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羊肚菌种袋栽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永昌 1 ; 刘萍 1 ; 马渊浩 1 ; 赵子悦 1 ; 柴红梅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种袋栽培;原基形成;营养基质

期刊名称: 菌物研究

ISSN: 1672-3538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238-245

摘要: 羊肚菌的大田栽培已在我国进行了十余年,生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亩,在不断高产出现的同时,区域性连作障碍、病虫害、较高的成本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六妹羊肚菌菌株YAASMJNLM1-25和YAASMJNLM1-31为材料,研究了1种羊肚菌栽培的新方法——种袋栽培技术,以常见的营养袋栽培方法为对照,进行了直接种袋栽培方法和间接种袋栽培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为8~23 d,现原基时间为55~91 d,第一次采收时间为77~110 d,无论是直接种袋栽培法还是间接种袋栽培法,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均比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长,即同一区域同一播种时间,六妹羊肚菌现原基时间和采收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相关;墒面污染率和袋(瓶)污染率分别为0~5%和0~25%,与撒播的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的墒面和营养基质污染率显著降低,多数处理的污染率为零;试验的最低产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95.00±8.66)g/m2和(466.89±33.67)g/m2,虽然组内有显著性差异的处理存在,但组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这种显著差异的产生应该是羊肚菌的环境适应敏感性所致;种袋栽培法实现了羊肚菌菌丝向营养基质和土壤基质的双向生长,营养能有效向土壤基质转移,有利于稳产和减少病虫害;与营养袋栽培法相比,种袋栽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总之,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出菇时间与菌丝长满墒面的时间密切相关,这对室内栽培及出菇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大白口蘑菌丝的培养优化. 刘鸿高,王元忠,张东艳,刘鲁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