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Ypt1靶标的非洲菊隐地疫霉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丽花 1 ; 孙爱青 1 ; 张艺萍 1 ; 许凤 1 ; 杨秀梅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洲菊;隐地疫霉;Ypt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通报

ISSN: 0253-2654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9 期

页码: 3658-36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背景】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 P.)是一种可危害多种植物且危害症状较为严重的检疫性病原卵菌,在世界范围内危害严重。【目的】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能定量分析P. cryptogea携带情况的高效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隐地疫霉Ypt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优化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和退火温度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反应体系和条件,利用最优反应条件构建标准曲线及检测体系,并验证检测体系的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结果】综合考虑Cq值、最终荧光信号值(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s,RFU)和经济角度,优化后的隐地疫霉荧光定量PCR最佳退火温度为60℃,上、下游引物浓度均为20μmol/L,探针浓度为10μmol/L;所建立的标准曲线为y=-3.323x+40.767,相关系数(R2)为0.998,扩增效率(E)为99.9%,相关性好、扩增效率高;对其他8种常见卵菌及真菌均无扩增曲线,表明所设计的引物探针组合特异性强;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最低检出限为1 copy,最低稳定检出限为10 copies,较常规PCR技术的灵敏度提高了10-100倍;同浓度批组内和批组间重复性试验Cq值标准差为0.04-0.13,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为0.20%-0.58%,重复性及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结论】基于Ypt1靶标建立了非洲菊隐地疫霉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可高效特异地鉴别出疫霉属中广泛侵染非洲菊的隐地疫霉病菌,对于口岸通关和田间隐地疫霉的快速高效检测,尤其是原原种、原种等核心材料的痕量病原菌的检测鉴定和病害早期精准诊断,以及有效防控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

  • 相关文献

[1]基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兰花环斑病毒方法的建立. 孙爱青,王丽花,杨秀梅,许凤,张艺萍,苏艳. 2023

[2]非洲菊品种间杂交主要观赏性状在F1代的遗传表现. 李绅崇,吴丽芳,李淑斌,蒋亚莲,杨春梅. 2006

[3]TaqMan探针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步检测兰花中的建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 孙爱青,王丽花,张艺萍,杨秀梅,许凤,苏艳. 2024

[4]非洲菊叶外植体组培中影响褐化因素及机理初探. 夏小环,王静,尹梅,陈志伟,陈善娜. 2006

[5]非洲菊单倍体植株的生长特性初报. 单芹丽,阮继伟,吴丽芳,张松,汪国鲜,李绅崇,杨春梅. 2016

[6]GPAT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非洲菊的遗传转化. 尹梅,程在全,夏小环,张伟媚,陈善娜. 2007

[7]施肥过量对无土栽培非洲菊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单芹丽,李绅崇,汪国鲜,吴丽芳,阮继伟,余蓉培,曹桦,杨春梅,蒋海玉. 2018

[8]非洲菊单倍体植株生根研究. 单芹丽,李绅崇,吴丽芳,余蓉培,李帆,吴旻,阮继伟,汪国鲜,杨春梅. 2019

[9]非洲菊单倍体移栽苗培育的关键技术. 单芹丽,汪国鲜,吴旻,吴丽芳,方洪兵,李绅崇,杨春梅. 2020

[10]非洲菊CAD基因的克隆及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 郭烨,李绅崇,王星淇,樊玥,武欢,卢珍红,杨春梅,程春振. 2021

[11]小细胞团为受体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非洲菊基因转化体系. 叶华,陈善娜,陈苇,李劲峰,李根泽,王敬乔. 2006

[12]利用卡那霉素筛选非洲菊转基因植株的技术研究. 张宝琼,范眸天,屈云慧,于丽霞,李涵. 2009

[13]PBI121/GPAT质粒的构建及对非洲菊转化. 尹梅,程在全,夏小环,陈志伟,陈善娜. 2009

[14]基因型和预处理对非洲菊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单芹丽,李绅崇,王继华,吴丽芳,汪国鲜,王丽花,吴旻,杨春梅. 2015

[15]昆明地区非洲菊疫病的PCR技术检测. 冯光恒,王继华,王丽花,毕云青. 2004

[16]不同尿素施用量对非洲菊苗期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段玉云,桂敏,曾黎琼,程在全. 2008

[17]非洲菊良种保持及繁育技术. 李绅崇,蒋亚莲,吴丽芳,曹桦. 2008

[18]一种新的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非洲菊基因转化受体体系. 叶华,朋金娥,程在全,陈善娜,黄兴奇. 2004

[19]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非洲菊生根的影响. 单芹丽,杨春梅,李绅崇,王继华,屈云慧,汪国鲜,蒋海玉. 2014

[20]非洲菊新品种高效繁殖和生产技术研究. 吴丽芳,李绅崇,杨春梅,蒋亚莲,张艺萍,王继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