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栽培稻种间育性S1基因桥梁亲本培育及分子验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栾鸭红 1 ; 周家武 2 ; 胡凤益 2 ; 李静 2 ; 徐鹏 2 ; 邓先能 2 ; 谭学林 1 ; 陶大云 2 ;

作者机构: 1.云南农业大学

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生殖障碍;种间杂种;近等基因系

期刊名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3-9868

年卷期: 2009 年 31 卷 12 期

页码: 2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栽培稻种间杂种的高度不育是从非洲栽培稻向亚洲栽培稻转移有利基因的最主要障碍.用携带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S1,以亚洲栽培稻为背景的桥梁亲本与非洲栽培稻杂交,可望大大缓解种间杂种的不育.以亚洲栽培稻合系39和非洲栽培稻IRGC104049为材料,培育出一批BC2F10中间材料,其表现型与轮回亲本表现型一致,供体遗传背景占14.18%.用其与合系39回交培育出的BC3F1花粉和小穗均为半不育,BC3F2群体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呈双峰分布,分成半不育和可育两类.第六染色体的RM589、RM588、RM190、RM7639、RM586标记与目标性状相关极显著,并把控制育性的位点定位在RM190和RM7639间,距离分别为3.2cM、4.8cM,说明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S1已导入合系39,紧密连锁的SSR标记RM190和RM7639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S1在合系39背景下的配子消除作用达到79.61%,遗传基本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DH系抗旱性评价. 原小燕,符明联,李根泽,王敬乔,魏生广,程德荣. 2015

[2]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研究. 陶大云,徐鹏,胡凤益,杨友琼,李静,周家武,MontyP.JONES. 2002

[3]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陶大云,徐鹏,李静,杨友琼,周家武,胡凤益,Monty P.JONES. 2003

[4]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性初步研究. 徐鹏,陶大云,胡凤益,李静,周家武,杨友琼,邓先能. 2003

[5]菜心和芥蓝种间杂交创制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 吕凤仙,和江明,李崇娟,杨鼎,胡靖锋,杨红丽,兰梅,徐学忠,张丽琴. 2022

[6]十和田近等基因系糙米五种矿质元素含量变异及分布分析. 孙正海,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普晓英,汪禄祥. 2010

[7]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等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叶昌荣. 2001

[8]低温胁迫下粳稻近等基因系形态性状与糙米功能成分间的关联性. 杨树明,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杜娟,张素华,杨晓梦. 2015

[9]水稻粳掉3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 杨树明,李玉萍,曾亚文,杜娟,普晓英,黄兴奇,程在全,朱广彬. 2007

[10]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评价.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 2004

[11]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生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杨树明,曾亚文,王荔,张素华,杜娟,杨涛,普晓英,杨晓梦. 2014

[12]云南高原稻作区影响水稻单株籽粒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杨树明,张素华,杜娟,杨涛,普晓英,杨晓梦,曾亚文. 2015

[13]应用近等基因系初步定位粳稻孕穗期的耐冷基因. 申时全,曾亚文,李绅崇,文国松,普晓英. 2005

[14]粳稻糙米钙含量QTL分析. 孙正海,萧凤回,曾亚文,杨树明,杜娟,普晓英,汪禄祥. 2010

[15]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叶昌荣,申时全. 2001

[16]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氮、磷、钾利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杨树明,曾亚文,王荔,杜娟,普晓英,杨涛. 2015

[17]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孕穗期叶绿素QTL定位. 杨树明,刘关所,张素华. 2017

[18]十和田近等基因系糙米锌含量QTL定位. 孙正海,曾亚文,杨树明,普晓英,杜娟. 2009

[19]粳稻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指标性状的遗传分析. 杨树明,王荔,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 2013

[20]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刘昆,凌青.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