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氮肥减量后移对云南高原水旱轮作下粳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夏琼梅 1 ; 胡家权 1 ; 董林波 1 ; 钱文娟 1 ; 何永福 1 ; 李贵勇 1 ; 龙瑞平 1 ; 朱海平 1 ; 杨从党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粳稻;氮肥减量后移;产量;群体质量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20 年 003 期

页码: 266-2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为探究氮肥减量后移对高原粳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常规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处理,分别为CF(当地常规施氮模式,折合纯氮270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用量之比为5∶5∶0∶0)、RPN1(较CF减10%,3∶3∶2∶2)、RPN2(较CF减20%,2.5∶2.5∶2.5∶2.5)、RPN3(较CF减30%,0∶2∶5∶3)、RPN4(较CF减40%,0∶0∶6∶4)和CK(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共6个处理,研究了水旱轮作(大蒜-水稻、烤烟→水稻)条件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发育、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空白区水稻产量两年均高于8t/hm~2,施氮后,产量显著增加;与CF处理相比,随着氮肥减量和后移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纯氮用量最少(162kg/hm2)且全部后移至穗肥(m促花肥∶m保花肥=6∶4)施用,其产量最高,增产2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从低于10kg/kg提高到20kg/kg以上.氮肥减量后移使稻穗分化期延长,并形成抽穗期功能叶较长、叶长序数(由上而下)为2-3-1-4,高效叶面积率达80%以上,叶面积适宜的高光效群体,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同时,成穗率提高,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构建了水稻高质量群体.[结论]通过氮肥用量及施用比例的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氮肥施入,提高云南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水稻季不施入基蘖肥,供应氮素全部用作穗肥投入最少,产出最多.

  • 相关文献

[1]云南水稻氮肥减量后移增效技术研究. 杨从党,龙瑞平,夏琼梅,邓安凤,朱海平,李贵勇. 2019

[2]云南干热籼稻区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夏琼梅,黄庆宇,白秀兰,李贵勇,龙瑞平,朱海平,邓安凤,刘吉新,杨从党. 2017

[3]稻鱼共作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龙瑞平,杨兆春,穆家伟,鲁康兴,李维刚,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杨久,张君莉,王瑶,杨从党. 2022

[4]“云粳26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桂枝,马泽启,滕玉芬,范光华,张桂芬,赵国珍. 2011

[5]中韩粳稻品种在高产环境下的产量潜力研究. 普双有,李贵勇,张翠萍,卢云华,曾敏芝. 2009

[6]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李贵勇,王云华,陈路华,资月娥,桂媛,夏琼梅,邓安凤,龙瑞平,杨从党. 2013

[7]中韩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李贵勇,杨从党,袁平荣,周能,周玉苹,卢义宣,李本逊. 2007

[8]保山坝粳稻抵御干旱高产技术集成. 张朝钟,杨从党,陶加进,戈芹英,万卫东,王勤,田文伟,兰秋波. 2018

[9]抗旱粳稻品种(组合)筛选及评价. 邵源梅,杨天丽,李星勇,杨庭春,郭咏梅. 2014

[10]高原粳稻在不同海拔条件下品质特性分析. 苏振喜,廖新华,赵国珍,世荣,朱振华,蒋聪,邹茜,戴陆园. 2008

[11]云南粳稻育种中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世荣,杨晓洪. 1997

[12]粳稻孕穗期耐冷基因突变体02428c的遗传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普晓英. 2005

[13]低世代集团糙米粒选对水稻品质育种的作用. 刘吉新,赵国珍,世荣,陈国新,杜娟. 2002

[14]海拔高度对粳米品质的影响. 但芳,张秋妹,杨晓明,苏振喜,杨静波,胡燕祥. 2007

[15]关于亚洲栽培稻演化的探讨. 张尧忠,徐宁生. 1995

[16]优质高产耐寒抗病新品种云粳25号的选育及应用. 廖新华,苏振喜,赵国珍,世荣,朱振华,蒋聪. 2008

[17]云南粳稻不同收割期的米质变化. 孙有泉,井上正胜. 1992

[18]低温胁迫下粳稻近等基因系形态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间的关联性. 杨树明,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杜娟,张素华,杨晓梦. 2015

[19]云南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赵国珍,刘吉新,李全衡,廖新华,朱振华,苏振喜,世荣,戴陆园. 2009

[20]云南广适性高产耐寒抗病粳稻新品种合系41号的选育. 刘吉新,赵国珍,蒋志农,王建军,陈国新,世荣,杜娟.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