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永昌 1 ; 刘萍 1 ; 马渊浩 1 ; 赵子悦 1 ; 柴红梅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种袋栽培;原基形成;营养基质
期刊名称: 菌物研究
ISSN: 1672-3538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238-245
摘要: 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在我国进行了十余年,生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亩,在不断高产出现的同时,区域性连作障碍、病虫害、较高的成本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六妹羊肚菌菌株YAASMJNLM1-25和YAASMJNLM1-31为材料,研究了1种羊肚菌栽培的新方法——种袋栽培技术,以常见的营养袋栽培方法为对照,进行了直接种袋栽培方法和间接种袋栽培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为8~23 d,现原基时间为55~91 d,第一次采收时间为77~110 d,无论是直接种袋栽培法还是间接种袋栽培法,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均比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长,即同一区域同一播种时间,六妹羊肚菌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相关;墒面污染率和袋(瓶)污染率分别为0~5%和0~25%,与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的墒面和营养基质污染率显著降低,多数处理的污染率为零;试验的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95.00±8.66)g/m2和(466.89±33.67)g/m2,虽然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的处理存在,但组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显著差异的产生应该是羊肚菌的环境适应敏感性所致;种袋栽培法实现了羊肚菌菌丝向营养基质和土壤基质的双向生长,营养能有效向土壤基质转移,有利于稳产和减少病虫害;与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总之,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出菇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对室内栽培及出菇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大白口蘑菌丝的培养优化. 刘鸿高,王元忠,张东艳,刘鲁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梯棱羊肚菌杂交子代单孢菌株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作者:宋彩云;刘萍;李仔密;马渊浩;柴红梅;赵永昌
关键词:羊肚菌;杂交;子囊孢子;育种;农艺性状
-
不同颜色地膜对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仔密;马渊浩;刘萍;柴红梅;赵永昌
关键词:地膜颜色;羊肚菌;透射光谱;热辐射;子囊果成熟度;产量
-
羊肚菌产量与种袋营养变化关系
作者:向刚;马渊浩;刘萍;李仔密;柴红梅;赵永昌
关键词:六妹羊肚菌;种袋;配方;产量;碳氮比
-
白肉灵芝土传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姚春馨;梁明泰;马渊浩;刘家迅;张绍松;陈霞;田果廷
关键词:白肉灵芝;土壤微生物;对峙培养;病原菌
-
食用菌驯化栽培中的土壤基质问题探讨
作者:赵永昌;赵子悦;陈卫民;柴红梅
关键词:有土栽培;土壤基质;连作障碍;卵孢小奥德蘑;刺孢地花;离褶伞
-
柱状田头菇和杨柳田头菇B交配型位点特征分析及其应用
作者:陈卫民;柴红梅;杨玮娴;马渊浩;赵永昌
关键词:柱状田头菇;B交配位点;系统分析;交配型鉴定
-
柱状田头菇遗传转化体系启动子的筛选
作者:崔祥华;陶南;程波普;赵永昌;陈卫民;李靖
关键词:柱状田头菇;启动子筛选;遗传转化;载体构建;过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