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过氧化物酶基因OsPOX1遗传变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程鹏; 孙一丁; 刘辉; 曾千春; 王炎炎;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野生稻;Os POX1基因;遗传变异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5 年 6 卷 06 期

页码: 1233-12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对来自世界不同稻区的29份亚洲栽培稻和7份野生稻过氧化物酶基因Os POX1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Os POX1编码区序列中存在6个变异位点,Tajima's D检验表明符合中性进化规律,所有供试材料可归为六种单倍型。籼稻和粳稻均有优势单倍型,粳稻优势单倍型是H1,籼稻优势单倍型是H3,两个亚种在此位点上已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所有热带粳稻与温带粳稻共同享有单倍型H1,不存在明显的分化,Os POX1位点的变异与温度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多数香稻(ARO)和AUS型品种具有H1单倍型,偏粳稻;4份O.nivara共享籼稻的优势单倍型H3,而3份O.rufipogon分别独享3个H4、H5、H6单倍型,与栽培稻不同,表明O.nivara与栽培稻亲缘关系更近,而与O.rufipogon较远。进化树分析表明H2单倍型与其他单倍型存在显著的差异。各单倍型编码蛋白并不存在差异,表明该基因功能在水稻进化中比较保守,与各水稻类型的分化形成无关。

  • 相关文献

[1]类重金属ATP酶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李程鹏,孙一丁,刘辉,曾千春,王炎炎,马继琼,杨奕,许明辉. 2016

[2]从分类和地理差异看亚洲栽培稻的耐盐性. 张尧忠,IDA,飞田哲,仙北俊弘,长峰司. 2000

[3]普通野生稻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邓伟,陈赟娟,李荣波. 2011

[4]长雄野生稻黑壳基因的分子定位及遗传研究. 邓伟,周家武,李静,胡凤益,徐鹏,邓先能,王荔,陶大云. 2010

[5]亚洲稻(Oryga Sativa L.)分类的酯酶同工酶研究——兼论水稻酯酶同工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才宏伟,王象坤,程侃声,张尧忠. 1992

[6]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研究. 陶大云,徐鹏,胡凤益,杨友琼,李静,周家武,MontyP.JONES. 2002

[7]长雄野生稻紫色柱头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研究. 陈志伟,邓伟,李飞,周家武,李静,徐鹏,邓先能,胡凤益,王荔,陈善娜,陶大云. 2010

[8]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陶大云,徐鹏,李静,杨友琼,周家武,胡凤益,Monty P.JONES. 2003

[9]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性初步研究. 徐鹏,陶大云,胡凤益,李静,周家武,杨友琼,邓先能. 2003

[10]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 徐鹏,陶大云,胡凤益,周家武,李静,邓先能. 2005

[11]非洲栽培稻形态生理及与亚洲栽培稻种间育性研究. 杨江主,陶大云,胡凤益,杨桂芬,陶红. 1997

[12]栽培稻种间杂种营养优势研究. 胡凤益,陶大云,杨友琼,徐鹏,李静,周家武. 2002

[13]珍稀濒危植物——云南药用野生稻自然生态群的新发现及其特性. 程在全,黄兴奇,钱君,张义正,吴成军,王丹青,唐志敏,王玲仙,周英. 2004

[14]云南药用野生稻的高光效特性. 柯学,殷富有,肖素勤,陈玲,张敦宇,陈良,黄兴奇,程在全. 2015

[15]云南野生稻离子吸收效率及其动力学特征研究. 徐玲玲,陈善娜,程在全,杨明挚. 2006

[16]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 李定琴,陈玲,李维蛟,柯学,余腾琼,李娥贤,黄兴奇,程在全. 2015

[17]农村经济活动对云南野生稻居群的影响. 杨树明,曾亚文,罗小勇,杜娟,普晓英,周国华,李玉萍. 2007

[18]云南三种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 陈玲,殷富有,李维蛟,李定琴,张敦宇,钟巧芳,陈越,柯学,黄兴奇,程在全. 2014

[19]云南省野生稻资源保存保护现状. 戴陆园,黄兴奇,张金渝,徐福荣,叶昌荣,庞汉华. 2001

[20]云南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肖放华,黄费元,彭绍裘,陈勇,戴陆国,刘二明.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