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物候特征的时序SAR水稻指数构建及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准确获取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对于农业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多云雨地区缺乏有效光学影像影响水稻识别的问题,该研究以多时相Sentinel-1 SAR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后向散射系数的时序变化提取多个特征构建遥感指数以实现水稻提取。首先采用SG(savitzky-golay)滤波算法对不同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时序曲线进行平滑处理;然后计算像元与水稻样本点在水稻生育期内时序曲线的动态时间规整距离、像元时序曲线最小值与水体的差异、像元时序曲线最大值与植被的差异这3个值以量化水稻生育期的不同特征,并将三者相乘作为归一化差异水稻遥感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ice index, NDRI)进行阈值分类后得出水稻空间分布情况。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选取云南省盈江县为研究区。结果表明:1)基于时序SAR特征能够实现对水稻实现准确提取,模型总体精度达到89.42%,Kappa系数为0.82;2)盈江县2023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99.83 km2,且大盈江沿岸种植面积占全县的90.76%,水稻种植存在明显的集聚性。该研究为多云雨地区的水稻空间分布的准确提取提供一种方法,并可为相关农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农业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时序特征 Google Earth Engine


滇中引水工程弃渣场立地分类及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内220个弃渣场立地类型,评价不同类型立地的植被恢复条件,为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中引水工程沿线弃渣场为研究对象,提取海拔、坡度、坡向、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作为主导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隶属函数值计算,对弃渣场进行分类,并进行植被恢复条件评价。(1)制定因子分级标准,利用6个因子将弃渣场分为5个类型组,不同类型组的海拔、降雨量、年均温和黏聚力因子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坡度因子组间差异显著(P<0.05),坡向因子组间差异不显著。(2)以差异极显著的因素作为主导因子对弃渣场类型组进行分类并命名,分别为低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中海拔-高年均温-小黏聚力组、高海拔-高年均温-中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大黏聚力组、高海拔-中年均温-中黏聚力组。(3)弃渣场植被恢复条件评价结果表明,类型组可分为易(D<0.4)、中(0.4≥D>0.6)、难(D≥0.6)3个等级,植被恢复条件评价为易、中、难的弃渣场占比分别为22.27%、68.18%、9.55%。在滇中高原长距离输水工程弃渣场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弃渣场类型的划分结果,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措施,确保植被恢复效果,防治水土流失、防止生态系统退化。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 弃渣场 立地类型划分 植被恢复条件评价


月季品种扦插生根能力综合量化评价
《亚热带植物科学 》 2024
摘要:以引种栽培于昆明地区的59个不同类型的月季品种为材料,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量月季扦插苗的根系形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生根能力进行综合量化评价,筛选生根能力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月季扦插苗各根系指标的分布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除分支数外,月季各根系指标的差异较小。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2个相互独立的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9.53%。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综合得分值≥0.40的月季品种有23个,占38.98%。筛选出‘安吉拉’‘皇家胭脂’‘红苹果’‘白色龙沙宝石’‘海格瑞’‘火烈鸟’‘粉色梦幻’‘新想象’‘情书’和‘玛格丽特王妃’等10个生根能力较强的品种,可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品种和遗传改良的亲本。


云南红河州烟区优质水稻品种筛选
《福建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为筛选适宜云南红河州烟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并打造香软米品牌,选取24份水稻品种在云南红河州核心烟区进行产量与蒸煮食味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组参试品种中,与对照云粳37号相比,云资粳25和云粳48号增产达显著水平,云资粳25号产量最高,为10 024.24kg·hm-2;籼稻组参试品种中,与对照云恢290相比,滇屯502、傣豪紫糯、滇红151增产达显著水平,云航籼3号、云航籼14号、云资香1号、云紫糯1号、华墨香3号、云资红23、云资红28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云航籼14号产量最高为10 404.04 kg·hm-2。蒸煮食味品质分析表明,粳稻组中,与对照云粳37号相比,云航粳4号、云粳49、云粳50号和云资粳25有较好的蒸煮食味品质,籼稻组中,与对照云恢290相比,云航籼14号、滇屯502、云资香1号、滇红151和云资红28有较好的蒸煮食味品质。最终筛选出云航粳4号、云资粳25、云航籼14号、云资香1号和云资红28号等优质高产品种,适宜红河州烟区发展粮烟协调并打造高原特色香软米品牌。


基于GC-MS分析鼓槌石斛不同花期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广西植物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开花时挥发性成分特点及释放规律,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技术,检测鼓槌石斛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4个时期及盛花期唇瓣、萼片、花瓣和花蕊柱4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香气释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在鼓槌石斛4个时期,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29种,分别为13种烯类、6种醇类、2种醛类、2种酯类、2种烷类、1种酚类、1种酸类和1种其他类;在鼓槌石斛盛花期4个部位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39种,分别为15种烯类、9种醇类、4种烷类、3种酯类、3种酮类、2种醛类、2种其他类和1种酸类。(2)鼓槌石斛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在花朵从盛开到衰败的整个过程中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盛花期挥发性成分最多有22种,主要为烯类和酯类。(3)醋酸辛酯、罗勒烯、(+)-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和正辛醇7种成分为鼓槌石斛中重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醋酸辛酯和罗勒烯在盛花期释放量最高,分别占总含量的31.74%和24.98%,醋酸辛酯在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3个时期均被检测到且含量都较高;(+)-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和正辛醇5种挥发性成分仅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被检测到,并且随着花朵的开放含量逐渐增加。(4)鼓槌石斛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主要释香部位为花瓣和萼片,在萼片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29种),在花瓣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有20种,总含量最高(为5 754.26 ng·g-1)。综上认为,鼓槌石斛在不同花期和不同部位释放的花香物质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鼓槌石斛花日化产业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花香 鼓槌石斛 固相微萃取 花香释放规律 挥发性成分


绿肥秆秸和玉米秆秸配施钝化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镉有效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绿肥秆秸和玉米秆秸作为有机物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也存在增加土壤活性镉(Cd)含量的可能性。通过研究绿肥秆秸和玉米秆秸配施钝化剂,准确评估两种秸秆与钝化剂配施体系对土壤重金属Cd有效性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豆科绿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秸秆和玉米秸秆配施不同钝化剂(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后,土壤理化性质及Cd有效性的变化。【结果】单施绿肥秸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脲酶含量,降低土壤pH值;单独施用玉米秸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脲酶和pH值。而用绿肥秸秆、玉米秸秆和钝化剂配施处理土壤,与单独用有机材料处理的土壤相比,绿肥秸秆配施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脲酶和pH值;而玉米秸秆配施生物炭、硅肥、钙镁磷肥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脲酶和pH值。单独施用绿肥秸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效镉的含量(23.20%,P <0.05),而单施玉米秸秆处理对土壤有效Cd无显著影响。与单施绿肥秸秆处理的土壤相比,绿肥秸秆与生物炭复合处理的土壤钝化效率最高(26.88%);与单施玉米秸秆相比,玉米秸秆与钙镁磷肥复合处理的钝化效率最高(为25.17%)。在土壤环境因子与Cd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分析中,土壤有效Cd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在土壤性质中,有机质对土壤Cd有效性影响较大;在所有处理中,绿肥秸秆配施生物炭对土壤有效Cd钝化效率最高(43.93%)。【结论】在绿肥秸秆和钝化剂配施体系中,绿肥秸秆和生物炭配施对土壤Cd钝化效果最佳;在玉米秸秆和钝化剂配施体系中,玉米秸秆配施钙镁磷肥对土壤Cd钝化效果最佳。因此,推荐绿肥秸秆配施生物炭或者玉米秸秆配施钙镁磷肥来降低Cd污染地区土壤Cd活性,有利于Cd污染土壤的修复。


云南柑橘5种常见病害发生分布调查及其规律分析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和柑橘衰退病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所引起的柑橘病害在云南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广泛收集了该省柑橘14个主产州、市38个县的577份柑橘叶片样品,采用巢式PCR和RT-PCR对以上5种病原进行检测,并通过遗传进化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CLas、CYVCV、CTLV、CEVd、CTV检出率分别为36.0%、33.6%、15.1%、13.0%、82.0%,其中CLas和CTV在14个供检州、市中均被检测到。从种类上看,CYVCV、CLas和CTV的检出率均为甜橙>宽皮柑橘>柠檬,其中CTV在柠檬中的检出率(40.0%)明显低于宽皮柑橘(87.4%)和甜橙(92.2%),而CTLV和CEVd在甜橙中的检出率最低,分别为5.9%和4.0%;从海拔上看,CLas的发生与海拔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此外,不同病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YVCV与CTV、CTLV与CEVd经常存在复合感染的情况,而CLas与CEVd同时侵染的概率较低。通过遗传进化分析发现,云南柑橘病害病原的异地引入和内部传播均为病原扩散的重要途径。


云南大叶芥(大叶青菜)绿色高效生产栽培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芥菜是云南省主要冬菜种类之一。文章主要从种植地块选择、品种选择、育苗方法、大田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几个方面介绍了云南大叶芥绿色高效生产栽培技术,为云南省叶用芥菜生产和加工提供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