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家蚕发育整齐有四招

农家科技 2010

摘要:1.控制日眠。控制日眠的关键是确保温度。一龄食桑温度为28℃,眠中温度为26.5℃;二龄食桑温度为27.5℃,眠中温度为25℃;三龄食桑温度为25℃,眠中温度为24℃。自收蚁之日起(第一天),上午8时收蚁,约到第四天16时二龄饷食(给桑),第七天21时三龄饷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研究

长江蔬菜 2010

摘要:在室内常温条件下饲养甜菜夜蛾,对昆明地区甜菜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在昆明地区可周年发生,全年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主要为害时期为3~9月,全年以第2~5代发生量最大,最短历期34d,最长76d,食物及温湿度是各代历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温和高湿对其发育均有限制作用。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龙胆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中药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3个方面总结了关于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龙胆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有效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套袋材料对帕拉英达单果重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2010

摘要:通过套袋对帕拉英达芒单果重的影响进行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规格和不同材质的袋子,进行适时套袋后,套袋果实在同一套袋期内都能提高果实单果重,其中处理1(外复合内黑大袋)能显著和极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处理2(白色单层袋)、处理3(外复合内黑小袋)、处理4(赤牛涂黑内黑袋)不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因此在套袋时应根据商品性要求综合考虑选择适宜材质和规格的袋子进行。

关键词: 帕拉英达 套袋 单果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热区柑桔套种香叶天竺葵技术

云南农业科技 2010

摘要:为了提高云南热区柑桔种植区土地利用率,实施柑桔套种香叶天竺葵的栽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果树幼龄期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每年每公顷可增加经济收入12万元左右,为果树套种香料作物提供了可行的栽培模式,该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柑桔 香叶天竺葵 套种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斛及其栽培技术

科技信息 2010

摘要:石斛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一些石斛还是名贵的中药材,本文介绍了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及种苗繁殖、植株栽培、病害防治等石斛栽培技术。

关键词: 石斛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市,2002和2003年对中国和韩国筛选出的4个水稻(Oryza sativa)高产品种进行了生长速率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和温带的两种生态条件下水稻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相近,但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生长速率分别比温带条件下高3.06t·hm-2和7.09g·m-2·d-1,产量高50.75%和生长速率高58.2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亚热带条件下,移栽到移栽后20d、孕穗到抽穗的生长速率的增加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移栽到移栽后20d的生长速率影响最大,抽穗后20d生长速率的增加能增加水稻产量,但不显著。在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穗肥=0%∶50%∶30%∶20%的氮肥施用方式和稀植(30cm×14cm)条件下获得该生态区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9.26t·hm-2、19.53g·m-2·d-1;在温带条件下,移栽到抽穗的生长速率的增加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移栽后21d到孕穗的生长速率影响最大,抽穗后20d生长速率的增加反而减低水稻产量,但不显著,氮肥施用方式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穗肥=50%∶20%∶30%∶0%和密植(20cm×14cm)条件下获得该生态区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6.31t·hm-2、12.00g·m-2·d-1。

关键词: 环境 生长速率 叶面积指数 产量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有机茶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初探

中国植保导刊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有机茶园指符合有机农业要求,按有机方式种植,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强调应用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技术,不使用化肥、化学合成农药、基因工程改良的品种,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颁证的茶园[1]。到2008年12月30日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园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表层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通过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荔枝园内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表层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灌水后1~40 d,树盘未覆盖和行间清耕的土壤表层含水量比树盘覆盖和生草覆盖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快,灌水40 d土壤表层水分含量树盘覆盖>生草覆盖>树盘未覆盖>行间清耕。荔枝园的空气温度与湿度成负相关,与4个处理土壤表层含水量成显著负相关;空气湿度与4个处理土壤表层含水量成正相关。

关键词: 荔枝园 耕作模式 土壤表层含水量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良蔗糖衬垫法提取苎麻mtDNA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苎麻组织中含有较多的酚类、粘状物及黄酮类等次生代谢物质,其mtDNA的提取比较困难。本实验中采用蔗糖衬垫法提取苎麻mtDNA。提取过程中往缓冲液中加入抗氧化性物质来减轻DNA的褐变;同时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过程中加入高盐溶液,用以去除多糖;且采用擦镜纸而不是纱布过滤可提高mtDNA的得率。mtDNA的ISSR检测结果表明,蔗糖衬垫法提取mtDNA时,辅助加入抗氧化剂和高盐溶液效果较好。

关键词: 苎麻 mtDNA提取 蔗糖衬垫法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