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丰富的气候类型、特异的民族生境和多样的稻种资源条件,分析与观察了608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结果表明:①不同气候环境对稻种资源的资源量和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稻种多样性从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结合各气候带的海拔和温度变化规律看,随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而减小,反之亦然。籼粳亚种的多样性与稻种多样性呈现同样趋势。早、中、晚稻多样性在南温带、北热带和中亚热带相对较大;水、陆稻多样性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相对较大;而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粘糯、特种稻多样性富聚区主要集中在北热带地区。③根据稻种多样性在各气候带中的分布可分为:低富聚气候带(指中温带和北温带)和富聚气候带(指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④稻种多样性在各类稻区中呈现:水、陆稻区>单、双季籼稻区>一季粳、籼稻区>一季粳稻区。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多样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病毒。到目前为止,该属已报道了至少28个Tospovirus病毒种或分离物,但少数分离物之间关系不清楚,甚至同种病毒的不同分离物被命名为两种不同的病毒。本文从种类、血清学、寄主范围、地理分布、传播介体以及核壳体蛋白基因(N)核甘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等方面分析了所有分离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N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了Tospovirus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最后推测Tospovirus病毒起源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


云南栽培稻生态型矿质元素含量的多样性(英文)
《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ICP-AES方法测定了新平县相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的653份云南稻资源糙米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按丁颖的栽培稻生态型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水稻改良品种糙米P、Fe和Zn含量比地方稻种分别下降10.53%1、4.76%和35.16%,但改良品种特别是粳稻Ca含量比地方种高,8种矿质元素以Ca的多样性指数最大;糙米P、Ca、Mg、Fe、Zu、Cu和Mn平均含量以粳稻的Mg、Fe和Zn,水稻的P、K和Mg,陆稻的Fe和Zn,糯稻的K和Fe,早稻的Mg和Fe相对较高。8种矿质元素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粳>籼,陆>水,粘>糯,早中稻>晚稻和地方种>改良种,且P>K>Mn>Mg>Cu>Zn>Fe>Ca;其变异系数依次为Fe>Ca>Cu>Zn>Mn>K>Mg>P。


云南糯玉米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对332份云南糯玉米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为:①以来源和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云南糯玉米群体划分为5类6个生态型,91 27%的云南糯玉米品种属二季早和大玉米群,云南南部地区的糯玉米多表现为多穗性;②以变异系数为依据评价云南糯玉米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表现为:双穗率>穗位高>千粒重>株高>主茎叶片数>穗长>穗粗>生育期,营养成分表现为:α生育酚>硬脂酸>亚麻酸>脂肪=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蛋白质=油酸;③筛选出231616、231712、230846、230596、231718、231979等一批农艺性状优异的云南糯玉米品种资源,231532、231268、231229和231185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云南糯玉米在育种、食品加工方面的利用方法和途径。


利用RAPD分析云南野生荞麦资源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分子植物育种 》 2004 CSCD
摘要:利用筛选出的19个随机引物对云南荞麦资源的9个种、1个变种、2个亚种的26份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共获得162条DNA扩增带,其中多态性带153条,多态性带的比率平均为94.8%。Nei氏相似性系数的分析结果,荞麦种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411,种内平均相似系数为0.786,表明云南荞麦资源种间比种内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的结果,26份供试资源聚为3大类群:第Ⅰ大类群是小粒种类群,第Ⅱ大类群是甜荞类群,第Ⅲ大类群是苦荞类群,结合3大类群的特点,可以认为F.cymosum与F.esculentum的亲缘关系比与F.tataricum的更近;F.tataricum和F.tataricumssp.potanini与供试的其它荞麦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与白花F.urophyllum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比较远,红花F.urophyllum很可能是一个新的生态类型。


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品种及其子粒颜色多样性分析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类型、品种(遗传)及子粒颜色的整理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不同类型的生态分布区和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硬粒型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指数最大,品种数最多,占地方种质总数的58.2%;其次是半马齿型和糯质型品种,子粒颜色以黄、白色为主,分别占品种总数的43.3%和42.8%,其他颜色较少。糯质型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滇南和滇中两大生态区,存在不同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水平分布的区域性和立体分布的生态特点。硬粒型玉米品种的多样性与云南省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糯质玉米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点主要与云南省各民族人民的民族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类型 子粒颜色 多样性 种质资源 云南省


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CSCD
摘要:云南作物遗传资源十分丰富 ,主要植物有 5 0 0余种 ,已整理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有 10 819份 ,占全国的 5 6 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 2万余份 ,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 ,为充分利用作物遗传资源 ,实现云南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明了道路。最大限度地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 ,大力开发新的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 ,并努力拓宽作物品种的遗传基础 ,使农业生产的良种多样化 ,是实现云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户级水平大田作物多样性与经济关系分析
《云南植物研究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昆明市官渡区双哨乡双桥自然村为调查点 ,采用参与性生物多样性评估 (ParticipatoryBiodiversityAp praisal,简称PBA)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该村 1 0 0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表明 ,在 1 0 0户农户利用大田作物品种作为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的有 94户 ,利用的大田栽培物种 1 8个 ,品种 5 2个。农户利用品种的数目与家庭种植业收入存在相关性 ,以利用 7个品种的第 7类农户的种植业收入较高 ,是农户平均种植业收入的 1 5倍 ,同时第 7类农户间利用品种的搭配模式不同 ,农户间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最佳模式为红大烟 +鲁三 2号 +五月桃 +83-1 +脱毒洋芋 +小甘蓝莲花白 +蚕豆 ,农户间持有和利用品种的相似性较小 ,而差异性和多样性较大


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5 2 85余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结果表明 :(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其天然宝库 ,不仅性状间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 ,更重要的是地州间的多样性差异也十分明显 ,云南稻种资源的多样性大致可划分为多样性中心区、多样性扩散区和多样性贫乏区。 (2 )云南是中国稻种优异种质的富集中心 ,云南地方稻种是开展中国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的最佳材料。 (3)以云南地方稻种为研究对象开展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工作 ,不仅可以构建理想的核心种质库 ,而且可以明确核心种质的系统发生规律和建立优异核心种质动态基因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