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福荣 1 ; 杨雅云 1 ; 张恩来 1 ; 阿新祥 1 ; 汤翠凤 1 ; 董超 1 ; 张斐斐 1 ; 刘旭 2 ; 戴陆园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多样性;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农家保护

期刊名称: 遗传

ISSN: 0253-9772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11 期

页码: 1481-14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相对于种质资源的异位保护,作物地方品种的农家保护和利用作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法被提出,但是,关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却知之甚少。文章采用问卷式和农村参与式调查评价方法(PRA),通过对云南省15个特有少数民族分布的11个州(市)、36个县、124乡(镇)、237个行政村中的306个村寨(村小组),针对当前农家保护的稻、麦(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和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已有44.8%的村寨稻地方品种丢失,77.5%的村寨麦地方品种丢失,37.3%的村寨玉米地方品种丢失。共调查采集到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901个,其中稻、麦和玉米分别为371、119和411个。每个村寨均有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平均为2.9个),平均每100户农户、1 000人和100 Ha耕地面积分别有3.3个、8.0个和5.2个地方品种。其中,尤以西盟县勐梭镇里拉村委会老缅小组有18个地方品种(包括10个稻和8个玉米),元阳县新街镇土戈寨村委会箐口村有14个稻地方品种最为突出,实属少见。同时,各民族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16~120个,其中,稻在各民族中的分布变幅最大,为1~72个,主要分布于滇南、滇西南热带、亚热带民族地区;麦变幅次之,为0~47个,主要分布于滇西、滇西北高海拔、温凉民族地区,且在傣族、基诺族和阿昌族等3个民族中已丢失;玉米变幅最小,为4~40个,最均匀。总之,各民族农家保护地方品种的主要驱动力是满足该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生活需求,以及由于缺乏适宜当地特殊生境的新品种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是开展农家保护研究的理想基地,建议在该区域选择一定村寨建立地方品种农家保护示范区,同时加强对当前农家保护的地方品种的高效利用研究。

  • 相关文献

[1]农家保护云南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的历时变化. 崔迪,汤翠凤,马小定,余滕琼,阿新祥,张恩来,曹桂兰,徐福荣,戴陆园,韩龙植. 2014

[2]云南省不同生态区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化与多样性. 隆文杰,武晓阳,周国雁,陈丹,伍少云,蔡青. 2019

[3]云南梨地方品种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梁艳萍,董菲,黄文静,陈瑶,丁仁展,李坤明. 2024

[4]云南地方品种与玉米多样性中心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番兴明,徐春霞,吕宏斌,汪燕芬,陈洪梅,张建华,谭静,刘峰,段鸿飞,米艳华,杨晓洪,张培高. 2006

[5]布朗族当前种植稻作地方品种的SSR位点多样性分析. 董超,徐福荣,杨文毅,张恩来,杨雅云,汤翠凤,阿新祥,戴陆园. 2011

[6]云南糯玉米地方品种糯性等位基因wx-xuanwei的分子特征. 武晓阳,隆文杰,陈丹,周国雁,杜娟,伍少云,蔡青. 2020

[7]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籽粒淀粉品质特性研究. 陈丹,汤翠凤,董超,甘树仙,李俊,阿新祥,张斐斐,杨雅云,牛赛赛,戴陆园. 2021

[8]云南省水稻地方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瘟基因型分析. 张文龙,尚刚林,杨勤忠,李勇成,杨楠,陈俊丞,何平,陈恺茜,王云月,韩光煜. 2021

[9]云南稻核心种质F_2主要形态性状变异及地理生态研究. 杨树明,夏小环,曾亚文,杜娟,杨涛,普晓英,杜威,普正贵,方晓东. 2008

[10]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蒋会兵,田易萍,陈林波,梁名志. 2013

[11]UV-B辐射增强对马铃薯叶片结构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李俊,杨玉皎,王文丽,郭华春. 2017

[12]云南地方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 隆文杰,周国雁,武晓阳,陈丹,伍少云,蔡青. 2021

[13]云南省部分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评价及基因分析. 王群,杨佩文,杨勤忠,郑凤萍,李家瑞. 2001

[14]不同种源地云南稻核心种质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特征.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杜威,邰丽梅,杨涛,罗曦,王雨辰. 2008

[15]云南稻核心种质F_2主要形态性状遗传表现及相关分析.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杜威,邰丽梅,杨涛. 2008

[16]云南粳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孕穗期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易加洪,任雪莲. 2008

[17]云南稻核心种质孕穗期耐冷性状间的相关性与生态差异. 曾亚文,李绅崇,普晓英,杜娟,杨树明,刘昆,桂敏,张浩. 2006

[18]云南铁壳麦、地方和历史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刘丽,勾宇宏,于亚雄,杨金华,程家省,胡银星,程耿. 2010

[19]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赵银月,耿智德,保丽萍,王铁军. 2007

[20]基于SSR标记的云南糯玉米、爆裂玉米地方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吴渝生,郑用琏,孙荣,伍少云,顾红波,毕有华.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