具有籼粳分化的可能性。元江普野在酯酶上接近南亚与东南亚普野,其过氧化氢酶又类似中国其他各省的普野,使它在追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多熟制的效益分析及发展对策
《中国马铃薯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在我省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广大旱作区,马铃薯多熟制是旱地多熟制的典型代表,其现状如何及下步该如何发展呢?本文用我省曲靖市的实例,对现有马铃薯多熟制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步发展提供对策.1 农业资源条件1.1 位置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3°29′~104°14′,北纬25°7′~26°6′,全市面积4352km~2,主要气候带为温带及暖温带,分别占38.38%,49.94%,属滇东北浅丘高原盆地,海拔1637~2528m.
云南水稻耐寒标准品种的选定
《作物品种资源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30份有代表性的云南和日本水稻品种,划分为早、中、晚不同熟期群。于1983~1988年分别栽种在海拔不同的昆明和双哨试点,利用自然低温进行耐寒性鉴定。经过6年22次重复,根据各品种空秕指数,进行方差和最小显著差分析,选出适合的18个品种作为不同熟期(早6、中6、晚6)和耐寒性(极强4、强5、中3、弱3、极弱3)的标准品种。
关键词: 水稻,障碍型冷害,耐寒性,标准品种
省级农科院科研结构调整初探
《农业科技管理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列举了近年来省级农科院在科研结构调整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研结构调整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农业科研发展规律的原则、市场需要的原则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在做好总体安排的前提下,要调整好三类研究结构、产前产中产后研究结构、种养加研究结构、“硬技术”与“软技术”研究结构及不同层次学科研究结构。最后提出了省级农科院科研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农科院,结构,调整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滇中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与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滇中高产田块(13.5~16.6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株数67500~105000,每穗粒数550~670,千粒重250~320g,穗粒重0.18~0.2kg。滇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条件和受季风影响,形成了高原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玉米生长期降水集中,气候温和平稳,夏无酷暑,太阳辐射强,日较差大。玉米的生育期特别是生殖生长期显著延长,有利于小花分化和大穗形成。株型紧凑,整齐度高,有利于增加种植密度。籽粒灌浆期处于高原雨季,日照时数偏少,气温偏低,光合速率和灌浆速度处于中等水平,但滇中玉米的灌浆期长,叶面积稳定期长,干物质总的积累水平较高,其千粒重偏低与籽粒总库容大有关。
关键词: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产量形成
水陆稻在三亚及思茅的生育期及株高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用具有代表性的18个水、陆稻品种,在云南思茅夏季的低温长日照下旱栽及海南三亚冬季的高温短日照下水栽表明,云南粳型水稻主体亲源对光、温敏感,水栽时植株升高不显著;矮杆籼型水、陆稻品种及粳型陆稻品种的生育期受光、温、水影响不大,但水分使籼稻的植株显著升高。云南籼、粳陆稻在高温、短日水栽时。生育期显著缩短,植株显著降低。对光、温、水均不敏感的矮秆粳型陆稻IRAT216等。在两种条件下的生育期和株高变化不大。利用两种条件进行一年两代陆稻新品种选育和亲本评价,可加速世代进程和选育广适性的陆稻品种。
籼型矮秆陆稻株高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对云南陆稻矮秆×高秆和矮秆×矮秆的株高遗传研究表明,高秆对矮秆均为部分显性,IR30716—B—1—8—1—2的矮生性为两对互补隐性主基因控制。其中,1对复等位且显性于sd—1,暂定为sd—1_(x1)。CICA6为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可能等位于sd—1:CICA9,T_(os)4020,旱谷—2为微效多基因控制,且均具有较强的基因互作。矮化效果,除IR30716—B—1—日—1—2外均较好,且遗传力在85%以上,基因型、表型变异系数很接近,矮化作用能稳定遗传,早代选择效果较好。籼型陆稻矮生基因较水稻丰富、复杂,若将陆稻矮生基因导入水稻,有可能解决水稻株高遗传的单一性和脆弱性。
关键词: 陆稻;遗传力;矮化;等位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