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云南省主要野生食用菌中重金属调查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云南主要野生食用菌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背景值,研究不同种类野生食用菌的重金属富集规律,为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25个县采集茶褐牛肝菌(Boletus brunneissimus)、皱皮疣柄牛肝菌(Boletus duriuscul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白牛肝菌(Boletus granulatus)、灰褐牛肝菌(Boletus griseus)、华丽牛肝菌(Boletus magnific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梭柄松苞菇(Catathelasma ventricosum)、变绿红菇(Russula virescens)、鸡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等12种野生食用菌共165个鲜样,分别采用硝酸-高氯酸湿式消解法和高压消解法对As、Cd、Hg、P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中As、Cd、Hg、Pb含量存在差异。其中,As平均含量为0.055-0.515mg·kg-1,最高的是松茸,最低的是华丽牛肝菌;Cd平均含量为0.039-1.280mg·kg-1,最高的是鸡菌,最低的是茶褐牛肝菌;Hg平均含量为0.015-0.608mg·kg-1,最高的是美味牛肝菌,最低的是干巴菌;Pb平均含量为0.272-1.782mg·kg-1,最高的是鸡菌,最低的是白牛肝菌。【结论】在这12种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As、Cd、Hg和P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背景值 食品安全

云南农田外来杂草及其危害现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来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当今生态和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农田外来杂草是农田杂草防除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作者根据1981~1985云南农田草害调查、1996~2001年云南农田草害补充调查,结合近年来农田杂草危害情况,报道云南农田中外来入侵杂草10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4种,云南省新分布种6种,以及这这10种杂草在云南的分布和危害情况。

关键词: 云南 农田 外来杂草 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防养蚕农药中毒的措施

云南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在很多蚕区,由于桑园规划不规范、环境原因不理想、人员素质较差等原因,在饲养过程中经常发生蚕儿农药中毒的现象,给蚕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云南省每年因此造成的养蚕损失在10%以上。因此,预防蚕儿农药中毒,也是养蚕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谋县蔬菜工厂化育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长江蔬菜 2010

摘要:云南元谋县位于东经101°05'~102°05'、北纬25°25'~26°07',海拔980~1400m。它东邻武定,南接禄丰、牟定;西南和西北紧靠大姚、永仁,正北与四川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石竹插穗及扦插苗冷藏效果初探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3℃条件下,采用3种包装,冷藏3个品种的香石竹扦插苗及插穗,经不同时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同等温度条件下,协调湿度尤为重要。冷藏插穗以无孔纸箱为好,冷藏苗以有孔纸箱和塑料箱为好。冷藏插穗及苗自身的质量极为重要,必须是健壮的、不带病的。3个品种以达拉斯冷藏效果最好,红橘次之,红宝石较差。冷藏插穗可极大地提高生根不整齐品种的生根整齐度。蘸生根粉后冷藏效果更明显。冷藏插穗扦插均比对照提早3~6 d生根,达拉斯蘸生根粉后冷藏扦插可提早12 d生根(晚秋)。冷藏100 d以内的种苗种植于大棚内成活率均在97%以上,但冷藏124 d的,缓苗时间延长,成活率下降。

关键词: 香石竹 插穗 扦插苗 冷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间作蚕豆锰营养及叶赤斑病发生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条件下4种施氮水平(N0、45、90、135 kg/hm2)对蚕豆锰营养和叶赤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与单作相比,蚕豆产量、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及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提高49.16%~87.77%,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提高16.27%~35.25%,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分别提高4.98%~27.75%。间作条件下,施氮也能显著提高蚕豆产量、开花期蚕豆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和分枝期、成熟期蚕豆叶中锰的浓度,其中施氮90 kg/hm2时最佳。在发病盛期,间作蚕豆叶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单作降低了15.75%和1.5%,而且与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9和-0.8751;同时高氮(N135 kg/hm2)和常规施氮(N90 kg/hm2)处理蚕豆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低氮(N45 kg/hm2)和不施氮(N0 kg/hm2)处理。

关键词: 施氮水平 间作蚕豆 锰营养 蚕豆叶赤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品种云引3号的引进及筛选

中国糖料 2010

摘要:云引3号是云南甘蔗研究所(YSRI)1999年从法国国际农艺研究合作发展中心(CIRAD)引进,经8年的试验筛选、种性研究而育成的早熟高糖丰产品种。蔗茎产量100.6t/hm2,比对照新台糖10号(CK1)增产7.6%,比桂糖11号(CK2)增产3.7%;甘蔗糖分15.52%,分别比CK1和CK2高1.24和1.50个百分点,含糖量为15.58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糖14.5%和12.4%。该品种适宜在云南及与云南自然气候条件相似的西南蔗区海拨1300m以下的水田及水浇地种植。

关键词: 甘蔗品种 云引3号 引进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中国糖料 2010

摘要:对严重影响云南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根据地下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甘蔗 地下害虫 发生危害特点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源保护区坡耕地种植不同类型牧草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源保护区16.5°坡耕地上,种植豆科、禾本科、菊科等多年生牧草,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玉米-小麦)。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牧草能有效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径流量、土壤流失分别比习惯种植减小27.6%~35.8%及41.8%~54.6%,氮磷钾养分流失比传统种植减少30.9%~41.3%,其中氮流失减少31.2%~39.4%,磷流失减少29.1%~39.2%。水土保持效果以种植禾本科牧草最好,菊科牧草稍差,豆科牧草及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效果居中。同时种植牧草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纯收益比习惯种植增加9.2%~15.0%,是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方式。

关键词: 水源保护 坡耕地 牧草种类 水土保持 养分流失

蚕业科技培训的方法与技巧

云南农业科技 2010

摘要: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部署的实施,西部地区桑园面积逐年递增。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迅速,至2009年底桑园面积达8万hm2,意味着大量的农民将接受蚕桑专业技术培训。蚕桑产业是集养殖和种植于一体的特殊产业,专业性强。所以在面对接受培训的农民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