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接种AMF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有机磷利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付先恒 1 ; 岳献荣 1 ; 夏运生 1 ; 谷林静 1 ; 张乃明 1 ; 董萍 1 ; 刘大会 2 ;

作者机构: 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实验室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间作;红壤;大豆(Glycine max);有机磷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3 期

页码: 442-4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50处理下,无论何种种植模式,不接种处理下根长均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无论接种与否,单作处理下大豆根长均高于间作处理。在OP50处理下,接种GM处理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在P0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具有相同趋势。间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7.52%和48.76%。单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8.49%和27.65%。大豆植株根系磷含量在单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在接种GM处理下,无论是否添加磷,间作大豆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因此,综合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磷含量以及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接种GM和分室添加50 mg·kg-1有机磷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的吸收。

  • 相关文献

[1]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张丽,贾广军,夏运生,张乃明,刘大会. 2015

[2]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付先恒,年夫照,谷林静,夏运生,张丽,徐刚,刘大会. 2015

[3]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梅文泉,董宝生,刘宏程,兰珊珊,白波. 2011

[4]蔬菜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快速测定. 杨东顺,梅文泉,汪禄祥,耿慧春,邵金良,陈兴连. 2015

[5]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蔬菜中1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耿慧春,梅文泉,汪禄祥,方海仙,陈兴连. 2018

[6]蔬菜中31种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 黎其万,梅文泉,佴注,陆光奕. 2009

[7]氨基功能化石墨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耿慧春,梅文泉,王正伟,方海仙,陈兴连,王丽,汪禄祥. 2019

[8]云南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定位监测. 鲁耀,胡万里,雷宝坤,段宗颜,刘宏斌. 2012

[9]云南红壤上蓖麻栽培的施肥技术研究. 李文昌,江惠琼,郭顺堂,苏德纯. 2006

[10]红壤翻压绿肥对烟草农艺性状及线虫危害的影响. 刘建香,曹卫东,郭云周,张勤斌,王贵宝,丁艳萍,白志文. 2015

[11]土样制备和保存方法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的影响. 续勇波,蔡祖聪,雷宝坤. 2008

[12]云南红壤无机磷化学特性研究. 宋淑琼. 1989

[13]红壤农林间作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文化一,康珉. 1990

[14]云南红壤上蓖麻干物质积累和N、P、K吸收规律研究. 江惠琼,李文昌,郭顺堂,苏德纯. 2006

[15]亚热带土壤反硝化过程中NO_3~--N对CH_4排放的影响. 续勇波,蔡祖聪,雷宝坤. 2008

[16]降水特征与农作处理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动态研究. 邱学礼,段宗颜,胡万里,付斌. 2010

[17]垄作方向对不同坡位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毛妍婷,崔荣阳,陈安强,平凤超,雷宝坤. 2022

[18]耕作措施对坡耕地红壤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毛妍婷,刘宏斌,郭树芳,杜彩艳,杨艳鲜,金桂梅,陈安强,雷宝坤,刘晓冰. 2020

[19]红壤坡地深松耕对土层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杨群辉,张庆,王应学,何翔,杨佩文,赵德柱,倪明,朱红业. 2019

[20]生物炭对土壤有效镉含量和甘蔗镉吸收的影响. 唐国磊,刀静梅,冯璐,施永祥,尹文友,李如丹.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