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两系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适应性AMMI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久 1 ; 卢义宣 1 ; 辜琼瑶 1 ; 刘晓利 1 ; 李华慧 1 ; 黄平 1 ; 奎丽梅 1 ; 徐开荣 1 ; 刘义富 1 ; 吴云龙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云南;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生态型;适应性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0 年 S1 期

页码: 139-1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3个不同籼粳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95076S(粳型)、培矮64S和蜀光612S(籼型)为测验系,分别与来自云南不同海拔的15个籼粳类型育成种和恢复系按NCⅡ配制出45个F1(3×15)杂交组合。在云南省石屏县(海拔1 000 m,籼稻区)、弥勒县(海拔1 450 m,籼粳交错区)、玉溪市(海拔1 650 m,粳稻区)3个试点进行多点试验,用AMMI模型分析单株产量的稳定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V23在石屏和玉溪都表现较好;在弥勒V12、V10和V32等3个组合可以继续扩大示范;V32适宜在玉溪种植;在石屏V36表现较好。因此,推荐V12和V23等2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V10、V32、V20和V36等4个组合进入省级区试预备试验。单株产量试验资料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3%和49.17%,两者变异累计达到82.17%,说明基因型受环境的影响较小,3个试点均能让基因型充分表现出产量潜力。

  • 相关文献

[1]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在云南种植适应性分析. 张美华,符明联,余绍伟,贺斌,李云波. 2012

[2]几个不同省份来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云南的适应性初探. 吕永刚,李小林,邓伟,张锦文,程卯,年伟,徐雨然,谷安宇,叶昌荣,安华,吕莹,鲁志良. 2018

[3]外引鹰嘴豆云南适应性评价. 于海天,杨峰,王丽萍,吕梅媛,牛文武,唐永生,何玉华. 2019

[4]引进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评价. 杨琼芬,李先平,卢丽丽,包丽仙,白建明,何云昆,隋启君. 2009

[5]中国主栽蓖麻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 王沛琦,胡尊红,杨谨,张锡顺,严洪斌,刘旭云,胡学礼. 2017

[6]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技术创新探讨. 涂建,卢义宣. 2008

[7]双亲主要性状在低纬高原两系杂交稻高纯高产制种技术中的研究. 涂建,奎丽梅,黄平,陈忆昆,董阳均,刘晓利,李华慧,卢义宣,杨久. 2016

[8]高产优质两系杂交稻云两优144的选育及其在越南北部的试验试种研究. 刘晓利,涂建,奎丽梅,辜琼瑶,李华慧,陈忆昆,卢义宣,黄平. 2015

[9]云南两系杂交稻优势生态型研究. 杨久,卢义宣,李自超. 2006

[10]云南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初探. 钱建宁. 2002

[11]云南甘蔗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 范源洪,陈跃,杨清辉,张跃彬,陈学宽,吴才文. 2004

[12]粉虱传双生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 张仲凯,丁铭,方琦,彭潞波,张丽珍,赵永昌. 2002

[13]CIP马铃薯资源在云南的评价、利用及前景. 杨万林,隋启君. 2005

[14]云南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建设探讨. 李露,钱金良,刘振环. 2001

[15]云南反季马铃薯产业发展及育种对策. 杨万林,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 2006

[16]云南高产环境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特性浅探. 袁平荣,杨从党,周能,孙有泉,贺庆瑞,朱德峰,应继锋,S.Peng,黄庆宇. 1999

[17]云南省第8套(2002—2003年)甘蔗品种区试总结与分析. 陈学宽,范源洪,刘家勇,杨洪昌,吴才文. 2004

[18]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19]云南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研究. 于亚雄,杨延华,陈坤玲,刘丽,杨金华,胡银星,徐俊萍,程耿,余荣芝. 2001

[20]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云南茶业更上一层楼. 张俊.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