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关于加强云南稻作育种技术创新的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家武 1 ; 陶大云 1 ; 胡凤益 1 ; 李静 1 ; 徐鹏 1 ; 邓先能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关键词: 稻作育种;技术创新;遗传资源;再生性;抗逆性;食用习惯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04 年 17 卷 S1 期

页码: 317-32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参考和分析国内外稻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稻作育种技术革新思路: (1)利用多样性的遗传资源(包括国内外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野生稻),拓宽遗传背景,扩大遗传变异是稻作育种的基础和核心。 (2)新技术(包括胚挽救、花药培养、轮回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 (3)利用野生稻中极强的再生性选育再生能力强的品种,扩大复种指数是在有效土地面积上增加粮食总产量的有效途径。结合云南省中、低海拔稻区热量条件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情况,应加强对再生稻的研究,培育再生性强的品种,以提高总产量。(4)增强品种抗逆能力,提高稳产性,大大提高边远山区陆稻、雷响田的产量,是全省稻谷平衡增产的保证。(5)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育种思路和技术,是提高云南省稻作育种水平的有效方式。 (6)由于云南的普通稻米生产在面积和产量、成本和价格在全国均无竞争优势,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稻作生产的总体目标应以满足本地群众特别是占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为主要任务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米饭食用口味多样性、稻米产品多样化的情况,加强适合云南食用习惯稻米(包括优质粳米、软米、糯米、米线米、饵丝饵块米、卷粉米等)的研究和开发。文章还对云南省稻作育种

  • 相关文献

[1]云南省农作物遗传资源现状. 戴陆园,王平盛,叶昌荣,余腾琼,徐福荣. 2001

[2]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技术创新探讨. 涂建,卢义宣. 2008

[3]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游承俐,孙学权. 1999

[4]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姚文华,韩学莉,汪燕芬,谭静,徐春霞,陈洪梅,番兴明. 2011

[5]红土高原上的甜蜜事业. 武卫,郭家文,邹学润,吴才文. 2015

[6]13个桑树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逆性比较. 杜伟,陈松,刘永辉,杨建设,冉瑞法,储一宁. 2016

[7]中国十倍体割手密资源抗逆功能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旭娟,徐超华,刘洪博,林秀琴,马丽,刘新龙. 2014

[8]云南省玉米育种现状及研究方向. 陈洪梅,段智利,黄云霄,杨荣芬. 2003

[9]云南八倍体割手密抗逆功能标记遗传多样性探讨. 李旭娟,李纯佳,陆鑫,毛钧,刘洪博,林秀琴,徐超华,刘新龙. 2015

[10]蓖麻NAC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代梦媛,高梅,李文昌. 2020

[11]水稻NAC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进展. 赵才美,黄兴奇,殷富有,李定琴,陈越,陈玲,程在全. 2020

[12]甘蔗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冯璐,吴转娣,张跃彬,罗庭碧,彭秋连. 2016

[13]不同材料套袋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火龙果果实生长的影响. 潘志贤,岳学文,李建查,范建成,方海东. 2018

[14]黑籽南瓜的利用与研究进展. 丁玉梅,谢俊俊,张杰,姚春馨,张兴国,杨正安. 2019

[15]鲜食甜玉米品种(系)区域试验报告. 桂雪梅,姚文华. 2022

[16]优质大豆新品种试验初报. 非正智,刘正伟,王应学. 2022

[17]野生茶树种质创新利用实践探讨. 唐一春,许玫,王平盛,宋维希. 2007

[18]魔芋主芽带蒂繁殖试验初报. 姚国飞,夏让学,杨文昌,焦亚,董坤,卢俊. 2011

[19]魔芋挖大留小种植试验初报. 董稳书,焦亚,卢俊,吴康. 2011

[20]茶树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展望. 田易萍,朱兴正,徐丕忠.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