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稳定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国珍 1 ; 刘慰华 2 ; 刘似玉 2 ; 董林波 2 ; 李林东 2 ; 陈于敏 2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null

关键词: 优质食味;水稻;粳稻;‘云粳37号’;稳定性;AMMI模型;农艺性状;稳定性分析;适应性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5 年 41 卷 005 期

页码: 1-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水稻的产量与农艺性状受栽培环境的影响,与品种的适应性密切相关。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往往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评估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的适应性。通过利用AMMI模型,对连续2 a在云南6个不同试点种植的‘云粳37号’及其对照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性状在品种与环境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基于性状的稳定性参数ASV、Di和WAASBi,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株高、剑叶长度和剑叶角度等,这些与产量和株型紧密相关的性状,在4个品种中‘,云粳37号’展现出最佳的稳定性。这表明不同环境条件对‘云粳37号’的产量和株型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云粳37号’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适宜在云南粳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云南粳稻碾磨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赵国珍,刘吉新,李全衡,廖新华,朱振华,苏振喜,世荣,戴陆园. 2009

[2]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赵国珍,蒋聪,邹茜,朱振华,苏振喜,袁平荣,戴陆园. 2010

[3]利用AMMI模型分析云南省杂交籼稻区试优质品种产量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董维,邓伟,吕莹,张建华,徐雨然,蒋强,张锦文,谷安宇,安华,王睿,李小林. 2022

[4]利用AMMI模型分析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70的稳定性及适应性. 乔祥梅,黄锦,程加省,王志伟,杨金华,谭泽林,于亚雄. 2015

[5]AMMI模型在亚麻区域试验分析中的应用. 刘其宁,杜刚,吴学英. 2008

[6]AMMI模型应用于油菜区域试验的分析研究. 刘旭云,谢永俊,杨德,张锡顺. 2001

[7]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陈学宽,刘家勇,赵培方,赵俊,昝逢刚. 2014

[8]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新品种云粳37号选育及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 赵国珍,陈于敏,吴志刚,刘慰华,刘似玉,刘家稳. 2024

[9]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云粳37号风味物质分析. 赵国珍,侯燕萍,马世贵,陈于敏,吴志刚,高丽. 2025

[10]云南粳型特色软米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苏振喜,赵国珍,廖新华,世荣,蒋聪,朱振华,邹茜. 2010

[11]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的选育及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 刘琨,田玉仙,李绍祥,杨和仙,杨木军,顾坚. 2008

[12]外引粳稻品种在云南高原的综合评价. 陈于敏,刘吉新,李荣波,张其钢,郑晔,世荣,刘慰华,邹茜,吴志刚,赵国珍. 2020

[13]不同大麻品种(系)在西双版纳州种植的适应性观察. 唐志敏,胡学礼,孙涛,赵永祥,严洪斌,周英,李树忠,谭元花,段超,李红. 2012

[14]云南省啤酒大麦新品系适应性评价. 李锦秀,杨金华,于亚雄,段江华,张炳英,王志龙. 2023

[15]中国主栽蓖麻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 王沛琦,胡尊红,杨谨,张锡顺,严洪斌,刘旭云,胡学礼. 2017

[16]云南工业大麻品种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胡学礼,郭鸿彦,刘旭云,胡尊红,许艳萍,郭孟璧,杨谨,郭丽芬,唐志敏,于莉秋,杨明. 2012

[17]云南地方籼粳稻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分析及优异稻种筛选. 杨楠,陈恺茜,杨勤忠,唐文强,张文龙,何平,杨暮英,李勇成,韩光煜. 2021

[18]云南及不同地理分布粳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樊传章,李娟,伍腾飞,董陈文华,谭学林. 2016

[19]水稻DUS测试数量性状的测试性能分析. 杨妍,聂诗靖,赵丽娟,单艳,李农飞,陈于敏. 2015

[20]云南啤酒大麦非平衡区域试验中主要性状稳定性分析. 普晓英,曾亚文,杜娟,杨树明,杜威.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