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干热河谷区农业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米艳华 1 ; 陆琳 1 ; 陈艺齐 2 ; 张德 2 ; 段曰汤 2 ; 杨顺林 2 ; 朱红业 3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

关键词: 干热河谷;农业种植模式;光、热、水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1 年 24 卷 01 期

页码: 61-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灌溉型坡地上,调查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模式的光能、热量和水分利用率,从中优选干热河谷坡耕地高效种植模式。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番茄和水稻—番茄模式对光能的利用率以及热量接纳系数相对较高,玉米—菜豆模式相对较差。玉米—番茄模式水分利用率最高,水稻—洋葱模式最低,仅为7.546 kg/mm.hm2。番茄因收获期最长,产量最高,市场价格稳中有升的趋势,使玉米或水稻—番茄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相关文献

[1]元谋干热河谷豆科牧草的引种研究. 龙会英,张德,朱红业,金杰,史亮涛,张明忠. 2010

[2]银合欢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治理的机理研究. 纪中华,方海东,杨艳鲜,潘志贤,岳学文,李建增. 2010

[3]干热河谷不同活跃度冲沟土体抗剪强度分异及理化性质. 张素,熊东红,杨丹,郑学用,张宝军,苏正安,董一帆,闫帮国. 2014

[4]豆科牧草和灌木在元谋干热河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 龙会英,金杰,张德,史亮涛,张明忠,朱红业. 2010

[5]干热河谷不同酸豆林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彭辉,周红敏,徐肇友,瞿虹,纪中华. 2014

[6]元谋干热河谷宁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潘志贤,李建增,杨贵. 2007

[7]元谋干热河谷区椰枣不同器官及土壤中矿质元素特征分析. 袁建民,何璐,史亮涛,杨晓琼,许智萍,孔维喜. 2020

[8]云南干热河谷区7个小粒咖啡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胡发广,刘红明,毕晓菲,付兴飞,李贵平,李亚男,吕玉兰,黄家雄. 2020

[9]元谋干热河谷罗望子旱季光合特性研究. 潘志贤,杨艳鲜,方海东,彭辉,岳学文,钱坤建,纪中华. 2011

[10]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研究. 赵培仙,孔维喜,何璐. 2014

[11]车桑子幼苗生物量分配与叶性状对氮磷浓度的响应差异. 王雪梅,闫帮国,史亮涛,刘刚才. 2020

[12]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研究进展及展望. 方海东,段昌群,潘志贤,沙毓沧,何璐,纪中华. 2009

[13]3个品种剑麻抗旱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 王春雪,纪中华,李纪潮,潘志贤,岳学文,闫帮国,易克贤. 2014

[14]4个豆科牧草在干热河谷生态芒果园的应用研究. 张德,龙会英. 2017

[15]干热河谷地区澳洲坚果果实发育特性及落果调查. 杨帆,魏舒娅,胡发广,彭忠良,罗心平. 2016

[16]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功能评价——以元谋小流域典型模式为例. 纪中华,方海东,杨艳鲜,潘志贤,沙毓沧. 2009

[17]澳杧在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表现和栽培技术. 孙漫莹,孟富宣,段元杰,胡祥,阳世莹,刘海刚. 2022

[18]元谋干热河谷辣木人工林地灌水后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及辣木物候的影响. 龙会英,郑益兴,张燕平,金杰,史亮涛,张明忠,张德. 2011

[19]蛋黄果引种试种初报. 罗心平,尼章光,王跃全,王美存. 2004

[20]昌黎5号葡萄在干热河谷地区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陈艳林,郭淑萍.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