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生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树明 1 ; 曾亚文 1 ; 王荔 2 ; 张素华 1 ; 杜娟 1 ; 杨涛 1 ; 普晓英 1 ; 杨晓梦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2.云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水稻;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生化鉴定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4 年 29 卷 S1 期

页码: 262-2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建立鉴定水稻孕穗期耐冷种质资源的生化指标,以云南孕穗期耐冷标准品种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和半节芒及粳稻近等基因系(十和田4//丽江新团黑谷/十和田)的BC4F8、BC4F9群体105个家系及亲本为材料,在大田冷水胁迫及正常温度条件下,连续在2011年和2012年于水稻孕穗期分别测定剑叶、花药和籽粒的26个生化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逐步回归分析和K-means聚类法进行指标筛选及耐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剑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叶绿素c、POD活性、游离氨基酸,以及剑叶和花药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CAT活性、抗坏血酸、游离脯氨酸和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蛋白质和γ-氨基丁酸含量对耐冷性影响显著,可作为穗期耐冷性鉴定综合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获得低温胁迫下以剑叶、花药和籽粒中各生化性状为对象的综合耐冷D值,用K-means聚类法对各D值进行联合聚类,可将丽江新团黑谷NILs的105个株系划分为3类,其中强耐冷株系32株,中度耐冷10株,弱耐冷63株。

  • 相关文献

[1]水稻粳掉3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树明,李玉萍,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黄兴奇,程在全,朱广彬. 2007

[2]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刘昆,凌青. 2006

[3]低温胁迫下粳稻近等基因系形态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间的关联性. 杨树明,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杜娟,张素华,杨晓梦. 2015

[4]极端冷害下粳稻穗期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相关分析. 桂敏,申时全,曾亚文,杜娟,普晓英,张浩,林良斌. 2005

[5]粳稻孕穗期耐冷性NILs的形态评价和分子验证. 桂敏,曾亚文,杜娟,普晓英,申时全,杨树明,张浩. 2006

[6]粳稻孕穗期耐冷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申时全,普晓英,杜娟,桂敏,曾亚文. 2006

[7]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杨树明,张素华,杜娟,杨涛,普晓英,杨晓梦,曾亚文. 2015

[8]最优分辨系数和主成分分析在烤烟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LI Wei,李伟,WANG Chao,王超. 2017

[9]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易加洪,任雪莲. 2008

[10]水稻丽粳2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耐冷性遗传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刘昆,桂敏,张浩. 2006

[11]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等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叶昌荣. 2001

[12]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叶昌荣,申时全. 2001

[13]培育水稻主要产量性状杂优近等基因系探讨. 邓先能,徐鹏,周家武,胡凤益,李静,陶大云. 2007

[14]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F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俞华先,桃联安,安汝东,经艳芬,边芯,董立华,郎荣斌,周清明,杨李和,孙有芳,田春艳. 2021

[15]不同品种木薯的主要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姜太玲,刘光华,周迎春,熊贤坤,刘超,段春芳,宋记明,刘倩,李月仙,沈绍斌,严炜,易怀锋,卢诚,张林辉. 2019

[16]49份睡莲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苏群,杨亚涵,田敏,张进忠,毛立彦,唐毓玮,卜朝阳,卢家仕. 2019

[17]28个云南野生中华猕猴桃单株果实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梁艳萍,丁仁展,杨书宇,陈瑶,陶虹,李坤明. 2023

[18]云南不同品种核桃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张鹏,杨旭昆,米艳华,刘振环,陈璐,李茂萱,王文治,张木海,杨恩情,常丽美,王建雄. 2024

[19]基于主成分分析的3个品种山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陈泽历,高静娟,杨旭昆,陈璐,王文治,张鹏,刘振环,王建雄,苏雯,米艳华. 2024

[20]不同刈割期甘蔗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研究及饲用价值评价. 李孟周,王智能,陆鑫,陈浩文,李登宇,范源洪.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