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loning(模糊匹配)
91条记录
云南普通野生稻和地方稻WRKY45基因的克隆及转化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地方稻‘三磅七十箩’(SB70)和景洪普通野生稻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水稻WRKY4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经测序得到目的基因长约1.3kb,推导的氨基酸具有WRKY蛋白典型的保守区域WRKYGQK。经BLAST分析,与GenBank中不同栽培稻WRKY45基因的相似性在85%以上,但也存在一些核苷酸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其调控抗逆能力更强。构建该基因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0,重组克隆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云南栽培粳稻‘云资粳41号’中,经PCR鉴定获得24株转基因阳性植株。

关键词: WRKY45基因 克隆 载体构建 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抗逆相关基因ERF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茶叶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利用cDNA-AFLP技术所获得的茶树低温诱导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获得含完整编码区序列的茶树ERF基因cDNA克隆,其开放阅读框编码212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结构域AP2/ERF,与多种植物ERF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茶树ERF基因受低温、乙烯、脱水、NaCl等上调表达,最大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121.1、22.6、2.6和2.2倍。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茶树ERF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成熟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芽,而根和茎中表达量较低且相当,花和种子中表达极低。推测该基因在茶树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在组织中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

关键词: 茶树 ERF基因 基因克隆 qRT-PCR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蔷薇(Rosa multiflora)抗白粉病基因RmMlo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野蔷薇(Rosa multiflora)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叶片中获得了一个Mlo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RmMlo,GenBank登录号为JF31074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mMlo基因cDNA全长为1993bp,包含49bp的5′非编码区、243bp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1700bp编码567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蛋白质的C末端具有两个保守的MLO模体。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mMlo与拟南芥等双子叶植物的Mlo亲缘关系较近,相似性达90%以上。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RmMlo在感病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不表达,其表达模式与拟南芥的AtMlo有一定差别。

关键词: 野蔷薇 月季 白粉病 Mlo基因 克隆 组织特异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冷诱导基因RAV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利用cDNA-AFLP技术所获得的茶树低温诱导差异表达片段TDF,通过RACE方法获得含完整编码区序列的茶树RAV基因cDNA克隆,其开放阅读框编码361个氨基酸,包含两个保守的结构域AP2和B3,与多种植物RAV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RT-PCR分析表明,茶树RAV基因受低温、乙烯、NaCl等上调表达,最大表达量分别是诱导前的5.8、10.0和1.9倍。在成熟叶片、芽、嫩茎中RAV基因表达量相近,花蕾和嫩根中表达较低,而在种子中不表达。推测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受到严格控制以及在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茶树 RAV转录基因 基因克隆 qRT-PCR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云南省地方黄茧品种B黄2克隆的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蚕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CBP)是家蚕黄茧形成的关键因子。利用RT-PCR方法从云南省地方黄茧品种B黄2的5龄幼虫丝腺中克隆了编码CBP的基因cDNA序列。序列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克隆的CBP基因cDNA序列全长898bp,编码29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该序列与从日本黄茧品种N4的丝腺中克隆的编码CBP的基因(GenBank登录号:AB062740)序列相似性为10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CBP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质中的可能性最大。研究结果显示云南黄茧品种B黄2与日本黄茧品种N4的CBP基因CDS序列完全一致,编码蛋白也一样,证明黄茧品种B黄2的茧色不同于N4的茧色,并非是由CBP基因序列产生变异位点导致的,色彩的差异可能是受到黄茧系其它茧色形成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家蚕黄色茧 云南地方品种 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水稻(Oryza sativa)及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在过去的50多年中,通过广泛的遗传分析,已经鉴定了8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大量的数量抗性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其中,8个主效抗性基因及1个隐性部分抗性基因已被克隆。本文综述了迄今已鉴定及定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情况,根据基因的定位信息将这些基因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中;对抗性基因簇以及簇内基因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后基因组时代抗性基因克隆策略的变化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主效抗性基因 分子定位 分子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稻PRO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得到在水稻中特异性表达的脯氨酸氧化酶(PRO)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水稻的PROcDNA的最大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为1 428 bp,可编码476个氨基酸。该序列与NCBI网站上已发表的PRO基因100%相似。为了能进一步验证所克隆的序列是我们所需的目的基因,成功构建了PRO基因超表达载体和PRO基因干涉载体,便于导入水稻中进行基因的功能鉴定。

关键词: 香稻 脯氨酸氧化酶 基因 克隆 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雪莲果的组织培养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雪莲果无菌苗端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在1个培养周期中,外植体在MS+1.0mg/LBA+0.2mg/LNAA培养基中,不定芽诱导率达95%,1~5代平均繁殖倍数达3~4;无根苗在1/2MS+0.2mg/LIAA+0.2mg/LNAA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2%以上;试管苗移栽到腐质土、珍珠岩混合基质中30d,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

关键词: 雪莲果 组织培养 无性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淀粉酶基因(Bmamy2)的分子克隆表达特征和序列分析

蚕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淀粉酶在生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根据预测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一个家蚕淀粉酶基因(Bmamy2),获得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全长1 752 bp,编码583个aa)。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淀粉酶基因作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所克隆的Bmamy2基因是一个起源很早的拷贝,在细菌、果蝇、非洲蟾蜍、人和鸡等多种生物中存在与之同源的基因。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构域预测有2个起催化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发生突变,推测该基因可能失去了催化水解碳水化合物的功能。RT-PCR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中肠和脂肪体中表达,且在中肠中的表达丰度较高。

关键词: 家蚕 淀粉酶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抗稻瘟病Pi-ta~+等位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遗传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CR法从景洪直立紫杆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抗稻瘟病基因Pi-ta+的4672bp序列,该序列包含完整的编码框、内含子和终止密码子下游的331bp。所克隆的直立型紫杆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序列的编码区与已报道的日本栽培稻社糯(Yashiro-mochi)和元江普通野生稻相应序列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9.86%和98.78%。与社糯的Pi-ta基因相比,其编码区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并导致3个氨基酸残基的改变,而内含子区域有6个核苷酸差异。对该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其推导的氨基酸残基的918位为丙氨酸,属于稀有的抗稻瘟病的Pi-ta+等位基因。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Pi-ta+基因因其编码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社糯有所不同,推测其抗病能力大小和抗菌谱可能与社糯的Pi-ta基因不同。直立型普通野生稻中Pi-ta+等位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改良栽培稻抗病能力提供了前期物质基础。

关键词: 景洪直立型普通野生稻 Pi-ta+等位基因 基因克隆 DNA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