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高糖甘蔗‘云蔗05-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明确甘蔗‘云蔗05-51’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快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于2014—2016年度在陇川弄门基地,对‘云蔗05-51’进行4个播种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设置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云蔗05-51’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云蔗05-51’的茎径、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株高和锤度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云蔗05-51’的有效茎数、锤度和蔗茎产量有显著影响。蔗茎产量在1月20日播种最高达到150.70 t/hm~2,1月20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增减差别不大;在种植密度B1(150000芽/hm~2)时蔗茎产量达到最高值127.25 t/hm~2,蔗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少而减产。从播期和密度的交互效应来考虑,‘云蔗05-51’最佳的播期是1月20日,下种种植密度为150000芽/hm~2。
关键词: 甘蔗 ‘云蔗05-51’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甘蔗引进品种与云割F_3亲本遗传力与配合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含甘蔗野生血缘的云割F_3代创新亲本与引进亲本选配杂交组合31个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的6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将亲本组合后代实生苗按3重复随机排列种植于大田中,于甘蔗成熟期调查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应用R软件计算分析亲本组合的遗传力与配合力。【结果】云割F_3亲本及组合对后代茎径、株高、丛有效茎3个性状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6个性状中,茎径、株高、丛有效茎3个性状表现优异,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11-95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3-73、云瑞10-688和云瑞03-78;特殊配合力较好的组有CP72-2086×云瑞03-73、云蔗07-2007×云瑞03-78、云蔗08-1606×云瑞10-688、福农39×云瑞03-393、粤糖96-86×云瑞11-95、德蔗93-94×云瑞11-97、CP82-1592×云瑞03-73、福农0335×云瑞10-688。【结论】云瑞11-95×凉蔗-2、云蔗03-194×云瑞03-78和赣南02-70×云瑞11-95等11个组合为高产、高糖型组合;粤糖93-159×云瑞11-95、云蔗03-194×云瑞10-1241、CO285×云瑞03-73和Q72×云瑞10-1182等4个组合属高产组合。


遮阴对滇海水仙花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滇海水仙花为试材,采用尼龙纱网和黑色遮阴网设置了3种不同的遮阴程度(40%、65%、85%),以全光照为对照,研究遮阴对滇海水仙花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以期探讨滇海水仙花对光照的需求和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滇海水仙花的冠幅逐渐增大,叶片数、匍匐茎个数逐渐减少,叶绿素含量先增多后减少,叶片含水量、叶生物量比、表观量子效率逐渐增多,根生物量比、根冠比和比叶重逐渐减少,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试验表明滇海水仙花有较强的耐阴性,可作为林下种植材料。


不同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热区小粒咖啡水光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证.为探明干热区小粒咖啡最佳灌水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通过大田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充分灌水、轻度亏缺灌水和重度亏缺灌水)和4个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单作咖啡;轻度荫蔽:4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中度荫蔽:3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重度荫蔽:2行咖啡间作1行香蕉),研究香蕉荫蔽栽培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叶片光合特性、水光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叶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RUE)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胞间CO_2浓度(C_i)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减小;与充分灌水相比,轻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9.4%,重度亏缺灌水的干豆产量减小36.7%,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16.9%.P_n、T_r、g_s、LWUE随荫蔽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度荫蔽栽培的增量最大;与无荫蔽模式相比,轻度荫蔽模式干豆产量增加13.0%,WUE增加12.9%,中度荫蔽栽培模式干豆产量增加23.1%,WUE增加23.4%.干豆产量、WUE、百粒咖啡豆的体积和百粒鲜质量随灌水量和荫蔽度的增大呈不同程度增大,其中,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的干豆产量和WUE增量最大.相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率随荫蔽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RUE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或符合Logistic曲线变化.因此,从优质高产、水光高效利用的综合效益考虑,中度荫蔽栽培下充分灌水是小粒咖啡灌水处理和香蕉荫蔽栽培模式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小粒咖啡 亏缺灌溉 荫蔽栽培 光合特性 水光利用 产量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关键词: 小麦 云南 品质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