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orphology(模糊匹配)
65条记录
野生猪苓生活环境考察报告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对野生猪苓的生活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猪苓多数生长在海拔2 500~3 000m的高寒山区,且处在湿度较高的小溪边、冷杉以及栎树等残留的树桩下面,土壤pH值在6.5~7.0之间,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7%~45%,且周围的树木种类较多。同时研究了与猪苓共生的密环菌生长情况。

关键词: 野生猪苓 形态 生活环境 密环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植物学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Oryzarufipogon)是稻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是水稻遗传改良的天然基因库。本研究通过对形态学性状的观测,及ISSR和RAPDUPGMA聚类分析,将云南普通野生稻划分为4个类型,即元江类型、景洪紫杆直立型、景洪绿杆直立型和景洪匍匐型。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RAPD引物各11个,ISSR引物扩增出多态带11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82.26%,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6条,PPB值为76.77%,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1)。此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云南普通野生稻不同类型与其它地区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种 遗传多态性 形态学 RAPD I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研究:Ⅰ.形态及酯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分析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元江普野(普通野生稻)栖生地远离栽培稻,生活周期属多年生野生稻,套袋自交后代不分离,酯酶同工酶 EST-X 位点分析显示为纯合型普野。多数形态特征分析属典型普野,未见明显的籼粳分化。同工酶分析结果则不同。酯酶上偏籼,过氧化氢酶上则偏梗。两种同工酶上表现不一致似乎表明,元江普野具有籼粳分化的可能性。元江普野在酯酶上接近南亚与东南亚普野,其过氧化氢酶又类似中国其他各省的普野,使它在追溯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元江普通野生稻 形态 同工酶 籼粳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农田蓼科杂草一新分布种

西南农业学报 1989

摘要:卷茎蓼(Polygonum convolvulus L.)是世界性分布的旱地作物主要危害性杂草之一,它常危害麦类、豆类、棉花、蔬菜等20多种作物,主要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发生而造成严重危害,云南原无记载。作者于1981 年在丽江麦田中发现,据查证,为当地农民同年引进小麦种子时夹带传入。(标本存于云南农科院植保所)。为了便于检疫、识别与防除,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卷茎蓼 形态学特征 生长习性 草害防治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稻分类方法的比较

中国水稻科学 1988

摘要:为了比较Glaszmann和程侃声等对亚洲栽培稻的分类体系,将Glaszmann氏提供的197个水稻品种的同功酶位点原始记录和程氏对它们就6个形态性状的评分作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二人的分类基本一致,数值分类也表明栽培稻可以只分籼粳两个亚种,处于中间的少数品种可称为偏籼或偏粳。程氏采用的“性状指数法”似更为便利而有效,特别适于田间及育种工作,虽然带有一定的经验成分,但加以生化或数值分类的检验,即可弥补该法的不足,有助于澄清个别不够明确和错划的事例。因此,我们建议为求得最佳的分类系统,最好运用二种以上的方法,相互补充校正。

关键词: 栽培稻分类 形态 同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4567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