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曾亚文 1 ;
作者机构: 1.云南省农科院品资站
关键词: 水稻;优良基因;近等基因系(NIL);研究利用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1998 年 06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病、矮杆、形态标记、育性恢复和广亲和等基因近等基因系的研究利用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云南稻种优良基因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和思路。它对今后支南稻种资源研究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相关文献
[1]野生稻优良基因的发掘利用研究进展. 张凡,刘小烛,李定琴,余腾琼,周英,殷富有,张敦宇,黄兴奇,程在全. 2012
[2]云南大麦产业发展综合研究与利用. 曾亚文,张京,普晓英,杜娟,杨树明,杨涛. 2011
[3]功能稻米研究利用进展. 李学进,曾亚文. 2008
[4]紫黑米种质功能成分综合研究与利用. 杨加珍,曾亚文,杜娟,杨晓梦,陶祥,杨树明,普晓英,杨涛. 2015
[5]中国西南大麦产业发展综合研究利用. 曾亚文,普晓英,张京,郭刚刚,杜娟,杨涛,杨树明,杨加珍. 2013
[6]云南野生蔬菜资源分布特点及研究利用. 刘发万,杨敏杰,钟利,张丽琴,秦荣,李卫芬,李洪文. 2007
[7]云南啤酒大麦与啤酒麦芽利用研究. 曾亚文,普晓英,杜娟,杨树明,何国庆,王咏梅,雷德志. 2008
[8]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开发. 龙会英,张德,沙毓沧,金杰. 2004
[9]加工型杂交水稻“莲优258”的育成与利用. 张忠林,彭桂峰,廖新华,郭自富,江梅华. 2002
[10]云南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简介. 杨从党,李贵勇,夏琼梅,龙瑞平,邓安凤,刘吉新. 2013
[11]滇南稻作系统蝽类昆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张立敏,陈斌,李正跃,杨韶松,吴海波. 2011
[12]普通野生稻栽培稻杂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殷富有,张敦宇,叶玉,郭恰卿,付坚,王玲仙. 2012
[13]低磷胁迫下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植株干重的地理生态研究. 申时全,曾亚文,普晓英,杜娟,李绅崇. 2004
[14]水稻矮缩病毒云南、浙江分离株侵染水稻植株的细胞病理比较研究. 张仲凯,方琦,魏春红,丁铭,董家红,俞立,李毅. 2005
[15]云南稻核心种质的磷高效特性及其地理分布. 曾亚文,申时全,赵常美,普晓英,杨晓娟,杜娟. 2004
[16]同工酶标记水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及其与RFLP、RAPD的比较.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孙传清,孙明,王象坤. 2002
[17]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18]云南省水稻抗旱减灾栽培技术. 吴叔康,熊洪,卢义宣. 2010
[19]水稻镉积累基因型差异及其对镉胁迫的反应. 姚春馨,隆四清,和立忠,许明辉. 2007
[20]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杨从党,李刚华,戈芹英,丁玉清,李贵勇,徐世林,朱丽芬,任效忠,董广.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大麦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分析
作者:罗平;杨晓梦;普晓英;李霞;杨丽娥;杨砚斌;杨加珍;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籽粒;皮裸;籽粒颜色;棱形;营养成分
-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赵塔;杨丽娥;杨晓梦;普晓英;李霞;官秀娇;杨砚斌;杨加珍;和习琼;曾亚文
关键词:间作;大麦;抗氧化酶;棱型;用途类型;分蘖期
-
阳春砂与草果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作者:杨加珍;徐鹤萌;陈佳;何伟;曾亚文
关键词: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叶片解剖结构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简介
作者:曾亚文;杨晓梦
关键词:
-
不同季节播种和割苗对大麦优良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卢映吉;杨晓梦;普晓英;李霞;杨丽娥;杨砚斌;曾亚文
关键词:季节;割苗;大麦;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简介
作者:曾亚文;杨晓梦
关键词:作物遗传育种;功能食品;作物学科;食品营养;创新团队;功能组;青稞;功能稻米
-
基于响应面优化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作者:杨涛;环慧敏;陈佳;普晓英;杨晓梦;李娥贤;李霞;杨丽娥;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总黄酮;超声波提取;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