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收获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方志存 1 ; 高欣欣 1 ; 李美蓉 2 ; 邹俊云 2 ; 武彩英 2 ; 旗尔 2 ; 郭家文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2.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甘蔗;机械收获;农艺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糖料

ISSN: 1007-2624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5 期

页码: 6-8

摘要: 以勐海蔗区主栽品种粤糖03-393、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德蔗03-83为研究对象,调查这些品种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对宿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糖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品种粤糖03-393机械收获后其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产量等均高于人工收获,糖分含量比人工收获的低近0.4个百分点;与人工收获相比,粤糖03-393机械收获的株高、单茎重和产量比其它品种增加幅度大,有效茎和茎径的增加幅度也排在第二。因此,在调查的4个品种中,粤糖03-393比较适合机械化收获。

  • 相关文献

[1]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地下芽库及成苗的影响研究. 高欣欣,赵培方,刘高源,刘少春,郭家文. 2021

[2]机收时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破蔸率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赵培方,代俊杰,刘高源,高欣欣,杨丽涛,李杨瑞,郭家文. 2017

[3]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 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 2018

[4]不同种植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方志存,高欣欣,李美蓉,邹俊云,武彩英,旗尔,郭家文. 2016

[5]云瑞甘蔗种质资源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及农艺性状分析. 田春艳,桃联安,周清明,俞华先,孙有芳,董立华,安汝东,边芯,郎荣斌,张钰,吴才文,经艳芬. 2020

[6]引进甘蔗种质工艺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赵俊,吴才文,赵培方,夏红明,暂逢刚. 2012

[7]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初析. 刘洋,刘新龙,苏火生,刘洪博,姚艳丽,苏俊波. 2013

[8]甘蔗新品种云蔗05-596机械收割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桃联安,经艳芬,周清明,安汝东,俞华先,冯蔚. 2018

[9]191份云南野生甘蔗种质资源采集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超华,陈学宽,毛钧,赵培方,赵俊,赵勇,林秀琴,孔春艳,陆鑫. 2023

[10]甘蔗品种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陆鑫,王丽萍,陈学宽,吴才文. 2006

[11]机械化收获对宿根蔗衰退的影响及改进技术研究进展. 高欣欣,刘高源,刘少春,郭家文. 2017

[12]甘蔗新品种种植模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樊仙,张跃彬,石红军,郭家文,白志刚,李春燕. 2016

[13]氮磷钾在甘蔗体内的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郭家文,张跃彬,崔雄维,刘少春,刀静梅,樊仙. 2012

[14]重金属铜在甘蔗体内的吸收及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郭家文,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 2010

[15]粤糖甘蔗新品种高产种植模式研究. 樊仙,张跃彬,郭家文,石红军,李春燕,白志刚. 2015

[16]不同施氮水平对云蔗03-19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樊仙,刀静梅,时利明,刘少春,高欣欣,张跃彬. 2013

[17]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早熟高糖甘蔗‘云蔗05-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俞华先,经艳芬,安汝东,郎荣斌,边芯,周清明,田春艳,孙有芳,桃联安. 2018

[18]甘蔗引进品种与云割F_3亲本遗传力与配合力分析. 郎荣斌,边芯,孙有芳,董立华,桃联安,安汝东,周清明,俞华先,杨李和,经艳芬. 2018

[19]甘蔗间作种植方式研究进展. 崔雄维,张跃彬,刘少春,郭家文. 2009

[20]螯合态牌甘蔗专用肥田间肥效试验. 黄应昆,李文凤.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