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yield(模糊匹配)
623条记录
青稞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海拔青稞(Hordeum vulgare L.)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计算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青稞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的实粒数、千粒重在每个品种中差异都明显;玉龙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和产量的增加;千粒重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实粒数、产量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

关键词: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产量 有效穗 实粒数 千粒重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措施对云科粳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栽培措施(移栽密度、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云科粳5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设置4个氮肥施用量(N 0、150、240、330 kg/hm2)和4个移栽密度(24万、30万、36万、42万苗/hm2)处理,测定稻谷产量性状、叶片SPAD值、糙米率、直链淀粉、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质、胶稠度等,探究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粳稻云科粳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0~330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明显增加,高氮条件下个体分蘖数最高,达18.80个/穴;而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分蘖逐渐降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各施氮量处理下,移栽密度为24万苗/hm2获得最高产13308 kg/hm2.云科粳5号在240 kg/hm2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合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随着氮肥用量逐渐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整体呈增加趋势,36万苗/hm2移栽密度在各施氮量下精米率整体较高,最高达75.10%.整精米率在高氮和高密度下偏高,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在240 kg/hm2和330 kg/hm2高施氮量下较高,说明高氮肥会增加米质的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结论]在施氮量240 kg/hm2和移栽密度24万苗/hm2组合下,云科粳5号产量最高达13308 kg/hm2,米质综合判定二级,为最优组合,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移栽密度 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检验检测报告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代食品 2022

摘要:农产品检验检测报告是农产品检测机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最终体现.为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报告质量,本文从农产品检验检测报告编制和审核、合同评审环节以及检测数据的原始记录3个方面,查找农产品检验检测报告中的常见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了分类设计检测报告模板、有效落实双三级审核制度、提高机构人员责任心、实施分类培训以及运用信息化技术健全和优化软件系统4项对策,以期有效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报告质量,降低机构风险.

关键词: 检验检测报告 合同评审 原始记录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农艺性状及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

农学学报 2022

摘要: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关键词: 木薯 农艺性状 品质 海拔梯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切分方式对鲜切黄瓜贮藏品质与微生物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黄瓜为试材,分别将黄瓜切分为丁状、段状和片状,在4℃条件下贮藏,研究了不同切分方式对鲜切黄瓜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鲜切黄瓜的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鲜切黄瓜的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切丁的鲜切黄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速率与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微生物指标的上升速率最大,受损程度大,更易衰老.与切段方式相比,切片方式更有利于延缓鲜切黄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下降与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以及微生物数量的上升.贮藏第8天,切段与切丁的鲜切黄瓜菌落总数指标均已达到销售极限,切片的鲜切黄瓜的菌落总数已接近销售极限.总的来说,切片方式更利于黄瓜的贮藏.

关键词: 黄瓜 切分方式 品质 微生物 鲜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烤烟轮作体系中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及钾肥减量对烤烟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烤烟-油菜轮作体系下,探讨油菜秸秆还田对烤烟化学钾肥减量的潜力,研究秸秆还田后烤烟钾肥的利用效率,为该轮作体系下秸秆资源化利用及钾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试验针对一年两熟制的烤烟-油菜轮作模式,以K326品种烤烟和油菜秸秆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N、P、K化肥用量和秸秆直接还田(S)和腐熟后还田(DS)8个处理:(1)NP;(2)NPK(对照);(3)NP+85%K+S;(4)NP+70%K+S;(5)NP+55%K+S;(6)NP+85%K+DS;(7)NP+70%K+DS;(8)NP+55%K+DS,分析不同处理对烤烟产量产值、钾素吸收量、钾肥利用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减施钾肥30%处理烤烟产值最高,两年产值分别为78662元hm—2和81071元hm—2.秸秆腐熟后还田处理的烤烟钾素吸收总量要高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秸秆腐熟后还田减施钾肥30%处理最高.两种还田方式连续秸秆还田后,有利于提高钾肥利用率,秸秆腐熟后还田处理的钾肥利用率高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在减施化学钾肥15~30%时,土壤钾素盈余仍高于对照处理,最高为秸秆直接还田减施钾肥15%处理.[结论]在烤烟-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腐熟后还田均可减少烤烟季化学钾肥投入量30%,采用秸秆腐熟还田烤烟的产量产值和钾肥利用率等均要好于秸秆直接还田.

关键词: 油菜 烤烟 轮作 产值 钾肥利用率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稻品种产量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水稻生产氮肥利用效率,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对环境污染,并为水稻大面积生产选择氮高效率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利用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衰减指数作为鉴评方法,筛选出的氮高效率品种进入区试而审定的20个杂交中稻品种及对照品种宜香2115(迟熟品种)和辐优838(中熟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品种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其衰减指数、产量、地上干物重、收获指数与氮素利用效率等研究指标。【结果】中迟熟品种13个、中熟品种7个,与区试对照品种相比,叶绿素含量(SPAD值)衰减指数、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干物重生产效率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分别显著提高14.22%~54.32%、2.58%~8.35%、2.59%~8.51%、3.80%~19.02%和5.62%~25.73%,其中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干物重生产效率、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分别与SPAD值衰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0.828**~0.941**)。进一步证明在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利用水稻叶片SPAD值衰减指数鉴评氮素利用率是完全可行的。20个审定品种中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较高的迟熟品种有内6优103、内6优1787,中熟品种为德优润禾、渝糯653、内香优1025,可作为大面积重点推广氮高效率品种。【结论】可将收获指数作为氮高效利用品种的初步筛选方法。

关键词: 杂交中稻 SPAD值衰减指数 产量 收获指数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市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云南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了探索芒市地区适宜的稻鱼共作模式,文章对芒市地区6种不同稻鱼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种稻鱼共作模式的稻谷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投喂饵料有利于提高鱼的增产率,但是增加了生产成本.Y2模式(投放225 g·尾-1鱼苗600 kg·hm-2,不投喂鱼食)和Y4模式(投放375 g·尾-1鱼苗600 kg·hm-2,投喂鱼食)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较好;与对照相比,Y2模式稻谷增产29.15%,经济效益增收93.34%,Y4模式稻谷增产16.12%、经济效益增收64.91%.这2种稻鱼共作模式适合当地推广应用,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关键词: 稻鱼共作 经济效益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旱坡地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旱坡地宿根甘蔗生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炭的响应,揭示生物炭改良宿根甘蔗土壤的微生态机制,为缓解甘蔗连作障碍、宿根蔗病害及生物炭在甘蔗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旱坡地宿根甘蔗(种植第4年,1年新植3年宿根)为试验材料,设2个处理:不施用生物炭对照(CK)和施用生物炭处理(3 t/ha),分析生物炭对宿根甘蔗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P<0.05,下同),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施用生物炭还可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单元(OTUs)总数,对土壤中各优势细菌门、细菌属相对丰度影响不大,但降低了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及淀粉藻(Amyloflagellula)和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及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相对丰度。在甘蔗生长方面,施用生物炭可显著降低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使甘蔗产量显著提高5.2%。【结论】施用生物炭可改良甘蔗土壤,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宿根甘蔗抗梢腐病能力,提高旱坡地宿根甘蔗第4年产量

关键词: 甘蔗 生物炭 土壤 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梢腐病发病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条件下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特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态条件和施氮水平及其互作对氮高效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稻区不同施氮水平下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9年在四川省大邑县(弱光寡照)和云南省永胜县(光温充足)两个生态点进行,以西南地区大范围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氮(N0)、低氮120 kg/hm~2 (N120)和高氮180 kg/hm~2 (N180) 3个施氮水平,副区为10个品种。分别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干物重,计算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量,于收获后测定水稻产量。【结果】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特性为生态条件、施氮水平、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在N120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4.68%,永胜点德优4923在N120施氮水平下的产量比N180提高113.4 kg/hm~2,结合产量和GGE模型分析,大邑生态点宜香优1108为低氮高效型,晶两优534和F优498为高氮高效型;永胜点德优4923为低氮高效型,中优295和丰优香占为高氮高效型。氮高效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特征因生态条件和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大邑低氮高效型品种产量主要来自拔节前干物质的积累和抽穗前光合产物的转化,产量优势在于足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移栽至拔节期的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0.70**)和有效穗数(r=0.41*)呈显著正相关;大邑生态点高氮高效型品种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产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r=0.56**)和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r=0.3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永胜低氮高效型品种干物质积累特征在于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较高,千粒重较同处理平均值提高13.61%;永胜高氮高效型品种具有拔节至抽穗期高群体生长率的物质生产特性,产量优势在于较高的每穗颖花数,该点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生长率与产量(r=0.60**)和每穗颖花数(r=0.68**)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大邑等弱光寡照地区,低氮高效型品种应保证前期较高的生长速率和穗前干物质转化对籽粒的贡献率;高氮高效型品种应保持抽穗后高群体生长率并增加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在永胜等光温充足地区,拔节至抽穗期较高的群体生长率是低氮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品种共同的物质生产特征。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氮肥 干物质生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