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髙糖甘蔗品种云引4号的选育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引4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0年从澳大利亚引进,通过多年的适应性研究、试验筛选而出的中晚熟高产高糖品种,该品种新宿萌芽、分蘖皆好,有效茎多,丰产性突出。经国家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云引4号平均蔗茎产量106.86 t/hm2,比新台糖10号(ck1)增产8.11%,比新台糖16号或闽糖70-611(ck2)增产18.78%;11月至次年2月平均糖分14.98%,峰值可达16.5%以上;含糖量达15.63 t/hm2,分别比ck1、ck2增产9.0%和16.04%;适应性较广,在云南、广西、广东等气候类型相近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地均可种植。


贵妃红荔枝引种试验初报
《热带农业工程 》 2012
摘要:贵妃红荔枝是广西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选育并通过广西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的优良新品种,2006年以高接换种方法引入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试种。贵妃红荔枝在怒江干热种植区种植3a后,与原产地相比,其单果重量为原产地的96.9%,果肉重量为原产地的93%,可溶性固形物为原产地的98.5%,可食率为原产地的96.7%。根据测量数据显示,初步认为其引种后的果实性状达到原产地水平,引种成功。


罗勒的适应性研究及开发价值
《香料香精化妆品 》 2012
摘要:阐述了大叶罗勒、甜叶罗勒、密叶罗勒、柠檬罗勒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引种栽培的生长特征、栽培技术以及其利用价值。试验表明,引入的3个罗勒品种在试验区(元谋)表现出长势旺盛、营养生长及开花时间均较长、与引种地相比出油率较高的特点,适宜于在云南干热区推广利用。


元谋干热河谷区海狮苏丹草引种与适应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引入的海狮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Hay-King)Stapf.]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海狮苏丹草生育期95 d,种子黑亮,平均株高220.0 cm,再生能力强;刈割后分蘖数增多,可达58个,具褐色中脉特性;在元谋干热气候粗放管理条件下,年可刈割3~4次,平均鲜草产量达81.16t/hm~2,干草产量达19.03t/hm~2;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达17.64%;适口性好,可用于牛羊鱼等草食动物饲养。总之,元谋干热气候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但其优良功能性状及生态功能在试验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灰色关联度在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引种过程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13份不同居群金铁锁原生境地土壤因子对平均根重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对平均根重的关联度,速效磷>有机质>全磷>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钾>pH值。土壤因子对有效成分的关联度,速效磷>pH值>全磷>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钾。速效磷在2次关联度排序上都位居第一,pH值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比较大,有机质含量对平均根重和有效成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该结论为金铁锁引种驯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元谋干热河谷豆科牧草的引种试验
《草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2006年元谋干热河谷对16个豆科牧草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除蝴碟豆(Centrosema pubescens)、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和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由于气候差异性不能结实外,其他牧草均能适应该地区种植。其中,银合欢属表现出产量高、叶量大、适口性好等特点。产量排列前3名的牧草为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K636、新银合欢和热研1号银合欢,干草产量分别为26 933.9、24 882.6和22 459.2 kg/hm2,羊对这3种牧草特别喜食。其次是提那罗新罗顿豆(Neotononis wightii),表现出叶量大、干鲜比低等特点,其干鲜比为0.27,茎叶比为0.73,羊对其特别喜食。卵叶山蚂蝗产量最低,茎叶比最高,其干草产量为920.8 kg/hm2,茎叶比为1.96,不适宜作该地区的牧草生产草种。克拉豆(Cratylia argentea)花期应注意防治害虫,提高结荚率。


野蒜在元谋干热区引种试验初报
《云南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在云南省元谋地区进行野蒜的引种栽培试验,观察其适应性和植物学特征,对鳞茎的繁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蒜在元谋地区能正常进行营养生长,完成鳞茎无性繁殖,鳞茎繁殖系数较高达到1∶69,是野生繁殖系数的3倍左右;繁殖共获得新鳞茎2 088枚,增加了2 058枚,约是种球的69倍;鳞茎产量总重为631.11 g,较种球增加了617.48 g,是种球的46倍多;栽培试验不能完成有性生育过程,不能开花结籽,可利用鳞茎生产采收地上鲜叶作为蔬菜食用,也可直接繁殖采收鳞茎利用。


保山文丁果的引种试验初报
《热带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2008年7月从缅甸引入热带果树文丁果,在保山怒江干热河谷区试种、观察表明:文丁果速生易长,引种定植6个月即开花结果,适应性强,果味香甜,是适于怒江干热河谷区种植的热带速生果树;同时初步总结了文丁果栽培技术。


金沙江干热河谷木薯引种适应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对20个木薯品种在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试种区5~10月期间全部品种的生长变化规律相似,即各品种在5~7月生长缓慢,7~9月生长迅速,9月之后生长变缓,进入10月后茎叶脱落,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不同品种长势不一,南植188、KU50(Ⅱ)、滇南红、OMR36-40-9、薯王983、华南8号生长旺盛;新选048、ZM8641、华南7号、华南124、GR911、ZM8803、华南5号、南植199、新选056长势量居中;华南9号、华南6号、ZM8316、华南205、BRA900生长量偏小。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初步得出华南205号、华南124、华南8号、华南9号较为适合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