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学报
》
2007
摘要:以香叶天竺葵的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MS+BA 2.0 mg/L+NAA 0.3 mg/L既适合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也适合于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培养基1/2MS+BA 0.5 mg/L+NAA 0.7 mg/L为生根诱导的最佳配方。组培苗的过渡成活率可达到90%以上。
关键词:
香叶天竺葵
嫩茎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分化增殖
生根诱导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组织培养是花卉种苗快繁的重要手段。现就多年从事花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及规模化生产组织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工作经验,论述组培中污染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关键词:
花卉
组织培养
污染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理百合的鳞片切块为外植体,置于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BA1.0mg/L+GA1.0mg/L+NAA0.1mg/L,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诱导不定芽结小鳞茎的培养基为MS+NAA1.0mg/L。
关键词:
大理百合
鳞片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广东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以带有CMV病毒的东方百合栽培品种Siberia鳞茎为外植体,常规消毒后在MS+BA 1.0 mg/L+NAA0.5 mg/L培养基中培养成苗,热处理后剥取较大的茎尖(0.4~0.6 mm)进行培养,待茎尖长成植株后再次剥取较大茎尖进行二次脱毒,经检测脱毒率可达80%。研究结果表明,茎尖二次脱毒培养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脱毒率高。
关键词:
百合
茎尖
组织培养
脱毒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以未萌发的腋芽为外植体,对树莓栽培品种红宝玉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MS+6-BA0.5mg/L+NAA0.2mg/L为较佳的启动培养基;MS+6-BA 2.0mg/L+NAA0.2mg/L为较佳的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阶段,试管苗在1/2MS+IBA1.0mg/L+细沙+珍珠岩的培养基上生根情况较好,且炼苗及移栽较方便。
关键词:
红宝玉
组织培养
腋芽
细沙
珍珠岩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用5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对非洲菊叶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对褐化影响最重和最轻的分别是Fe盐加倍和1/2MS培养基。并对影响非洲菊叶片组培褐变中的几个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褐化程度加深POD活性有下降趋势,PAL活性和总酚含量有上升趋势。为防止褐化,应在POD活性下降和PAL活性及总酚含量上升前加入抑制褐化的试剂。
关键词:
非洲菊
组织培养
褐化
POD
PAL
总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以未萌发的腋芽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对黑莓进行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未萌发的腋芽是最佳的外植体,MS+6-BA 1.0 mg/L+NAA 0.2 mg/L为最适的增殖培养基;随后将产生的不定芽转到1/2MS附加6-BA 1.0 mg/L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良好,移栽存活率达90%以上。
关键词:
黑莓
组织培养
腋芽
茎段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用拟婆婆纳幼嫩茎尖作为外植体获得了无菌植株,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对拟婆婆纳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BA 1 MG/L+NAA 0.1 MG/L是理想的诱导培养基,MS+BA 0.1 MG/L+NAA 0.1 MG/L是适宜的增殖培养基,繁殖系数在20 D后可达4.3,平均苗高可达1.5 CM,且叶色油绿;MS+NAA 0.3 MG/L+IAA 0.1 MG/L是有效的生根培养基,其生根率在20 D时可达100%.将已生根的瓶苗置于室外自然光线下培养7 D后移栽过渡,在腐殖土:珍珠岩比例为3:1时,成活率可达96%.
关键词:
拟婆婆纳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外植体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组织培养是植物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对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
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