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control(模糊匹配)
195条记录
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防治甘蔗凤梨病田间药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甘蔗凤梨病防治药剂,寻求最佳使用技术方法,结合新植蔗下种,采用蔗种单芽包衣、双芽包衣、双芽浸种等3种方式对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防治甘蔗凤梨病效果进行田间评价。结果表明,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蔗种双芽包衣和双芽浸种2种处理都能有效防治甘蔗凤梨病。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 942~1605 mL/hm2蔗种双芽包衣防效为58.69%~61.20%、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 1000~1500倍液蔗种双芽浸种处理防效为51.51%~54.70%,明显优于对照农药50%多菌灵WP,且对甘蔗安全。甘蔗凤梨病高发区,可结合当地甘蔗生产实际,于甘蔗下种期,采用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防治甘蔗凤梨病,蔗种包衣处理剂量以942 mL/hm2为宜,蔗种浸种处理药液浓度以1500倍为宜。

关键词: 28.7%精甲霜灵·咯菌腈·噻虫嗪FS 甘蔗 凤梨病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伯利亚龟象生活史及田间化学防治试验初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就2013年在内蒙古赤峰市荞麦田突然大量发生的西伯利亚龟象的生活史及习性、危害特点以及田间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龟象以成虫在土壤表层越冬,第二年5月下旬出土危害,6月中、下旬交配产卵直到9月上、中旬。幼虫蛀茎危害,成虫取食叶片、嫩茎和嫩梢,并能作短距离飞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拌种,施用两周后对西伯利亚龟象的防效可达95%,八周后防效高达98%,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以及辛硫磷+噻虫嗪拌种也会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 西伯利亚龟象 荞麦 生活史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划分为基础,从栽培条件、种薯来源、气候条件、防控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大春一季作物种植区、滇中马铃薯多季作物种植区、滇南马铃薯冬播一季作物种植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概述了采取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晚疫病 发生 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檬红锈藻病为害与药剂防治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柠檬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cas Karst)是造成柠檬树未老先衰,柠檬减产的一种枝干病害,在云南省柠檬产区发生普遍,且为害较重。通过不同龄期柠檬植株和枝干对红锈藻病的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红锈藻病在柠檬植株定植2~5年发病,以定植3~4年发病最重,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72.20%和84.27%;柠檬枝干2~5年生均发病,发病率为100%,以2、3年生枝干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2.56%和87.68%;定植1年植株和1年生枝干均不发病。9种杀菌剂的大田筛选试验表明:75%百菌清和46%氢氧化铜的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2 d的防效分别为56.79%和48.47%,施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100%和75.19%。但46%氢氧化铜等铜制剂与其他杀菌剂、杀虫剂混合使用时易造成柠檬幼果药害。

关键词: 柠檬 红锈藻病 枝干 杀菌剂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瑞丽柠檬园红蜘蛛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摘要:在云南省瑞丽市进行了柠檬园红蜘蛛的消长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柠檬红蜘蛛主要在11月至次年1月发生,其发生量在1月中旬达到高峰(2500~3000头/株);红蜘蛛在树冠北方、南方的发生量较多;柠檬园红蜘蛛的发生和为害与温度、湿度、食料、施肥、施药等因素关系密切;在7种供试药剂中,以4%螺螨酯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73%炔螨特乳油对红蜘蛛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柠檬的嫩梢、花和幼果安全无害。

关键词: 红蜘蛛 柠檬 消长规律 药剂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蓝莓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

植物保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云南蓝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危害情况,于2008-2012年对云南省5个蓝莓主栽区的蓝莓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危害蓝莓的病虫害23种,其中真菌病害7种,病毒病害3种,生理性病害3种,虫害10种。在系统调查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蓝莓的缺铁症和斑喙丽金龟为当前防治的主要对象,并对其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作了概述。

关键词: 蓝莓 云南 病虫害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为了避免家蚕微粒子病大规模暴发,从而影响蚕桑生产,通过对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产实际而提出的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即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防微工作,认真贯彻技术要求,加强淘汰,切断传播源,科学用药,严格消毒防病,净化养蚕环境,确保桑叶无毒,促进增产增收。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病 病因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灯盏花锈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云南农业科技 2013

摘要:用15%三唑酮WP 800倍液、75%百菌清WP 400倍液、25%腈菌唑EC 8 000倍液、50%硫磺SC 400倍液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防治灯盏花锈病。结果表明,25%腈菌唑EC 8 000倍液和15%三唑酮WP 800倍液在发病初期施药,间隔10 d后再喷防1次,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药剂,且对灯盏花安全,生产中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此2种药剂防治灯盏花锈病。

关键词: 三唑酮 腈菌唑 灯盏花锈病 防治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魔芋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摘要:魔芋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三高产业,通过分析种植魔芋的风险,提出控制种植魔芋风险的有效途径,为种植魔芋的投资人提供一些参考意见,避免不必要的人为损失。

关键词: 魔芋 风险分析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桑园内茶黄螨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蚕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种作物的害虫。于2012~2013年调查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内茶黄螨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并分别采用5种药剂对茶黄螨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茶黄螨主要在4月上旬~5月中旬和7月上旬~9月上旬2个时期危害桑树的嫩梢、嫩叶,25~30℃、相对湿度60%~80%的温暖潮湿环境适宜茶黄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一区域不同桑品种受茶黄螨的危害程度不同,10个供试桑品种被害率最高的为云桑2号,达91.4%,而盛东1号、强桑1号和云桑4号3个桑品种全年均未出现明显被害症状;40%辛硫磷、10%溴虫腈、73%克螨特、0.5%阿维菌素、10.8%阿维·哒螨灵均对茶黄螨有杀灭作用。结合云南省的养蚕生产布局,建议在收蚁前10~15 d使用73%克螨特2 000倍稀释液对桑树进行喷施,同时做好桑园周围蔬菜、水果种植园内的茶黄螨防治工作;在易发生茶黄螨危害的蚕区,新建桑园可种植对茶黄螨具有较强抵抗力的桑品种。

关键词: 桑树害虫 茶黄螨 发生时期 桑品种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